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村是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抚松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220621100202。 |
西川村是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马圈子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10421204202。 |
因其民居分布西川河两岸故名。于05年从西川3组搬到东川街。1960年成立东河公社展望大队、西川大队,1984年改东河乡展望村、西川村,1997年改东川镇展望村、西川村,2001年改东川镇西川村,2015年东川镇与月河镇合并为月河镇,改为月河镇西川村,至今未变化。西川村……。 |
1950年属城关区西川乡的马家坪村、油房街村、财神庙村;文化大革命时财神庙大队更名为解放大队;1984年属西川乡的解放村、马家坪村、油房街村;2002年村解放村与油房街村合并为解放村;2014年解放村与马坪村合并为西川村,2015年设立西川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西川村……。 |
村子位于双庙和川道以西而得名西川村。解放初期为西川生产队,1961年改为西川大队,1967年改为红旗大队,1973年恢复西川大队,1984年更名为西川村,2015年上沙坪村并入西川村,沿用至今。西川村……。 |
这里有一座庙,上楼下洞,住人后,取名楼洞。到清朝顺治年间(1650),本村住户苏氏的第五个儿子出外闯荡江湖,当响马,苏氏为了预防外来人进村抢盗报复而改名西川村。1958年取名西川大队,1984年更名为西川村委会,2016年海则湾村并入西川村村民委员会。西川村……。 |
1958年10月设生产大队,先后属火箭公社、贞元公社辖;1984年设西川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西川村……。 |
西川村概况西川村位于监漳镇东南部,全村共有107户、290口人,耕地面积800亩。现有支村两委干部6人,大学生村官1名,党员22名,35岁以下1名。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856元。2010年以来,西川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抓住省委组织部帮扶的大好机遇,围绕省委组织部汤部长提出的“远抓核桃,近抓猪和菌,不远不近抓果蔬”产业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先后发展核桃树160余亩……。 |
西川村位于县城2.5公里处,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襄九路纵穿而过,地理条件优越。东与西关村相衔接,南与东南上村相接,西与西港接界,北与东畛毗邻,周边工矿企业众多,九七二部队驻扎西川村。全村共240户,847人。分为三个村民小组,五保户4户,低保户有5户,共14人,党员20名,其中女党员3名。耕地面积1386.5亩,人均1.63亩,村民主要靠种植、周边工矿企业务工为收入来源,少数人兼做客货运输,人均年……。 |
西川村位于平定县城东部,属于东回镇,交通便利。全村分8个自然村组,有194户,518人,有耕地1397亩。主要产业以种植粮食为主,2010年人均收入达4595元。……。 |
西川村位于稷王山麓的丘陵地带,是闻喜县郭家庄镇的一个行政村。该村交通便利,空气宜人,人杰地灵,是该镇建设新农村典型村庄。全村400多口人,其中党员18人。土地面积1500余亩,深井两眼,清水长流,耕地为1200余亩,该村东界柏林;西邻七里坡;北靠张樊;南至堆后,生产条件优越,以粮、果、棉为主导产业奔向小康。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该村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其中:苹果、山楂、……。 |
此地有一条河流叫西川河,村名遂借取河流名为名。解放初期归天全县灵关(四)区西川乡,1952年属芦山县双石乡西川管理区,1958年属双石人民公社西川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为双石乡西川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西川村……。 |
西坑头,西坑,一称西川,水,松源溪支流之一;头,水之源也。西川发源地得名。1949年称西川农民协会(行政村),1956年称西川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西川生产队,1961年称西川大队,1984年称西川行政村,置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坑头。西川村……。 |
长兴县煤山镇西川村是煤山镇的西大门,由原来的陈笪村、西川村合并而来,地处煤山西川岕内,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村内拥有百年以上古银杏和枫杨树,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下辖有村民小组24个,村域面积10.4平方公里。全村拥有耕地665亩,林地5500亩,毛竹6150亩。全村农户639户,人口1923人,西川村农户农业以毛竹收入为主,其他收入为工厂上班和企业股份收入以及一些在外人员的经商销售收入。2011年人均……。 |
西川村是五尺乡人口和面积最大的行政村,村庄布局合理、环境清幽、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基础设施完善。全村共有1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480户,人口1548人。总面积4494亩,其中有耕地368亩,园地600亩,林地3526亩。2009年人均收入5299元,村民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为主,拥有全乡最大的养殖观光鱼塘,红色气派的长廊,清透碧亮的鱼塘,是垂钓爱好者的集聚之地。塘内不仅有多种鱼种,还有非常珍贵、稀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