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屯村:位于水南路北侧。……。 |
水屯村位于南彩镇的东南角,紧临顺平路,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47户、342人,村域面积1406亩,耕地面积1006亩。党员26人,村民代表29人,劳动力总数220人。水屯村两委班子共有4人,其中书记兼村主任,两人交叉任职。村内共有5家企业,都是私营企业。主要涉及建材行业。2007年该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42万元,税收10万元,人均劳动所得6000元。 新农村建设政策出台后,水屯村有了很大的变化。……。 |
明朝弘治年间,距水屯西南有一条乌龙河,常年积水,当地富有人家征集民工挖河、修寨,排除常年在此处囤积的水,并在寨门上刻水屯集三个大字而得名。清末民初,属汝阳县。1913年,汝阳县更名为汝南县,属汝南县。1949年,属汝南县水屯乡。1950年,属汝南县第三区。1958年,撤乡建社,成立水屯生产大队,属水屯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改置为水屯村民委员会,属水屯乡。1998年,撤乡设镇,属汝南县水屯……。 |
传水屯村泰山庙碑记载:明永乐十三年(1415),卢、王、郑三姓自山西洪洞移民至此建村,取名新屯。清咸丰年间,黄河决口,因本次周围地势低洼,积水数年,改名水屯。1949年,为濮阳县十一区水屯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庆祖乡水屯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为大队,为庆祖人民公社水屯大队。1984年成立濮阳市郊区,为濮阳市郊区庆祖公社水屯大队。同年恢复乡建置,为濮阳市郊区庆祖乡水屯村民委员会。……。 |
明初由吴姓迁此建村,名为吴庄,改沼泽为水稻田。后又建两个小庄,以水定名为东西水屯。解放后三村连成一起,叫水屯。1948年属汲县第二区。1955年属顿坊店乡。1958年为水屯大队,属顿坊店公社。1983年为水屯村民委员会,属顿坊店乡。水屯村……。 |
因该处地势异常低洼,地下水位距地表不足二尺,遇雨四周被水包围,故名。1958年建水屯村大队,属北阳公社。1983年设水屯村民委员会,属北阳乡。2001年属北阳镇,沿用至今。水屯村位于淇县南部2公里处,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203户,810人,现有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34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民代表34人。……。 |
古时溪边有根树藤,从溪中贯穿而过,村居此溪两岸,故名“水藤”,后谐音演化为今名。1956年撤小乡设文溪高级社,1958年设水屯大队;1959年与文溪、文坡合并为文溪大队。1961年复置水屯大队,1984年实行政社体制改革,更名为水屯村民委员会,2016年文坡村并入。水屯村……。 |
水屯村是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小安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832108211。 |
水屯村是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腊山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70104013203。 |
因起初为阻挡四川彝族人入侵,取名堵屯,后因该地水源充足,且水源在村中心地点,得名水屯。1958年前为水屯乡;1959年属鲁甸县梭山区辖;1960年为水屯管理区;1961年撤区成立公社称水屯公社;1965年至1966年称水屯大队;1967年为自力大队;1978年恢复旧称水屯大队;1984年为水屯乡;1988年为田坝乡水屯行政村;2000年属田坝乡称水屯村民委员会至今。水屯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