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桥镇平定村是一片红色热土,这里曾是全国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曾希圣、黄岩、李步新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在这里战斗和生活,新四军七师司令部原址即在和我村一水之隔的三水涧村,至今村里凤家坝自然村、平定小学等地仍留有多处七师将士抗战活动遗址。 2006年,原平定、吴桥两个行政村合并成新的平定村。全村现有18个自然村、26个村民组、818户、3148人,其中党员105人,是第三……。 |
因境内平定河而得名,河水至此,水流平缓,故名。1953年,平定村成立,隶属当阳乡;1958年,更名为平定区队,隶属当阳公社;1961年,更名为平定大队,隶属当阳公社;1984年,更名为平定村,隶属当阳乡至今。平定村……。 |
据平定《王氏族谱》记载,平定村原名为“平头坊”。清康熙二十年(1680),赵、王两姓联手修筑一座城堡,由此更名为“平定堡”。以村委会驻地平定堡自然村得名。以村委会驻地平定堡自然村得名。中华民国时期属早胜镇第六堡(鲁家)和中村乡第九堡(平头、咀头、郝家)。1958年成立平定大队,属早胜公社秦村管理区;1962,年属中村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时更名为平定村,属中村乡;2013年12月撤乡建镇,属中村……。 |
因地势陡峭、三面环沟,居民点山顶有平台顶,属平顶演化而成平定,又因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村民渴望平安稳定而得名平定村。1950年,平定隶属于义门乡。1953年,隶属于麦峪乡。1961年隶属于刘川公社。1965年,为平定大队,隶属于郭川公社。1984年5月更名为平定村至今。1955年至1958年为平定农业合作社,1958年至1980年为平定生产大队,1983年至今为平定村村民委员会。平定村……。 |
平定是侗语音译转写,指石头坪。因该屯最早的宅屋建在一块布满石头的地坪上,故名。清初至1912年由龙胜县北团辖。1916年属镇北乡上北区。1933年属蒙江乡硬平村。1947年属镇北乡硬平村。1949年11月属蒙江乡硬平村。1952年属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第四区硬州乡。1955年属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平等区硬州乡。1956年属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区硬州乡。1958年属平等公社硬州大队。1961年从硬……。 |
平定村是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城隍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0924103209。 |
平定村隶属于寨蒿镇,地处寨蒿镇西北部,村委会驻地平定堡。下辖平定堡,归匠,平峨3个自然寨,其范围东至老鸦村界,南至建卫村界,西至乌公村界,北至高表村界。总户数249户,总人口1071人,民族主要有汉族。总面积为8.24平方千米,农业以水稻为主,经济来源以务工为主。邮政编码为557200,电话区号为0855,联系电话:15085202603。……。 |
第一节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平定行政中心村位于麻江县东南部、宣威镇的北部,是宣威镇通往县城的北大门,距麻江县城31公里,距宣威镇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宣(威)隆(昌)公路和蒲(席塘)贤(昌)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区域优势,平定村共有11个自然寨(其中50户以下3个,50—100户5个,100户以上3个),6个村民小组,701户,总人口3153人,全村土地面积1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 |
清同治三年(1864),曾国藩部在此将太平天国最后一股余江下坪残余势力全面平定,故命名此地为“平定”。1949年前属一区平定乡,1949年后属一区平定乡,合作化时有平定等5个初级社,1956年属平定高级社,1958年公化后,为平定公社平定大队,1969年与耙石合并为联合大队,1972年与耙石分开恢复为平定大队。1984年更名为平定村民委员会。平定村……。 |
平定村是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木垭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322108999。 |
1953年成立乡,1958年改设管理区,1963年改设大队,1984年改设平定乡,1988年改设办事处,2000年改为平定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平定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