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境多竹林,溪流环绕,故名。1949年前属姑田区曲溪保,1949年后属姑田区蒲溪乡,1958年属曲溪公社为蒲溪大队,1984年属曲溪乡为蒲溪村委会。下辖:蒲溪、东溪、香根3个自然村。村委驻地设于蒲溪自然村。蒲溪村……。 |
蒲溪村位于永泰县与闽清县交界处,海拔500米,属丘陵地带,宜农宜林,环境幽静,气候宜人。东与闽候县竹岐乡春光村接壤,西与东溪村接壤,南与白云村接壤,北与闽候县鸿尾乡安樟村接壤。[村落居民]全村共有人口451人、123户,辖2个自然村(葱蒲坑、双溪),7个村民小组,均为汉族。[基础设施]蒲溪村有一条通村水泥路,还有一条通往闽候县竹岐乡春光村的乡间小道。通讯较为不便,虽然开通了移动电话信号发射台,但有……。 |
蒲溪村位于东莞市石龙镇的西北角,是东莞、增城、博罗三地的交汇之处,占地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34人,外来人口约500多人。在石龙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蒲溪村全体村民的不断努力,现在的蒲溪村已变成一个美丽、富饶、文明的都市村庄。于1999年被东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于“安全文明小区”、同年也被评为“东莞市先进治保会”、近年还成功创建东莞市平安社区,东莞市文化达标村、东莞市市容环境……。 |
此地原有一条小河流名为蒲溪沟,后用蒲溪两个字作为村名,故此得名。“蒲溪”指蒲溪沟,是以前的河流名称。原该地区有一条小河流为卜吉沟,后谐音为蒲溪沟,2002年,规划为行政村并引用名为蒲溪村,自命名起一直沿用至今。蒲溪村……。 |
由沿河生长的一种蒲草得名。取其蒲草之意。1952年后,属武冈,1958年人民公社化石,属桐山人民公社,设立蒲溪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山门区桐山公社,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桐山公社,1984年设区建乡,属山门区桐山乡,原名称蒲溪大队变更蒲溪尊,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后,属桐山乡,2001年调整乡镇行政区,属桐山乡。蒲溪村……。 |
因蒲溪河定名蒲溪村。1946年属双峰镇第四保;1950年属金垭乡第四行政村;1956年下设三社;1957年高级社时,为蒲溪高级社;1958年称蒲溪大队;1983年改名为蒲溪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蒲溪村……。 |
相传早年间在河边盛产大量的菖蒲,故得名蒲溪。1958年成立蒲溪大队,隶属于蒲溪公社;1983年改为蒲溪村村民委员会,属于蒲溪乡;2002年与原后坝村合并为蒲溪村村民委员会,隶属于蒲溪镇,沿用至今。蒲溪村……。 |
蒲溪河流经该村,村名遂借取小地名为名。后五寨之一,解放前为甘堡乡第四保,1955年建蒲溪村,1958年改为蒲溪大队,1984年改为蒲溪村。蒲溪村……。 |
蒲溪村是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双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0781111999。 |
有一条小溪从此地经过,且溪边生长很多蒲公英,故名。1950年成立元兴乡人民政府设立为十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体制下放调整为十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蒲溪大队。1984年改公社为乡,大队改名为蒲溪村村民委员会。2006年根据(川府民政〔2006〕15号)文件乡镇区划调整属元兴乡。2019年乡镇区划调整属仓山镇。2020年4月27日村级建制调整将蒲溪村和里沟村合并,选举产生蒲溪村村民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