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村、田凼村、茶岭村合并重新命名为三和村。中车村:1949年解放初期时为中和乡第十六保;1958年为五星公社中车大队;1961年为苏河公社中车大队;1984年为苏河乡中车村;1995年西洋江乡中车村;2001年为西洋江镇中车村。田凼村:1958年为五星公社田凼大队;1961年为苏河公社田凼大队;1984年为苏河乡田凼村;1995年为西洋江乡田凼村;2001年为西洋江镇田凼村。茶岭村:1949年解……。 |
三和村是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栏垅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0421205220。 |
因靠近三和港,故取“三和”二字定为村名。1958年公社化时,分一大队和二大队;1983年,大队改村民委员会,分别称三和村民委员会、港中村民委员会;2001年合并成三和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三和村:位于北新镇东南1公里处。……。 |
因位于老镇三和镇而命名。1956年为和宏八社,1958年为三和大队,1983年体改时为三和村,1999年村区域调整时,工农村和自新村合并为工新村,2001年村行政区域调整时,工新村,三和村,和宏村合并为三和村,后名称未变,一直沿用至今。三和村:位于和谊街社区南侧。……。 |
三和村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区(黎里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20509110999。 |
因是唐谷村、姚庄村、李葛村三村合并,寓以和睦相处之意。于2001年三村合并称三和村委会,沿用至今。三和村:位于吴集镇西南2公里处。……。 |
虞山镇三和村由原甸庄村、三村村、殷庄村合并成为的三和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723户农业户,人口2640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642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85亩。2012年全村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900万元,工业总产值7900万元,工业销售7600万元,利税总额38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2400元。三和村全年村级经济收入135万元,公益事业投入每年都超过50万元,村内道路基本实现硬化,有线电视、自来……。 |
因寓意合并后的三个村庄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而得名1949年前属第四区大塘乡第21保,1949年后为第六区联合乡。1958年为大塘红旗公社红旗大队、1978年划归金桥公社为三和大队,1982年更名三和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三和村……。 |
三和村是遂川县五斗江乡北部,井冈山脚下的边远贫困山村,东连本乡五斗江村,南接大坑乡,西与井冈山市黄坳乡接壤,北邻本乡庄坑口村,距乡政府7公里,国土面积50平方公里,全村26个村民小组,601户人家,人口2683余人,村干部6名,党员52名,山林8万余亩,人均30亩,其中毛竹林约20000余亩;水田1376亩,人均0.49亩;旱土520余亩,人均0.2亩。主要产业有:生姜、茶叶、香菇、木耳、蜂蜜、灵……。 |
三和村位于石城县珠坑乡东南部,距县城20公里,离乡政府4公里。全村总面积为9.74平方公里,有耕地1393亩,山地面积14000亩;村下辖共有13个村民小组,有555户2339人;支委3人,村委5人,有党员40人,党小组3个。三和村是一个地处土壤贫瘠、资源缺乏、物产不丰、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状况较差的边远山区村,被定为深度贫困村。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409人,贫困发生率17.5%。致贫原因……。 |
三和村是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青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10283101207。 |
取“三和”之意得名。2009年生态移民搬迁设立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三和村……。 |
三和村是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费城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325001365。 |
三和村是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14011264。 |
三和村是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14007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