南屏村概况 本村位于歙县新安江畔,南深公路穿村而过,距县城仅10公里。由忠堡、潘岭、王家琪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657余户,2082人,劳动力860人。其中举家外出21户,长期在外人口450人,在外打工劳动力270人,尚有640个劳动力可转移。全村现有耕地面积720亩,茶园1800亩,桑园550亩,果园320亩。 本村以枇杷、茶叶、蚕桑等种植业为主导产业,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7……。 |
南屏简介南屏曾名叶村,因村西南背倚南屏山而得名。自元朝末年叶姓从祁门白马山迁来后,村庄迅速扩展,明代已形成叶、程、李三大宗族齐聚分治的格局。特别是清代中叶以后,由于三大姓之间的相互攀比,竞争进取,促使南屏村步入鼎盛时期。全村一千多人丁,却有36眼井,72条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且村中至今仍保存有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被游客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位于南屏村心的叶氏宗祠“叙秩堂”,……。 |
因村位于“屏风山”的南麓,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南屏生产大队。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南屏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1984年,撤销南屏生产大队,设立南屏村民委员会,简称南屏村委会。南屏村……。 |
该村位于南屏山北麓,得名南屏,故为南屏村民委员会。1958年公社化时为衙下公社为南屏生产队,1961年成立三甲公社后为南屏大队,1968年改名为高峰大队,1971年恢复南屏大队,1983年2月为三甲乡南屏村,2004年5月为南屏镇南屏村至今。南屏村……。 |
南屏村委会位于开平市塘口镇西南部,地处325国道旁,东接赤坎镇,南接百合镇,距市区20公里左右,交通便利;村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碉楼错落,风景宜人;全村人口约1200 人,旅居华侨约1500 人,外来务工人员约100人。耕地面积1821亩,以种植水稻、瓜菜为主,还有鱼、鸡养殖。村下辖11条自然村:兴塘、联兴、七石、十石、东塘、永隆 、东社、春塘、山塘、擢桂、忠甡。展望未来,南屏村委会朝……。 |
南屏村位于丹江镇人民政府驻地北5千米。辖一大自然村。含8个村民小组,143户,743人。出产水稻、小麦、油菜、洋芋等。该村原为鞭炮生产专业村,从事此来者占百分之六十八,年产值达80000余元。该村已修通乡村公路。广电和各类网络已全覆盖。民俗有吃新节,苗年节,春节等传统节日。辖面积为3.23平方千米,邮政编码为557100,长途区号为0855,所跨行政区域丹江镇,村支书或主任联系电话:1558531……。 |
明朝末年,刘氏家族从江西南昌县五十三都图石头口迁神灵历西江亭迁此定居,依姓而名“刘家墩”,后其他姓氏迁来、分散而居,并形成自然村台,但同属南屏垸范畴,加之兴建南屏垸堤防工程,各村组合一起,统称南屏,故名。明末,刘姓迁此。清属梅城乡二里,清末和民国属杨林区,解放初属江亭区青龙乡。1954年属第四区芦排乡,1956年为杨林区南屏乡红星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杨林公社青江、青华两个队,1975年属杨……。 |
因位于原沙堰镇南边得名。1958年建俞任大队、张郑大队;1983年改建俞任村村民委员会、张郑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3月俞任村村民委员会、张郑村村民委员会合并为南屏村村民委员会;2011年12月中屏村村民委员会并入南屏村村民委员会,后沿用至今。南屏村:位于汉留社区东南6公里处。……。 |
西南巫仙寨延伸似一道屏障,故名南屏。1958年设立南屏大队,1961年隶属车头公社,1976年划分为上丁、长沙大队。长沙大队因县内重名,1983年经县政府批准,复称南屏大队。1984年更名为南屏村。2005年上丁村和南屏村合并,称为南屏村。南屏村……。 |
民委员会位于杨洲乡的南边,而横山像屏障一样立在南方,故名。1953年设立南屏大队,1984年改名南屏村民委员会,属杨洲乡,地名沿用至今。南屏村……。 |
南屏村位于汤湖镇东南部,东接良洞村,南接上犹县,西临围溪村,北与圩镇漌一水之隔,距镇政府7.8公里,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有汉、畲两个民族,24个村民小组,共384户人家,1548人,全村人有党员23人,平均海拔778米。全长气候无霜期280天左右,正常年份雨量充沛,每十年都会有特大洪水灾害,经常遭受泥石流和山体滑困拢,全村共有耕地2220亩,多为治泽和泉水田为主,旱土375亩,山场9703亩,茶叶……。 |
南屏,壮语,“南”—水,“屏”—坪子,意即水坪子,故名。1950年为乡属阿猛区。1958年为大队属战斗(蚌峨)公社。1959年为管理区。1962年为小公社。1970年为大队。1984年为乡。1988年1月区改乡为蚌峨乡南屏行政村。南屏村民委员会成立于2000年1月村改委,前身是南屏行政村,村改委后沿用至今。南屏村……。 |
取“南山为屏”之意而得名,为早年“南屏庄”历史地名恢复使用。现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属寿昌乡;宋末推行都图制后属十都;清雍正六年(1728)属南屏庄;民国三十年(1941)属石屏乡。解放初为石屏乡第四村,1950年划建小乡后属南山乡(南山、郑家)。1983年12月政社分设后,分别组建南山、兴屏(1981年由郑家更名而来)两个村村民委员会,属石屏乡人民政府领导,2005年4月起属航头镇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