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张庄村位于青兰乡西南 ,距青兰乡 15 公里,东邻郝田庄村,西邻南刘村,北邻西周村,南邻万庄村。该村有7个村民小组,地域面积 1.45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1.79 亩,退耕还林 386.94 亩,坑塘 2 个,户籍人口 706人, 207 户,村民代表 7 人,共党员 22 人,两委班子 4 人,村民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个体工商户3户。……。 |
南张庄村户籍人口257户,共计1071人,现有党员28人,村民代表15人,两委班子6人 。……。 |
南张庄村是一个农业村,行政区域面积为78公顷,户籍人口89户,376人,现有党员15名,村“两委”班子3人。……。 |
南张家庄村由一个村民小组组成,面积1.3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80人。现有党员34人,“两委”班子5人。……。 |
南张庄村是霸州市最南面的村,东邻武将台,西邻雄县开口村,南邻雄县边界,北邻梁庄村。面积1500亩,人口1756人。……。 |
南张庄村位于辛中驿镇东北1.7公里处,京九铁路在村南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西距106国道1公里,村北是石大路(石门桥至大城公路,省级公路)。现有3860人,人均收入8460元,耕地7555亩,是辛中驿镇人口大村和经济强村。村支部5人,党员92人,村民代表45人。地处华北油田腹地,仅靠市区和国道,交通便利,电力充足,通讯发达。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发达。商业和铝型材制造、加……。 |
南张庄村是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王集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31128204209。 |
创建于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其先祖为百忍堂主张公艺,其张姓人原住古贤村(今属孙口镇桥北张),因受安史之乱殃及,被迫迁往四方流离,其中一支迁来今址建村,取村名张垓。清初又有赵姓与耿姓迁来,三姓和睦相处,改张垓为三合义和庄,后又更名为张家庄。1983年因与吴坝乡张家庄重名,更名为南张庄。明清至民国初,属山东省寿张县三区。1941年属张秋县三区。1947年属寿张县六区。1949年属寿张县夹河区。1952年属……。 |
大隗镇张庄村位于镇东南约18公里处,与新郑市新店镇和苟堂镇相衔接,是个以农业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的贫困村。全村有共2664口人,有664户,共有11个小组组成,分别是张东组、张中组、张西组、寨上组、陈沟组、李咀组、南沟组、南陈组、陈家门组、龙王庙组。有耕地面积2012亩,年人均收入8366元人民币。张庄村地势复杂但现都已基本实现路路通,都铺上了水泥、柏油,交通便利,有大型高速公路——郑石高速穿过。……。 |
南张庄村是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石固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1082103214。 |
因村为张氏所建,原名张庄,1982年地名普查,位于董村东北张庄之南,冠以南字,取名南张庄。明嘉靖三年(1552)属庆云乡。清嘉庆元年(1796)属庆里。1943年属鲁山县耿集镇。1949年属鲁山县张庄乡。1956年属鲁山县康庄中心乡。1958年更名为张庄大队,属鲁山县董村公社。1961年属鲁山县十里公社。1969年属鲁山县董村公社。1983年更名为南张庄村民委员会,属鲁山县董周乡。南张庄村……。 |
明初张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张庄。清属存汝里、孙屯里。1936年属塔山联保。1941年属杨集乡。1951年属六区。1958年置张庄大队,属小屯公社。1981年更名南张庄大队,属小屯公社。1984年改南张庄村民委员会,属小屯乡。1996年小屯乡撤乡建镇,属小屯镇。南张庄村……。 |
原名崔家胡同。后张姓人丁兴旺,改名张家庄。1946年因重名改称南张庄。1958年称南张庄大队,属古固寨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南张庄村民委员会,属古固寨乡。1994年属古固寨镇。南张庄村……。 |
据张莘存《张氏家谱》记载,其祖于明初由山西迁至此定居成村,以姓氏取名张家庄。1981年更名为南张庄。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六区南张庄村公所。1956年为元村乡南张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为元村人民公社南张庄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为元村乡南张庄村民委员会。1986年改为元村镇南张庄村民委员会。南张庄村……。 |
明洪武年间,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取名张庄。后按方位改名南张庄。1949年属平原省范县一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属山东省范县一区;1956年属范县城镇区。1958年设立古城公社中范庄大队。1964年范县由山东省划归河南省,属河南范县张庄区。1968年区改公社,属张庄公社中范庄大队。1973年划归高码头公社。1983年公社建制撤销,属高码头乡。1984年农村体制改革,从中范庄大队析出,设立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