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庄村位于克井镇东5公里处,共有8个居民组,432户,总人口1983人,党员64名,耕地1050亩。近年来,村领导特别重视人居环境问题,每年多次进行环境治理和投入环保设施,村内所有道路全部硬化,路两侧全部绿化,,统一深井供水、统一排污、统一架设路灯,现正在架设天然气,减少排污,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在文体建设方面,村领导积极引导村民参加各种问题活动,支持村民建立怀剧团、豫剧团、旗牌队等,增加锻炼场地……。 |
因村在茶庵街南部,俗称南庄,故名。清光绪三十年(1904)属茶庵保。1936年属茶庵乡。1937年后属汉冢乡。1949年属溧河区茶庵乡。1951年属第十四区(茶庵区)。1958年属茶庵公社茶庵大队。1961年属茶庵区茶庵公社。1984年属茶庵乡茶庵村民委员会。1994年撤地设市建区,属宛城区茶庵乡。2015年析茶庵村民委员会部分,成立南庄村民委员会,属宛城区茶庵乡至今。南庄村……。 |
南庄村位于横水镇西北3公里处,由南庄、北庄两个自然村组成,设一个党支部,60名党员,全村2050口人,15个村民小组,占地面积5500亩,其中耕地面积2460亩,近年来南庄村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改善村容村貌,努力搞好社会事业,赢得了全村群众和安阳市、林州市、镇党委的认可,先后被安阳市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南庄村主要生产小麦、玉米、棉花、红薯、花生、油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村里街道全部硬化,东……。 |
南庄村:位于临淇镇西南6公里处,辖8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OO户,总人口4750人。西临石门水库,东有龙泉谷景区。全村耕地3900亩,荒山面积3700余亩。北临淇河,南靠太行山脉。全村街道,胡同硬化率百分之九十,安全饮水全覆盖。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为主。主要经济来源靠建筑业。全村建筑行业龙头企业5个。带动并促进了南庄村的经济发展。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乡村。……。 |
相传早在宋代,村北有个村名叫太平街。明末李自成起义,战火将太平街大半房屋烧毁,幸存者移居至太平街以南居住,得名南庄。秦代属新城县。清末民国初期属元里乡。1947年属莘乐区。1949年成立南庄乡。1954年由各村合并成立南庄中心乡。1958年成立南庄大队,属城关公社。1959年属伊川县老城公社。1961年9月属城关公社。1975年划归饭坡,属饭坡公社。1984年为南庄村民委员会,属饭坡乡。2013年……。 |
此村自曹县潘寨迁来,此位于潘寨南,故名。1958年8月成立南庄生产大队,属南彰公社。1961年7月属南彰区。1962年9月属南彰公社。1983年12月改为南庄村民委员会,属南彰乡。1996年属南彰镇至今。南庄村……。 |
该地名来源于明朝初期。明初,段姓人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成村。位于汤河南岸,与汤河北岸北庄对称,所以叫南庄,沿用至今。1950年,设村。1958年,成立汤阴县任固公社南庄生产大队。1983年,社改乡,队改村,称任固乡南庄村民委员会。1987年,乡设镇,称任固镇南庄村民委员会,其名称沿用至今。南庄村……。 |
明洪武年间,南氏自山西洪洞县迁至西华县南坡楼后又分局归德府西建村,故名。1913年设王启山庄保,属观堂乡。1938年属王楼区王启山庄保。1949年归王楼区吴楼乡。1956年设徐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徐庄大队属观堂人民公社。1961年属王楼区丁楼人民公社。1962年废大队属王楼区吴楼人民公社。1965年复置徐庄大队,属观堂人民公社。1981年更名南庄大队,属观堂人民公社。1983年改南庄……。 |
《唐故士吴君墓志铭》载有傍祚村。北宋《相台志》载有傍祚村。明《修定寺地界碑》载有傍左。清乾隆年《安阳县志》、民国《续安阳县志》均分为东傍佐、西傍佐,1958年西傍佐改为北庄、南庄两个行政村。1981年安阳地区安署文〔1981〕55号文件批准,改村名为西傍佐南庄,沿用至今。1949年设西傍佐村。1958年西傍佐分为北庄、南庄二个村,改为南庄生产大队,属铜冶公社。1981年,根据安阳地区文件批准,将村……。 |
明代初年,南姓最早定居于此,形成村落后取名南庄。1948年属酒后区。1958年成立南庄生产大队,属葛寨人民公社。1962年从葛寨人民公社分出,改属酒后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南庄村民委员会,属酒后乡。2014年酒后乡撤乡建镇后,属酒后镇。南庄村……。 |
南庄村在乡南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1千米。面积0.1平方千米。居民175户680 人,有段等姓,汉族。清同治筑村寨时,被拒之寨外,更名南辛庄,后易为南新庄。临共产主义渠、西刘村、大新庄、西新庄。耕地1000亩,主产玉米、小麦。收入以务农、务工、经商为主,年人均3000元。有医疗诊所。聚落呈长方形,民居以混砖平房为主。街道4条,通林州至济源沿南太行公路。……。 |
永兴镇南庄村地处永兴镇南端,南接天门市皂市,西与钱场镇相邻,依山傍水,人杰地灵,村域面积1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13亩,山林面积934700亩)。人口现状: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395户,1360人,外出务工341人,空巢老人22人,留守儿童29人,建卡贫困户29户,其中农村低保户21户40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34人,其中入党积极分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10人,37……。 |
明朝属汉阳县七乡怀泽二里,清朝属汉阳县新滩巡检司辖治。民国属汉阳县新滩区。1949年属汉阳县合成乡。1956年属汉阳县邓南乡。1959年属汉阳县邓南公社,为上南大队。1965年与下南庄大队、郭家墩大队合并为南庄大队。1969年郭家墩大队、下南大队划出,重新组建南庄大队。1975年属邓南公社邓南管理区。1980年属汉南农场管理局邓南乡。1975年属邓南公社邓南管理区。1980年属汉南农场管理局邓南乡……。 |
解放前,位于村十一组有一座当地有名的庙宇叫南庄庙,解放初期取名南庄乡,后建村后叫南庄村。1956年,成立新农合作社;1958年,改名为新农大队,隶贺站公社;1971年与新华大队合并,名为新华大队,属山坡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贺站乡成立,新华大队,改为新华村,属贺站乡;1986年,贺站乡改贺站镇;1989年,新农从新华村分离出来另立门户,名为南庄村,属贺站镇;2001年乡镇体制后,贺站镇并入山坡……。 |
南庄村文化底蕴深厚,神话文化、名人轶事、红色典故众多。打夯歌、顺口溜,许多村民顺手拈来。采莲船、踩高跷、婚丧习俗异彩纷呈,生活习惯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许多书籍文章都有记载。村民们自发组建了腰鼓队、文艺队等,节假日经常在文化活动中心进行自编自导表演,2015年南庄村代表队表演的《打夯歌》在民俗文化表演中荣获一等奖。南庄村生态环境良好。通过家庭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减量、庭院小景打造等模式使生态环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