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洪武二年(1369)、山西洪洞县人迁到此地,驻大路东西两侧各成村庄,因口音不一,当地居民就把路西的村子取名西蛮子营,后人为了方便,又演化为西村。1949年属鸣皋区。1958年成立西村生产大队,属鸣皋人民公社。1959年划归平等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西村村民委员会,属平等乡。西村村……。 |
西村村 镇0驻地。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87亩,设24个村民组,7225口人,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28094万元。工业以管道配件、水泥制品为支柱;农业则以国家农业开发实验区为基地,种植业、养殖业优势明显,大棚蔬菜形成规模,南岭土地整理工程告峻,田平路直,渠路纵横,将成为米粮之仓。第三产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是本地区政治、经济、交通及文化中心。……。 |
清乾隆初年,该地有一小土寨,村名叫小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西南角用红砖新盖一座”大王庙“。因村委会位于西侧,故名。1954年6月成立兰考县,属红庙区。1955年11月属红庙乡。1959年8月成立红庙西生产大队,属红庙公社。1961年7月属红庙区。1962年9月属红庙公社。1984年3月改红庙西村民委员会,属红庙乡。1999年9月属红庙镇至今。西村村……。 |
传杜寺村原有一佛寺,香火鼎旺,位于佛寺西,故名西村。原属洛宁县。1956年划归渑池县,属李家中心乡西村乡。1958年建立西村大队,属西村人民公社。1961年属西村区峪峒人民公社。1962年撤区属西村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改称西村村民委员会。2005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西村村民委员会随西村乡并入果园乡至今。西村村……。 |
位于苏村庙西边,故称。1949年6月属苏村区。1954年6月属十区。1956年1月属苏村乡。1958年8月成立西村生产大队,属苏村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改为西村村民委员会,属苏村乡至今。西村村……。 |
隋代末年,窦建德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权十万人占据北方,胜利后,死于此地的窦建得就安葬在这里,占地200亩,高4米,成为冢。后人为纪念他,故名叫老冢。后封为东、西、北三个村,在老冢集西边,故称老冢西。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老冢西生产大队,属老冢公社。1983年11月更名为老冢西村民委员会,属老冢乡。1987年撤乡建镇,属老冢镇至今。西村村……。 |
朱口原名葛岗。北宋建隆四年(963)运粮河经此设渡口,明嘉靖三年(1524)有叫朱华者在此摆渡,于是葛岗变成了朱口此名,在镇西,取名朱口西。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属朱口公社。1965年成立朱口西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983年更名为朱口西村民委员会,属朱口乡。1987年属朱口镇至今。西村村……。 |
西村在明嘉靖年间叫兴安村,大清顺治十八年改名叫西村,1912年以大街为界分上下西村,1927年又合为现在的西村。此村位置就在山门河西边故名西村。1958年,设立西村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南坡生产大队。1960年,随修武县并入焦作市,属南坡公社。1961年,,成立南坡区(包括南坡公社),成立西村大队,属南坡公社。1984年,撤销西村大队,设立西村村民委员会,属西村乡。西村村……。 |
西村村是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10327107203。 |
据《杨氏宗谱》载,杨氏迁应邑始祖福一公,字世义,迁于明洪武二年(1369),从阳新石角山庄驾船来白陂澥北岸开基立业。其后子孙繁多、纺织印染发展壮大,后裔逐渐富裕,湾中陆续盖起青砖灰瓦,飞檐走垛,用石灰粉刷内外墙壁的四合头、六合头房屋,过往者赞不绝口,便有了“白粉壁”湾名,形成白粉壁集镇。成立生产大队时,将其划分为东、西两个大队,分别命名为东村大队、西村大队。大队改村时,便有了东村村和西村村。195……。 |
以地理位置命名,因处于杨垱西边而得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命名为明星大队、1980年以驻地杨垱西街命名为西村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大队改村,西村大队改为西村,成立西村村民委员会。西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441户,1600人。全村共有党员47人,村两委干部5人。全村共有耕地173公顷,水田40公顷,旱地133公顷。……。 |
西村村是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三湖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0421112207。 |
西村村是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高湖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0424111208。 |
西村:位于太湖大道北侧。……。 |
西村村是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曲白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6083020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