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时期,为了提高军事防御,传递信息,派人常住此地到此建筑防御工事烽火台,便有祁家人至此,故称为祁家山。公社化时为新寺公社康沟大队祁山生产队。1961年调整为祁山大队,1966年三社合并归康沟公社所辖。1970年将康沟公社划分为坪沟、段岭两个公社,祁山大队属段岭公社所辖。1979年将祁山划分为祁山、北山两个大队。1983年为祁山村民委员会。2005年乡镇合并政策施行后,撤销段岭乡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
因地处祁山山系而得名祁山村。祁山是祁山堡和礼县祁山乡背面的北山,因村子位于山下,而名祁山村。1958年前后,为祁山人民公社祁山大队,1983年更名为祁山乡祁山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下半年更名为祁山乡祁山村村民委员会。祁山村……。 |
祁家祖先来此建村落户,由于地势属于山地,故名。祁山村在1949年以前隶属成县江漓县乡管辖,解放后划拨在康县豆坪乡人民公社管辖,当时称为祁山大队,1980年改为祁山村委会,1984年改设村委会并由周家坝镇人民政府上报县政府审批命名至今。祁山村……。 |
以地处祁连山麓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古城乡六畦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古城区一乡二行政。1956年撤区并乡为古城乡祁连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古城公社,命名为祁……。 |
祁山村位于牛场布依族乡中部,北接落刀,小山两村,东邻大林村,南连红锦,石龙两村,西抵黄官村。村委会驻地祁山,距乡政府 所在地牛场6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5人自然村寨,197户总人口781人。境内居住着布依和汉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2.8%。境内宜林荒山和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全村土地总面积4.5平方化公里,耕地面积53公顷,其中水田30.7公顷,旱地22.3公顷。林地129公顷,宜林荒山33……。 |
1949年属茶棚乡管辖;解放初属第三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属曙光大队(祁山,周砦,天子三处合一);1962年曙光大队撤销,设祁山大队属罗店区马店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徐店人民公社;1984年撤大队改村时更名为祁山村村民委员会至今。祁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