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庄村位于东红寺村北部,有住户148户,人口624人。总耕地面积1248亩,人均纯收入7024元。现任“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党员22名。……。 |
南庄村位于大柳河镇政府以北3公里处,总人口193户743人,为少数民族回民村,主要以胶合板产业为经济支柱。……。 |
南庄村是一个独立的自然村,位于深州市区南部。行政区域面积54.67公顷。户籍人口326户,1106人。现有党员60人,村党委、村委会“两委”班子5人。……。 |
南庄村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内,面积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82人。现有党员12人。村党委村委“两委”班子3人。……。 |
南庄村位于肥乡区 旧店乡东北 ,面积0.4平方公里,现有住户200 户, 1058口人,党员20 名,村“两委”干部5名(支委3名,村委3名,交叉任职1名)。全村耕地面积 1052亩,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村内街道新硬化5000米 安装路灯44盏,建设文化广场 350平方米,安装18件健身器材,建设卫生室60 平方米。 ……。 |
南庄村现有156户576人,耕地1300亩,党员22名,村两委5人,村支部书记姓名赵明喜。……。 |
因为紧邻五里源村南侧,且村庄较小,原称小南庄,后随人口增多,村庄扩大,去小称为南庄。1958年,设立南庄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五里源生产大队。1960年,随修武县并入焦作市,属五里源管理区。1961年,成立南庄大队,属修武县五里源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南庄大队,设立南庄村民委员会,属五里源乡。南庄村……。 |
明代,李姓人家屯垦落户到小北西村南,形成村落后,故名南庄。明代,属河南卫。清代,属北西镇。1912年,属蔡店区。1941年,属常渠乡。1949年,设立南庄乡,属蟒庄区。1951年,改属蔡店区。1955年,属陶营乡。1956年,为南庄高级社,属陶营乡。1960年,改为南庄大队,属陶营公社。1965年,南庄大队,改属内埠公社。1975年,属陶营公社。1984年,更名南庄村民委员会,属陶营乡。2013年……。 |
清末,东金城村称村东、西两头的住户为东庄,西庄。因在东金城村南,故名南庄。1948年设南庄行政村,属第四区。1956年属金城乡。1958年改南庄生产大队,属金城公社。1984年属设南庄村民委员会,简称南庄村委会,属金城乡。南庄村……。 |
清代南姓从濮城迁来此地建村,以姓氏取村名南庄。1949年属平原省濮县二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属山东省濮县二区。1956年濮县并入范县,属范县濮城区。1958年设立濮城公社南庄大队。1964年范县由山东省划归河南省,属河南省范县濮城区。1968年区改公社,属濮城公社南庄大队。1973年划归辛庄公社。1983年公社建制撤销,属辛庄乡。1984年农村体制改革,设立辛庄乡南庄村民委员会。2013年辛庄……。 |
传村北原有一古村,名寻村,在寻村南,故名南庄。清属城南一里。1927年属南区。1949年属一区。1956年属笃忠中心乡张吕乡。1961年建立南庄大队,属西村区平泉人民公社。1962年撤区属西村人民公社。1975年由西村人民公社析置果园人民公社,属果园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改称南庄村民委员会至今。南庄村……。 |
洛河南边的村庄,故名。1958年成立南庄大队,属范里公社。1984年改为南庄村民委员会,属范里乡。200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范里乡撤乡改镇,属范里镇至今。南庄村……。 |
清道光三年(1844),南氏先祖南富安从夏邑朱集迁到老虞城东南定居,全村别无他姓,沿袭至今仍称南庄。1949年属第四区。1954年称南庄行政村,属虞城县稍岗区。1956年称南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稍岗乡。1958年称南庄生产大队,属稍岗人民公社。1961年归属杨集区。1965年重属稍岗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南庄村民委员会,属稍岗乡。2014年撤乡设镇,属稍岗镇至今。南庄村:位于稍岗乡东北3公里……。 |
清代中期胡姓从本乡胡楼村分居于此,地处胡楼村南,民国期间是胡楼大地主的庄田,故名南庄。1948年属师岗区张集乡。1956年属岞𪨰中心乡魏营高级社。1958年成立南庄大队,属岞𪨰公社。1984年改设南庄村民委员会,属岞岖乡。2015年乡改置镇,属岞岖镇。南庄村……。 |
南庄村位于巩义市南部重镇涉村镇北4公里处,是革命老区村,也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有4个自然片,5个村民族,278户,1031人(其中贫困人口455人),五保户4户8人,底保户17户50人。村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5亩,山林面积1200亩。2007年粮食产量1600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1110元。该村里有中心小学一所,共有15名教师,290名学生,南庄、北庄、罗泉三个村的学生在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