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营村全村辖157户63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9人,已于2018年实现脱贫5户8人。村庄耕地459亩,年集体收入约4000元,主要来源为土地流转。 ……。 |
朱营村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劳动力充裕,产业以种养业为主,是传统的农业村。全村总户数为230户,人口696人,设施齐全,有线闭路电视、上网宽带覆盖全村,交通便利,辖区内设有公交站点。……。 |
朱营村是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秣陵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1681110228。 |
清顺治年间,李,朱两姓居此,名李朱营。至清乾隆年间,先祖朱仁,人丁兴旺,更名朱营。清光绪年间,朱姓分居东西两座楼院。为东楼院,称大朱营。1949年属项城县第四区。1958年9月成立朱营生产大队,属郑郭公社。1981年更名为大朱营生产大队,属郑郭公社。1983年改为大朱营村民委员会,属郑郭乡。2001年属郑郭镇。2016年属东方街道。朱营村……。 |
明代,朱姓三兄弟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发展成村,因战乱,此地曾有军队扎营,故得名朱营。1949年属西华县八区。1958年为皮营公社朱营大队。1975年为东王营公社朱营大队。1984年为东王营乡朱营村民委员会至今。朱营村……。 |
朱营村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马蹬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1326111999。 |
明朝时,朱兴官封怀远将军,子孙世袭在此驻扎带兵,晚年以告老还乡在此定居,叫朱家营,简称朱营。1958年,设立朱营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五里源生产大队。1960年,随修武县并入焦作市,属五里源管理区。1961年,成立朱营大队,属修武县五里源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朱营大队,设立朱营村民委员会,属五里源乡。朱营村……。 |
一、地理位置谷堆乡朱营村位于河南省淮滨县城东南8公里,谷堆乡中南部,距乡政府10公里,洪营村-沙湾村乡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面积约1.3平方千米,朱营村地形地貌特点为平原地带。二、人口分布朱营村现有户籍人口536户,2072人,辖8个村民小组,党员33人,村“两委”干部7人。全村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104人,其中脱贫户3户14人,未脱贫户36户90人贫困发生率5.0……。 |
明洪武年间,朱氏先祖由今虞城县东北三里大朱楼迁此居住,原名小康庄。后朱氏人口兴旺,改称朱营。1952年由商丘县划归夏邑县,属第九区。1955属济阳中心乡,名为朱营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属济阳人民公社,名为朱营生产大队。1977年属沙河人民公社。1981年属中峰人民公社。1984年属中峰乡,名为朱营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朱营村:位于中峰乡以北3公里处。……。 |
朱营村位于张村镇政府北4公里处,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890户,3800人,总耕地4100亩,党员60人,村民代表56人,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2007、2008年被评为“五好党支部”。2009年被市委命名为“红旗支部”。 2007年8月,我们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按照邓州市委、市政府“空心村”治理和移位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结合本村实际,科学运用“4+2”……。 |
明洪武年间,有朱姓将领守营屯田于此,称朱家营,简称今名。1949年属六区。1955年属尤吉屯乡。1958年为尤吉屯人民公社朱营生产大队。1961年为董店区朱营生产大队。1977年为帝丘公社朱营生产大队。1984年为帝丘乡朱营村民委员会。2005年为董店乡朱营村民委员会。2022年董店乡撤乡设立董店街道,属董店街道朱营村民委员会。朱营村:位于帝西村东北2公里处。……。 |
1984年前,为自然村,属南张嘴村管辖;1984年撤社建乡,从南张嘴村中划出,成立朱营村,属张家集区打伙乡管辖;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为朱营村属王河乡打伙总支管辖;2001年乡镇体制改革,为朱营村,属东津镇打伙工作片区管辖;2005年片区调整,属东津镇王河工作片区管辖;2012年,属东津新区东津镇王河工作片区管辖至今。朱营村……。 |
以境内朱营自然村命名。1953年为新集区白塘乡春花村,1958年建朱营大队,1984年农村体改时改称朱营村民委员会,2001年孔湾村并入朱营村,2006年陶营村并入朱营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朱营村:位于龙池街道北部。……。 |
朱营村是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鞍子山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10283204217。 |
朱营村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305004221。 |
朱营村位于二十里铺街道北部,全村共260户,956人,耕地1742亩,党员21人。村两委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工作部署安排,积极配合管区及街道各部门,子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积极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好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