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村在清代曾叫“上赵村里”,民国初变“里”后,因“上”字咬口,便叫“东赵村”,与东城乡的“西赵村”以方位相区别,原是赵家的庄子,现在称为赵村。1961年为赵村大队,属曹井公社;1971年为东赵村大队,属川庄公社;1983年为东赵村大队,属兰家河公社;1984年为东赵村村民委员会,属兰家河乡;2001年属车城乡管辖至今。赵村村……。 |
赵村位于南王乡北部,与晋昌镇隔牧马河相望,距三环路直线距离1公里,全村有农户347户,1060人,劳力365人,党员38名,耕地面积1800亩,属平川地。赵村以编制质量上好的簸萁、笸箩而著名。其产品用脱皮雾柳蒸馏编织而成。簸萁两边几背沿适度内弯,“舌头”又呈卷边敞口状,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扬簸利索。笸箩立沿深,底部平,容量大,外形美观、耐用。赵村柳编还有许多日常生活小用品,也都以造型美观、坚固耐用而……。 |
相传该村有个人名赵石千,此人有飞檐走壁之技,驰名各洲、府、县。后因盗皇宫犯罪,株连全村,毁灭其族,故起名赵村,以示不忘。1949年属洪洞县五区。1954年属龙马乡管辖。1958年属龙马公社管辖。1984年属龙马乡管辖。1987年成立第一届赵村村民委员会,属龙马乡管辖至今。赵村村……。 |
最早属张村乡管辖,1953年属中解乡管辖,1958年属新高公社管辖,赵村大队革命委员会,1984年改为新高乡赵村村民委员会一致至今。赵村村……。 |
先有赵氏人家在此定居,得名赵村。1949年—1953年全县为7个行政区时隶属五区;1956年全县分44个乡时隶属百尺乡;1958年隶属钢铁人民公社;次年为百尺人民公社;1958年称生产大队管理区;1967年称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1977年称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5年至今称村民委员会;1984年后隶属百尺镇,同年6月撤销赵村生产大队,设立赵村村民委员会。赵村村……。 |
北宋年间,赵、冯、秦三姓人家迁此居住。因赵姓人丁兴旺,冯、秦家族不大,又鉴于当时宋朝天子姓赵,至元朝赵姓有人官至朝堂,名声显赫,至贵至尊。故以赵姓打头,起村名“赵村”,人民公社成立后,赵村成为公社所在地,称为赵村公社,后更名为赵村乡,2000年撤乡并镇后,赵村乡和南宋乡合并,统称为南宋乡。因村委会驻地赵村,故名。明清时期实行都里制,属雄山乡义岭都,下辖六里有六村:南掌、西掌、东掌、太义、赵村、南宋……。 |
赵村村是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白沙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0522102999。 |
赵村村位于泗安镇镇南部,东、北与五里渡接壤,西、南与安吉县交界,总面积为7平方公里。辖区8个自然村16个承包组,农户470户,人口1586人,党员50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万元,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0元;全村经济总收入42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298元。为进一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赵村村依南华山工业园区这个重要平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已将泉水冲砖……。 |
赵姓始居,故名赵村。解放初属上村乡赵村行政村。1956年合作化时成立赵村农业社。1958年公社化时属坦洪管理区。1961年成立赵村大队。1985年建立赵村村委会,并沿续至今。赵村村……。 |
澧浦镇赵村村地处澧浦镇西,距市区约6公里,全村71户,171人。0党员7人,,耕地面积148亩,村民主要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及苗木产业为主,农业产业初具规模,现有大棚面积40余亩。赵村村两委班子团结,在书记赵群棋,村主任吕协成带领下,先后实施了村庄整治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和污水改造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