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村委会驻地在第二村民小组,而第二村民小组旧称为新庄,故当地人称之为新庄村。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大河乡第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大河区长城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清……。 |
新庄,以前没有人居住,属于八盘山系,由于慢慢的有锁龙、马坞等地方人前来居住,就被称之为新庄。1951年设新庄村村民委员会,隶属于马沿人民公社。1976年改为新庄村生产大队,隶属于沙金人民公社。1983年复置新庄村村民委员会至今。新庄村……。 |
外来人员到此地放牧,后来有人在此安家落户,以此命名为新庄村。20世纪50年代之前属陇南地区管辖,之后划分为岷县闾井镇管辖,统称阳关大队。60年代建立新庄委员会至今。新庄村……。 |
1958年公社化时为新庄大队,1983年为新庄村村民委员会,2017年8月7日撤乡设镇,属什川镇至今。新庄村……。 |
因建村时间较短,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新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3年为新庄村村民委员会至今。新庄村……。 |
因建村时间较短,故名。1952年属磐安乡;1958年属磐安公社;1983年复改乡,属磐安乡;1984年属磐安镇;2003年撤乡并镇后,为磐安镇新庄村民委员会至今。新庄村……。 |
因建村时间较短,故名。1949年初期命名为新庄大队;1975年为新庄村民委员会;1982年更名为李家新庄大队;1984年属城关镇;2003年属大像山镇李家新庄村民委员会至今。新庄村……。 |
新庄村255户1034人,在监测对象的识别、风险消除和帮扶中,一是由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定期对农户全覆盖摸排、不定期对重点人群走访核查,及时发现风险人群。二是成立村级监测小组,各自然村(村民小组)按农户数量确定1—2名监测员。三是严格遵循“农户申报、村级评议、乡镇初审、报县级审定”的程序,对拟纳入监测对象的收支、财产等情况进行核查。四是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及时动态管理,建立帮扶台账,跟踪推进……。 |
1958年属通边公社第八大队,1962年设新庄大队,属新集公社。1964年划属通边公社。1979年划属新集公社。1983年改称通化乡新庄村委会。2006年何岔村委会并入。2016年6月8日撤通化乡改为通化镇。新庄村……。 |
该村低洼阴湿、开发较迟而得名新庄洼。1949年10月属龙眼区王寨乡管辖;1956年组建新庄洼高级社;1958年成立新庄大队,属西华公社管辖;1980年地名普查中因与山寨、河西公社的新庄大队重名,仍恢复新庄洼名称;1983年11月,改大队为村民委员会,归西华乡政府管辖。2002年9月,撤乡建镇后属西华镇管辖。新庄村……。 |
相新庄村祖先是在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而来。后来此地的人在此地新建了个庄子称于家新庄,后于家人基本全部迁出后改称新庄村。从称作新庄村开始没有更改过。1983年设立新庄村村民委员会后,该村命名为新庄村至今。新庄村……。 |
1953年属平凉五区清福乡,1956年6月区划调整后属平丰乡,1958年8月撤销行政村、自然村建制,1961年属平丰公社,1983年社改镇时设立新庄村委会。新庄村……。 |
另择地方建村庄,故名。1950年建政时为安化区池坝乡范家岭村、暖水坝村。1953年为金厂区池坝乡范家岭村、暖水坝村。1958年归翠峰公社范家岭大队、暖水坝大队,同年11月并入金厂公社为池坝管理区范家岭生产队、暖水坝生产队。1961年为池坝公社范家岭大队、暖水坝大队。1983年为池坝乡范家岭村、暖水坝村。2002年10月,在全县村组撤并中,范家岭村与暖水坝村合并为新庄村村民委员。新庄村……。 |
由大安村、福禄村两山区村村民搬迁至此,起名为新庄村。因村委会坐落于新庄村,故名。1979年10月景电一期水利提灌工程上水后,由景泰原大安乡大安村、福禄村等山区村响应政府移民政策,搬迁至此,建成新庄村,无更名、无改迁,沿用至今。新庄村……。 |
此地的人们是后来迁移过来的,故而命名为新庄村。解放初,新庄属𤓾村乡管辖,划为新庄第一村,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新庄高发农业社,1961年9月将新庄公社划拨郭城工委管辖,1973年5月又分出,辖新庄公社新庄大队,1984年5月撤社置乡,为新庄乡新庄村村民委员会至今。新庄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