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内故名有一石碑文自然村,故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时,石碑文自然村改为石碑大队,1983年撤社设乡,改为石碑村委会,1994年2月为方便行政管理分为石碑、王祠、张村三个村委会,2006年并村有原马城村、张村、薛湾村、王祠村、石碑村五个村委会组成石碑村村民委员会,隶属于福渡镇管辖,沿用至今。石碑村位于福渡镇东部,无为县通江大道、新陡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共有44个村民组,现有人口4766人……。 |
因境内有石碑记,石碑溪,故名石碑村。该村原为黄土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3年从以村划出部分建川主村,1955年为川主初级社,1958年为事物管理区,1961年为川主和石碑大队,后为十四、十五大队,1983年改为川主、石碑村,2001年石碑与川主合并为石碑村,该名沿用至今。石碑村……。 |
因此村境内有宋朝吴挺碑,故名。1956年建石碑高级社,1961年为石碑大队,70年代中改名“东风”大队,1975年恢复原称,1983年5月由石碑生产大队改称石碑村民委员会。石碑村……。 |
石碑地名由元朝赵世延(赵国公)在石碑立有家庙石碑一座,由此而得名。据查1956年属于汉阳初级社,1958年成为汉阳高级社,1961年所属石桥大队(统称“城关人民公社”)。1963年成立石碑大队,属于城关人民公社管辖。1978年成为石碑村村民委员会。石碑村……。 |
因村内出土元代碑刻文物《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永昌乡十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永昌区和寨乡五行政;1956年属和寨乡石碑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 |
清朝年间,根据老人传说,在木家店社石碑沟门柏家院边,有一个大石头,形状酷似石鳖,故此,俗称为石鳖沟门村。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石碑村。1950年正式成立石碑村,在1960年为榆树人民公社石碑大队,划归于徽县;1984年正式命名为徽县榆树乡石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石碑村……。 |
明朝隶属泷水县一都一图。清朝隶属罗定州一都开阳乡;清末宣统二年至民国20年(公元1910年~1931年)隶属罗定县第二区(艹两)塘团平安堡;民国20年至30年(公元1931年~1941年)隶属罗定县第二区(艹两)塘乡;民国31年至罗定解放初(公元1942年~1950年)隶属罗定县笫三区六(艹两)乡。建国后,1950年5月起至1958年初隶属罗定县第三区船(艹两)乡;1958年2~8月隶属罗定县(艹……。 |
石碑屯,因村东面山脚下有块大石碑,故名。辖区1983年从柳城县凤山公社新维大队分设石碑大队,属柳州市石碑坪公社。1984年改石碑村,设立石碑村民委员会,属石碑坪乡。1987年改设石碑村公所。1995年复设石碑村民委员会。1996年属石碑坪镇。2002年随石碑坪镇划归柳北区辖。2018年将名称改为石碑村村民委员会。石碑村……。 |
石碑屯,因古代广西与贵州在此设碑立界,故名。1949年为石碑村,属溶江区梅林乡。1953年设石碑乡,属富禄区。1958年改石碑大队,属上游公社。1959年属梅林公社。1962年改石碑公社,属富禄区。1966年复改石碑大队,属富禄公社。1984年析出平寨村后改石碑村,设石碑村民委员会,属梅林乡。1987年改设石碑村公所。1996年复设石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石碑村……。 |
石碑村是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三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0721110207。 |
石碑村位于黄土庄镇东南部,距离镇中心1公里处。全村136户,451人,农用地面积847亩(其中,耕地面积716亩,林地面积131亩)。村址面积90亩,东至辛庄村,南至韩屯村,西至黄土庄村,北至黄土庄村,的经济来源以企业占地为主。……。 |
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此村即名石碑。因该村北临元左丞耿焕姓氏墓碑,故此得名。(现墓碑尚存)石碑村……。 |
石碑村位于赞皇县城南部山区,距县城8公里。全村现有356户1049人,全村行政区域面积1800余亩,其中耕地农田1000亩,旱坡地500亩,村庄面积300亩。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近几年,部分村民广开思路,发展苗木80余亩,金银花50余亩,核桃130余亩。 ……。 |
石碑村概况一、基本情况石碑村位于分水亭镇政府东南部,东与我镇盘龙村交界,西与我镇泗洲村相邻,南与我镇粉坊村接壤,北挨我镇王楼村。全村总面积3.89平方公里,共15个村民组,总人口576户、2368人,耕地面积3701亩,现有党员43人。二、经济发展情况全村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优质稻米,同时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近年来,村两委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狠抓传统农作物的生产,努力改善农业基……。 |
原叫大赵古,唐末村南修一座宏伟的崇福寺。寺内有10座大石碑,后有9座失踪,剩下一座,就改村名为石碑村。1949年属封丘县第二区。1958年为石碑大队,属应举公社。1965年属大村公社。1969年复属应举公社。1984年为石碑村民委员会,属应举乡。2001年属应举镇。石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