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振兴文化”之意,故得名兴文村。民国时期,属贵州省桐梓县兴隆镇第十保。1951年,属第十村。1953年,隶属兴文乡。1955年,划归重庆市南桐矿区。1956年,兴文乡合并上坝乡。1958年9月,建立兴隆公社,下设兴文等7个耕区。1962年,耕区改制为大队。1984年,大队改制为村,隶属关坝乡。1992年11月,撤乡建镇,隶属关坝镇。自得名以来,名称沿用至今。兴文村……。 |
兴文村位于左鸠戛乡东面,距左鸠戛乡5公里,是全国抗美援朝苗族英雄刘兴文烈士的故乡,“万古不磨”彝文碑篆刻在村境内采凯箐硝壁的岩上,峡谷幽深,土地贫瘠,总面积6450亩,东接白院子,南邻坡其,西连下瓦房,北面接壤千秋村。村公所住小米湾组。全村所辖5个村民组,这些组是采凯箐、山脚、向家寨、小米湾、冯家寨组,2011年有238户,738人,居住有苗族、青族、彝族、汉族。耕地面积为409亩,其中田20亩,……。 |
兴文村是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西辛庄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1181103999。 |
寓意当地群众兴起学习文化知识的高潮,故名。1958年成立兴文大队,于1984年更名为兴文村,2019年9月20日村建制调整,撤销伏光村,以原兴文村、原伏光村所辖范围合并设立兴文村村民委员会,属李庄镇辖。兴文村……。 |
兴文村位于东兴镇东南部,北接建东村,南靠李家寨村,西邻东新社区相邻,东与二郎镇华年村接壤,距东新镇政府驻地3千米。辖区面积2.6平方千米,下设4个小组,453户2186人。本村以种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兼顾发展特色产业、服务业等。主要粮食作物玉米600亩;主要经济作物蜂糖李300亩、青脆李150亩、脆红李200亩、甜橙1700亩,1个200亩有机蔬菜套种甜橙园区。……。 |
取“文化兴盛”之意得名;兴文。1950年命名为兴文大队,1983年大队改为乡,1988年改为兴文村公所,2001年正式更名为兴文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兴文村……。 |
因1948年村中教师王云松、张接宗、赵汝霖等人与村民商议,取名兴文,寓振兴文教之意,得名兴文村。村委会因此得名。1949年前,属羊岑镇第四保。1949年底羊岑划归剑川县第二区,兴文为该区第21个行政村。1952年土改建乡时称兴文乡。1958年建公社时称兴文管理区。1962年称兴文公社。1970年称兴文大队。1984年称兴文乡。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后称兴文村公所,2000年称羊岑乡兴文村民委员会至……。 |
文祥、兴林合为一个乡,各取一字组织得名“兴文”。1952年将文祥、兴林合为一个乡,各取一字得名,设兴文乡政府,1958年设兴文管理区、1960年设兴文大队,1961年设兴文小公设,1968年设兴文大队,1984年区、乡体制改革时设兴文乡人民政府,1988年1月改乡为兴文办事处,2000年改为兴文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兴文村……。 |
1950年为兴文行政村,1954年为兴文乡,1958年为兴文管理区,1961年为兴文大队,1963年为兴文公社,1966年为兴文大队;1984年为兴文乡,1988年为兴文行政村,2000年村改委为龙蟠村民委兴文员会至今。兴文村……。 |
因三家村文人赵国柱曾在此办私塾,为纪念赵国柱为家乡教育做贡献,故以兴文成村名。1979年隶温泉公社从原下六甲大队中划出部分村庄设兴文大队;1983年公社改制时隶温泉区设兴文乡;1988年区改乡时隶温泉乡设兴文行政村;2000年村改委,改称兴文村民委员会,隶属温泉乡。兴文村……。 |
兴文村距藻溪镇8公里,灵炎公路贯穿全村,交通方便。耕地面积768亩,其中水田面积390亩,全村286户,1018人。全村通电,电视普及,村建有党员活动室、卫生院,基础健身器材齐全。村里有丰富土地资源,有肉鸽养殖场及棉纺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