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上村位于大溪镇的西南部,全村共有人口5140人,13个生产小组;60名村民代表,50名党员;山地面积5723亩,耕地面积3447亩。庄上大土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最大的方型生土楼,建于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系生土夯筑的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土楼民居建筑,是研究福建客家民系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人类学、历史学、建筑科学和艺术上的重要价值。……。 |
庄上村,明万年间,意为先祖开家发业之地,传闻在元末时期,叫老庄坑,隶于此地,后遂改为庄上而得名。明朝时期属惠安县北门外;1943年属惠安辋川;建国后1950年成立辋川公社试剑乡;1966年改名为革新大队;1971年析分生产大队,改为庄上大队;1981年改为庄上村民委员会。庄上村……。 |
庄上村 位于邵武市东南部,距市区27公里,富屯溪西岸,村委会驻地渡头,与南溪、界竹、一居交界。全村以林、刘、彭三大姓氏为主,现村部座落在渡头组最高点。1998年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后新建了庄上新村,原省委书记陈明义为新村亲笔题名——庄上新村。庄上村明清时称二十三都,民国设庄上保,属拿口镇管辖,1950年设庄上乡,属第三区,1956年为高级社。1958年设庄上大队,属拿口公社,1984年改为庄上村……。 |
驻地位于庄上自然村,故名。1950年以后属第二、五区郭湖乡;1955年并入西潭区,保留原名;公社化后并入红旗、深桥公社,为庄上大队;1984年10月改为深桥乡庄上村;1992年2月改为深桥镇庄上村。庄上村位于深桥镇中部,毗邻324线国道西北面屿我镇考湖村、径尾村、郭寮村、华表村接壤是一个独立行政村,现有人口1300人,全村耕地面积约928亩,其中旱地497亩,水田431亩,主要种植荔枝、龙眼等水果……。 |
明初,刘文举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立村。原村在现村的东部,以村中有双石狮子,称狮路口。后因村庄南面的山上建有熊耳寺,以村庄位于寺院之下,改称寺底村。又因临近漳水,时遭水患,人们为了安全,渐移居原村庄之上,故改称庄上。庄上村……。 |
庄上村,原西芦,1962年与西芦分村为庄上,庄上村位于任丘市东北方向,地处梁召镇西南角,东与吕公堡镇的梁村相望,南与麻家场才坞镇陈庄村一公里之隔,西面与本镇西芦村土地接壤,北与西芦村紧邻。全村共有6个生产小组,310户,1100人。土地面积1920亩,庄上村支部由3人组成,一个村卫生室,一名医生。水利设施完善,5眼灌溉水井,1眼居民饮水用的自来水井,安全饮用水入户率100%,广播电视入户率99%,……。 |
因地势高于东边辛店湾和南边溪村,故名庄上;因村落位于庄上西边,故名西庄。1952年属一区设兴隆乡。1955年12月属城关中心乡余庄乡。1958年11月人民公社化,为城关人民公社庄上大队。1984年,为庄上村民委员会,属城关乡。1987年因城关乡为城郊乡,改为庄上村民委员会,属城郊乡。庄上村……。 |
庄上村是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沱江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3123109226。 |
庄上村是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罗旧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31228101202。 |
因本村为韩世忠“旌忠庄”遗址,俗称庄上,故名。1949年前,属第一区神政乡第二、三保。1949年后,属第三区洋湖乡。1956年属洋湖乡。1958年设立庄上、竹城大队。属洋湖人民公社。1968年合并为庄上大队。属神政桥公社。1984年改为庄上村村民委员会,属神政桥乡。庄上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洋津区洋津乡,1952年属洋津区石山乡,1956年成立庄上高级社。1958年由庄上、航桥高级社合并成立庄上大队,属珠珊公社。1968年由庄上、航桥、潭口、珠珊、郭家合并向阳大队。1972年分出复设庄上大队。1984年春改设为庄上村民委员会。得名后沿用至今。庄上村……。 |
“庄上”:明崇祯年间,彭氏由福建迁此,原来比较兴旺,分上、中、下庄,后中庄、下庄渐衰,仅存上庄这一部分,遂称庄上1949年初属六区藩门乡,1949年10月后属六区庄上乡,1956年属徐田乡称庄上初、高级社,1958年属洪门公社徐田管理区称庄上大队,1966年属洪门公社称文胜大队,1968年属洪湖公社称文胜大队,1972年属洪门公社称庄上大队。1984年因撤销公社建制,称洪门乡庄上村民委员会。198……。 |
庄上村是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铜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326107219。 |
庄上村是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龙山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687004222。 |
庄上村村情概貌 庄上村位于四明山脚下,北与拥万村隔壑相望,东面邻沟,西面靠山,与北诗接攘,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到镇公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全村人口210人,拥有耕地面积380亩,林地395亩,有铁矿石资源。村内无任何经济收入,属纯农业贫困山村,人均收入5000元。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户通水泥路、基本实现户户通有线电视、电话。并投资10万余元,对村委会办公场所进行了翻修,兴建了文化活动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