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以武姓人氏聚居,且村内有座堡子,故名。1949年初期属朱圉区管辖;1953年10月,国家实行乡公所,为武家河乡公所辖制,后改为先锋公社,系先锋公社武家堡大队;1967年5月改为武家河公社武家堡大队;1984年撤社改乡为武家河乡武家堡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乡改镇为武家河镇武家堡村民委员会至今。武家堡村……。 |
武家堡村距县城5公里,距110国道2.5公里,距乡政府2公里。全村214户,682人。行政区域2400亩,其中耕地面积2040亩,多种植玉米、果树。全部耕地可以依靠洋河二灌区灌溉,土地质量较好,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外出务工。……。 |
1958年公社化时,以大队驻地武家堡得名名为武家堡大队,1984年6月政社分设时,在原大队的基础上建立了武家堡村民委员会。武家堡村……。 |
早期武姓人士在此居住,故名。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为武家堡管区,1958年后成立武家堡大队,1968年6月改名为红光大队革命委员会,1970年恢复原名,1984年10月改为横渠乡武家堡村民委员会。武家堡村……。 |
据《太谷县志》载:据传李自成起义路过此地见村边似卧五只虎,近前细看,却是睡着五个人,经盘问系弟兄五个,因此得名“五家虎”后人把五写成武,把虎念成堡,因而又演变成武家堡。又。1949-1953年为八区和一区辖村;1954-1955年为朱家堡乡辖村;1956-1957年为水秀乡武家堡高级社;1958-1960年为火箭公社武家堡管辖村;1961-1983年为水秀公社武家堡生产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为……。 |
武家堡村位于河津市汾河以南坡上,小梁乡东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临209国道,西临乡镇公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繁育,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小梁乡金三角地带。全村总面积3864亩,耕地2870亩,商品房28亩,村民住房占地620亩,厂房占地116,公路占地230亩。村南建有水泥厂、编织厂,以工、付业为主导,每年外出劳动力350余人,村民经济主要靠外出打工、经商、建筑业为主。……。 |
武家堡村位于太谷县城西3公里处,全村有5个居民组,600余户,农业人口1700余人,劳动力692人,其中党员45人,耕地约4000亩。2009年粮食总产量2864吨,农业经济收入3732万元,总费用25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28元。我村西通太茅路,东靠108国道和太太路,交通非常便利。武家堡村依托本村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共有拱棚75个,温室大棚28个。武家堡村的肉鸡养殖规模比较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