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拦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的挡水建筑物,故名水坝。1981年成立为水坝大队,水坝大队隶属石堤公社。1983年改大队为村,隶属石堤乡。2000年撤乡建镇,2003年合村并组时撤销兴河村并入水坝村,隶属石堤镇。该名沿用至今。水坝村……。 |
在早期,这里是一片水潭地带,后来演变为旱地,因此称为水坝。自1983年命名为龙林乡水坝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水坝村……。 |
南宋年间,张、赵两家由山西省,大槐树搬到此处,取名水坝村。明清时期属东乡之一的雄德乡。民国元年(1912),沿用清代乡制,为雄德乡所辖。民国24年(1935)实行保甲制,全县编为106保、9408甲,又将106保划分为18联保,18联保分为5区,今水坝村属第一区尚德联保。民国29年(1940)全县划分为2镇11乡103保,今水坝村属尚德乡第三保。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 |
因行政村建立在沟坝地,曾经该地为平坝,水资源充足,故称为水坝。解放初期,建立集体合作社,水坝、尹水、两村合为一村,简称双尹,1970年两村分开后为永丰大队,1980年更名水坝大队。1983年由水坝生产大队改称水坝村民委员会。水坝村……。 |
水坝村位于务川县城西西部,距县城23公里,是涪洋镇的门槛村,总面积12.7平方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组,591户人家,2727人,其中农业人口2715人,非农业人口12人。有耕地面积2208亩,其中田1033亩,土1175亩。聚居苗族、仡佬族、土家族、汉族。水坝村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土壤主要由石灰岩发育而成。年平均气温18.9℃,全年无霜期325天,年降雨量1100㎜。近年来,水坝村支两委按照“……。 |
水坝村地处太白镇南侧,位于S303省道沿线,是绥阳县进入太白镇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目前的水坝村于2002年3月由原水坝、桃垭两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19个村民小组,农户697户,人口3206人。村区域面积19.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247亩。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经过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先后荣获“县计生工作先进奖”、“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人口总数:3206人 农业人口:320……。 |
水坝村辖6个村民组4个自然村寨,303户1489人,土地面积6843.4亩,耕地面积3415.3亩,林地面积3150亩,个体工商户55户,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水坝村发展规划一是以版纳风情园为中心,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二是沿西南环线发展高档位、精品餐饮业;三是加工处理铁路枢纽工程废弃砂石,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成立村劳务公司,服务西南环线改造工程。……。 |
水坝村位于普古乡东北部,距乡政府约10公里,下辖九个村民组,面积5.4平方公里,共有560多户1752人,由彝族、苗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少数苗族居住,全村青山环绕,绿水丰盈。--人口总数:1752人 农业人口:1744人非农业人口:8人--行政区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0.0亩--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彝族,布依族,土家族,汉族,白族发展口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辖村:九个村民……。 |
水坝村隶属于普定县马官镇,地处普定南部,坐落于马官镇西部,东接田官村,西界六枝特区木岗镇,南连长坡村,北抵太平村。距安顺市30公里,普定县城20公里,该村处于黄桶工业园区内,周边有伟泰、龙腾公司等企业带动。该村地势平坦,双黄公路直通该村,交通便利,村内田连阡陌,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873.5亩。水资源丰富,有水坝河绕村而过,山间坝子多为农田。现有荒山草坡面积58亩,森林覆盖率达5%。全村有4个自然村……。 |
水坝村位于桂果镇政府驻地的东北面9公里处,辖5个村民组125户512人,耕地面积632亩,占区域面积的百分之八十,资源主要以森林为主。该村土地肥沃,水土保持较佳,适宜发展种植业。--人口总数:512人农业人口:512人非农业人口:/人--行政区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5.0亩--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发展口号:大力发展养殖业,不断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所辖村:5生产总值:51.1万……。 |
清代属义悌里。民国三十四年(1945)属二区。建国初期属第五区。区政府起初设立在钟茅公社的钟塘。1951年迁驻活龙坪,属于活龙坪区人民政府。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名红丰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水坝大队,1984年“撤社并区建乡”时改为水坝村,2002年“换届选举”时将水坝、朝阳寺2个村合并为水坝村,2008年“恢复建制村”时将水坝村还原为水坝、朝阳寺2个村。水坝村村名沿用至今。水坝……。 |
水坝村是湖南省湘西州保靖县比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312511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