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村位于千年古镇运漕镇东郊,2006年由原金郑村、王杜村、三耿村、三台村合并而成,现全村共辖35个自然村、7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5500多人,共1793户,全村设有一个党总支部,下辖2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17人,其中妇女党员5人。全村两委干部8人,其中有一名选派干部任-和一名选聘大学生任书记助理。 全村占地面积8.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22亩,水面面积2224亩,人均耕地0.7……。 |
其境内有三个平台,故名。1935年至1949年属赶水乡第8保。1951年命名福禄村。1958年更名三台大队。1984年改为三台村。1993年隶属东溪镇,沿用至今。三台村……。 |
因境内有三台山而得名。民国时期,隶属南川县石莲乡。1951年,分属石莲乡大石村和太平村。1953年,隶属邓家乡,乡驻地高粱湾。1955年,划归重庆市南桐矿区。1956年,并入青山乡,划为三台村。1957年,为三台高级社。1958年,为青山公社三台耕区。1962年,划为三台大队。1966年下半年,改名为朝阳大队。1978年,恢复原名三台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隶属青山乡。1992年12月24日……。 |
因境内小地名三台坡,故名三台村。1949年前属西泡乡第6保。1951年改保为三台村。1958年为沙坝公社大坪管理区。1962年置大坪大队。1980年更名为池坪大队。1983年更名为池坪村。2002年10月撤销池坪村,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三台村,沿用至今。三台村……。 |
因驻地川主庙有三层台阶而得名,后来根据其职能命名。根据永府函〔2004〕52号文原三教镇三台、一碗水、复兴村21个村民小组全部合并为三台村,其名沿用至今。三台村……。 |
因此地标志物三台坟得名三台村。因清朝中叶境内有三台坟而得名。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名为重庆府依里五甲三台村。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六塘公社5、6、7大队。七十年代为接龙公社25、26、27大队。八九十年代又为三台村、庆丰村和排楼村。2004年,由原来的三台村、庆丰村和排楼村合并组成三台村民委员会。三台村……。 |
因辖区内三台寺,故而得名。1958年为三台大队。1984年4月改为三台村。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三台村……。 |
以境内有三台坝而得名三台村。1958年12月成立三台大队。1984年5月,撤销三台大队成立三台村。三台村……。 |
由原三台村和三坵村合并。传说此地在很久以前遇到干旱,庄稼没有收成,百姓生活艰苦,为了向上天求得雨水,在此搭建了三个求雨台,故名三台村。由原三丘村、三台村合并而成。1951年为三丘村、三台村,属双河乡。1956年,双河乡并入珍溪乡,属珍溪乡,1958年,为三丘大队、三台大队,属珍溪公社,1962年,复置双河公社,三丘大队、三台大队属双河公社。1981年,双河公社更名为河场公社,三丘大队、三台大队属河……。 |
三台村是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麻尼寺沟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2921202999。 |
由褚家台、刘家台、王家台组合总称为三台,故名。新中国成立前属古浪县瑞泉镇四保。新中国成立后属古浪县四区三乡,1955年撤区并乡属大靖镇,合作化时组建为第十五初级社,1956年合建成东丰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为红星公社的东丰大队。1959年公社更名为大靖,本队为菓园大队,1961年体制调整时成立三台大队,文革中改为新生,1974年恢复三台大队,1985年改建为三台村村民委员会至今。三台村……。 |
传说清顺治年间,徐坝的徐爷与强盗大战三角峰时,跃步三台古称“三台”。1952年6月设肖河乡受肖河乡管理,1956年并入“三联”大队,属肖河乡管理后属崖城公社管理。1983年改乡建制时设立了三台村。三台村……。 |
因有座三台山,本村属于三台山角,故而得名三台村。1912年8月10日取名三台村,1983年7月文峰公社改为文峰乡,1988年10月并入文峰镇。2004年6月,三台镇、宝风乡整体并入文峰镇,属文峰镇至今。三台村……。 |
三台村的“三”意指“三奇山、舞凤山、尖石笔山”三座山;“台”来源于旧时村里的“台茶”。清朝时期,在瑶上镇的一个村民要到京城打官司,带了本村种的茶准备在路上喝,在上京途中的船上恰遇一位当朝大臣消化不良,然而他喝了此茶后身体很快恢复了,这位大臣便买了村民的茶叶带回给皇上,后来皇上因消化不良喝此茶后也不治而愈,因此皇帝封此茶为台茶。因这茶是在三山之一的舞凤山中种出来的,所以人们便把该村称为三台村。清末为……。 |
三台村是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海渊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1422103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