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境内三官庵前二字命名。人民公社时期名称三官大队,1983年由大队更名为三官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三官村位于北杨寨乡东北部,现有人口3000人。地膜花生和反季节蔬菜是我村的特色农产品。新农村建设也初见成效。村两委和全体村民欢迎社会各界来参观和考察。……。 |
三官村位于褒禅山经济园区的东部,距离含山县城1.5公里。东临东山村,西接官山村,南过东山水库,北连胡蒋村、梅苑社区,区域面积为3.8平方公里。全村辖19个自然村,总人口2836人,其中水库移民700多人。 村党总支下设五里、路南2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2名。村“两委”现有人员7人,分别为书记、主任、会计、民兵营长、治调主任、计生专干(2人),其中,男性5人,女性2人。 三官村总耕地面积……。 |
村中有一供奉道教三官大帝的道观一处,名三官庙,故得名。1958年为五里大队、属三官公社;1983年体制改革,为路南村‘2004年村级规模调整,路南村和五里村合并为三官村民委员会,属环峰镇至今。三官村……。 |
清朝末年,因建有一座三官庙,每逢年关方圆几十里村民都来赶庙会,故得名三官村。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称为三官大队。1984年由三官大队更名为三官村民委员会。2008年由岳庄村委会、三官村委会、张时村委会三个小村合并为三官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三官村地处黄圩镇西,紧靠镇政府所在地,现有人口4954人,13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7.39平方公里。由原三官、张时、岳满三个自然村全并而成。……。 |
因此处古时为东城县治所,系自然集,得名三官集,取其村庄名称前两字命名,又因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三官村村民委员会。1958年大桥公社成立时,三官大队、油坊李大队、农科大队属之;1981年7月14日,农科大队更名为大桥农科大队,隶属不变;1983年体制改革,公社改乡,大队改村,置大桥乡,三官村、油坊李村、大桥农科村属之;1988年撤销大桥农科村,瓦屋杨、前李家自然村并入三官村;2007年4月置大桥镇……。 |
三官村位于古城乡政府西南约2公里处,东邻刘桥村,西邻潘新村,北与古城村接壤,南临淝河。三官村有510户,总人口约2300人,其中农业人口约有1400人,0党员28人。拥有耕地约3200亩,林地约620亩,水稻种植面积约2700亩。村里的主导产业就是种植水稻和小麦,养殖户比较多,有养牛的、养鸡的、养猪的、养鱼的、养螃蟹的等等。另外,村里还有一座窑厂,经济效益比较好,为村里解决了一些剩余劳动力就业,作……。 |
解放前此地出了三个洲官,故名三官村。解放前属三官村。1949至1965年仍叫三官村。1966至1980年改建国村,1980年又恢复三官村。1992年撤乡并村,三官、灯盏、龙驹三个自然村合并为三官村。三官村……。 |
因该村辖区内有“三官殿”遗址,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尊神像,故此地就以三官命名,行政村就随之成为三官村。1956年属三官乡,1958年属三官公社,1971年至1983年属三官人民公社,三官大队,1984年改设三官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2005年,撤三官乡并城关镇,隶属城关镇后三官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三官村……。 |
三官村是全省二十个民族村寨之一,距乡政府4公里,辖黄泥、大房、湾子、田坎、田中、河边等19个村民组734户2912人,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7%,海拔600-1200米之间,占地约8平方公里,耕地2005.66亩,人均耕地0.73亩,人均占有粮食146公斤,人均纯收入800元,属省级一类贫困村。三官村至今仍保持着浓厚的彝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在民居建筑、服饰装束、婚嫁习俗、宗教信仰、节日歌舞、语言……。 |
三官村是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台头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30823114211。 |
三官村是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30624103201。 |
三官村是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游河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11502203213。 |
三官村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郭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1726108205。 |
三官村位于固始县泉河铺镇中心部,西邻古堆村,北接王店村,东接大营村,南部河桥村相邻。泉广路贯穿南北,泉茶路横穿东西。现有56个自然村,有18个村民组,分别是红楼、小圩、河湾、机楼、双门、大庄、丁桥、董桥、洼庄、杨圩、紫河、大圩、东岳,杨坝,韩圩,沈楼,油坊,新圩。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6000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新发展大棚菜园和葡萄种植。另外还是甲鱼养殖基地,同时有猪场,鸡……。 |
以历史传说命名,很久以前,这个地方曾出现过三个大官,故以此得名。1935年5月至1937年枣阳县划为4个区,此地归杨垱区所辖。1941年,枣阳实行新县制,撤,并区属,全县划分为26个乡镇,此地归七方乡所辖。1949年8月,经县委批准,成立中共七方区委,此地归七方区委所辖。1951年10月,七方区改称枣阳县第七区,此地归第七区管辖。1953年第七区政府改为第七区公所,此地归第七公所管辖。1956年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