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墩村地处千岭乡的南端,东连二姑畈、大赛湖,南望洲头乡乌池村,西邻汪岭村,北与中心村接壤。宿复公路贯穿全村,竹墩公路大桥座落此地,大桥旁是各种水产品的交易场所。村南面的长河将龙湖和大官湖连接在一起,是宿松水上的重要交通要道。 古渡竹墩是黄湖、龙湖的交汇处,又是鲜鱼交易市场,日均交易量约25吨。 2003年末,全村面积3.96平方公里,18个村民组小组,516户,2160人,总耕地面积2032亩,其……。 |
因该地是在坡墩上,原坡墩生长许多竹子,故名。1940年成立游击区,以罗氏祖宗名字罗肇基命名建立肇基小学,以竹墩村为中心,取名为竹墩党支部;1947年成立竹墩游击乡政府。以竹墩、白沙、营仔合一个乡;1955年成立竹墩初级社;1956年改为竹墩高级社;1958年改为竹墩大队。1982年改为竹墩乡。1987年改为竹墩村委会。1989年改为竹墩管理区。1999年改为竹墩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竹墩村委会 驻……。 |
因村边有个大土墩,墩上长满竹子,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分为竹墩和吴井大队,同年10月,两大队合并为竹墩大队,1983年改为竹墩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竹墩村:位于龙苴镇以东3公里处。……。 |
因该村东头有一高达十多丈的土墩,墩上长满茂盛的竹子而得名。自得名后沿用至今。竹墩村:位于小纪镇西,由原东桥、南桥、北桥三村合并而成,纪竹路、竹墩路东西、南北贯穿全境,9个村民小组,812户,2664人,占地面积6.8平方公里。……。 |
竹墩村位于双店镇南部,距镇区约4公里。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温和。对外交通道路主要有洪夏路,现洪夏路为二级道路。竹墩村现有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78人,农户494户,建设用地2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41平方米。竹墩村现有基本农田176公顷,一般农田18公顷。2011年人均纯收入7390元,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小麦、花生、玉米。近年来,鲜切花生产发展较快。目前有花卉大棚70余栋,有形成规模……。 |
据当地《吴氏宗谱》载,清朝吴兆法从吴岙迁此时,附近有一土墩,毛竹丛生,郁郁葱葱,故名。清属宁海县西乡吴岙庄。民国29年(1940)三门建县前后,均属吴岙乡。民国36年(1947)3月改属高吴乡。1949年解放初仍属高吴乡。1950年7月至1956年2月属桐岩乡。1956年建立高明、新建两个初级社,属高枧乡。1957年转为竹墩高级社。1958年冬改称竹墩生产队,属高枧管理区。1962年改称竹墩大队,……。 |
菱湖镇竹墩村(也称下昂)是沈氏家族发源地之一。她本是武康余英溪畔沈氏世系分支,于中晚唐时期,迁徙至竹墩村,以此开启了沈氏宗脉新篇章。竹墩的长春书院曾是朱熹讲学的地方。明时沈太宦至兵部尚书。这里历史上产生过多名状元、进士和举人,历任各级职官75人,号称产生过倪、孟、何、葛、夏5相国,唐宋时的颜真卿、苏东坡,《渔隐丛话》的作者胡仔及贾收、富弼、富直柔等人,就在这里把酒吟诗。文化底蕴深厚。 竹墩是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