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将军祠位于固始县陈集镇街道陈集村。将军祠面向清光峰,占地5081平方米,原房近百间,现有房间31间,房屋面积740平方米。门前一泓碧水称”月牙塘”,建筑总体为四合大院,分门楼,左右耳放\房,后堂,左右厢房,配房。整一个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石基,石柱,青转灰瓦,堂室含廊,木框架结构。将军饲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主体建筑突出,结构完整,注重细节,室内外均为石竹柱下部石狮,石象做工细致,形象精美,具…[详细]
武氏祠为汉代祠堂和墓地,位于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是我市最早的建筑物,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汉代石刻艺术珍品。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石阙和石狮系墓道的设施,对阙对称,间距4.15米,由基座、阙身、栌斗、阙顶组成。重檐平伸,顶刻四坡瓦垄,傍依单檐子阙,通高4.30米,基座各宽2.58米,厚1.4米,通体刻画…[详细]
阳明祠,位于市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此祠是为纪念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1472年一1528年)而建。以后几度重修,现为省、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合院结构,主体建筑为享堂阳明祠(大殿),堂前有“正气亭”、“桂花厅”与两侧游廊相通。享堂正中,塑有王阳明先生汉白玉雕坐像。祠内殿廊相接,林木葱茏,清幽宜人,诗文碑刻甚多,文物荟萃,引人注目。抗战开始以后,祠寺被军事机关及其它单位…[详细]
中国史氏第一座大庙“史侯祠”位于江苏溧阳东郊埭头镇,始建于东汉初年,是为纪念东汉名将、溧阳侯史崇而建的祭祀建筑群,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后多次被毁于天灾--,族人屡屡修复扩建;据记载至清光绪二十五年为第十五次修建,占地60亩,殿堂百余间,成为江南第一大祠。抗战时又遭日寇破坏,以后在此办起来埭头中学。2005年成立了“溧阳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工作规划的重点之一就是恢复重建史侯祠。史崇后裔不甘祖先…[详细]
祁山武侯祠祁山是一条山系的名称,它东起盐官,西至大堡子山,横卧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地扼蜀陇之咽喉、势控攻守之要冲,是三国时祁山古战场的天然屏障,为魏蜀必争之地。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随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播出而家喻户晓,祁山武侯祠也因此而名声大振。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三月,诸葛亮于成都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后,进入汉中设临时丞相府。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四…[详细]
荆州关羽祠是明代初年,荆州百姓为纪念关公,在卸甲山修建,后毁于日寇侵华战火。现经国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复建的关羽祠,具有明清时期地方建筑风格,其文化内涵创造了全国多个“第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羽祠。明代初年,荆州百姓为纪念关公,在卸甲山修建关羽祠,以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教育后人“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作好人”相传,明代宰相之杰张居正的第三个儿子张懋修,曾在此读书考中状元。因而卸甲山自…[详细]
雷州伏波祠,历经近两千年的风风雨雨,经过几个朝代的反复修尊,至今仍保持其原始遗址的风貌和3O0年前清康熙年间修耷的基本结构。它反映了汉代朝廷为维护祖国统一而对0势力进行两次至关重要的军事行动和巩固边题的重大决策,显示古雷州居于“天南重地”的重要国防地位。“天南临海郡,汉代伏波调”这是明末广东名儒屈大均参观雷州伏波词后写的诗句。雷州伏波澜又名伏波庙,位于雷城南亭街,始创于东汉,是岭南古老桐庙之一,属…[详细]
千童祠,位于沧州市东南盐山县千童镇,北距盐山县城25公里。千童祠内有东渡堂、泰山堂、友谊堂,记载着秦代方士徐福勇率童男童女、百工巧匠成功东渡及对日本列岛的影响。千童镇,在商、周、战国时期称“饶安邑”,意为“其地丰绕,可以安人”。《史记·赵世家》中讲到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赵将庞攻齐取饶安”即指此地。秦时此地称“千童城”,“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莱,置此城以居之,故名。”汉高祖五年(…[详细]
屈子祠距汨罗市15千米。这里汨江环绕,青山叠翠,名祠胜景,错落有致。览自然风光,吊屈子忠魂,会给您旅途增加无限的乐趣。屈子祠是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而修建的。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在楚国因遭谗被逐,辗转来到汨罗玉笥山居住。后因楚国被灭,屈原悲忿不已,遂怀沙自沉。后人为几年他,修建了屈子祠。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子祠位于湖南省汨罗市玉笥山,是纪念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详细]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宗或生前有功德人的庙堂。桂东有170个姓氏,没有以“母”作姓氏的,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座母公祠堂,令人费解的是它还坐落在桂东工农红军革命活动纪念馆内,给人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母公祠堂坐西朝东,建筑面积250.8平方米,前低后高,前后两栋相连,三进四厢四合院式。前为门厅,后为正殿,门厅与正殿间有一个24平方米的天井。平面呈方形十柱,通面宽15.2米,通进深16.5米,抬梁式穿斗土木…[详细]
开先县令詹公祠,古时在县衙鼓楼东,今迁建于凤冠山南麓大石垵,安溪一中体育场北侧,内祀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詹敦仁(914—979年),字君泽,号清隐,开先县令,敕封靖惠侯。祖籍河南光州固始人。祖父詹缵随王审知入闽,后隐居仙游县植德山下。敦仁自幼家学严谨,勤奋好学,尤善于诗,时称“闽中三绝”之一。敦仁少年时曾-劝闽王王昶入贡朝廷,其文才受王昶赏识。王昶请他参决军机大事,他鄙薄王昶杀父夺位,坚决辞绝,并…[详细]
卢氏宗祠涿州城东拒马河畔,有一处建筑群,红墙蓝瓦,绿树掩映,肃穆幽雅。座北向阳的大门上,黄底墨字“范阳卢氏宗祠”匾额鲜明夺目。这里不仅是卢氏家族祭祖之地,而且有广泛而久远的社会影响。韩国的前总统卢泰愚所说“范阳卢氏”使“涿州名扬天下”、涿州是“世界卢氏祖先的基地”,具体所指就是这个地方。卢氏宗祠之北有卢氏先祖卢植的墓地。不必说各地卢氏族人,自然按节令来此祭祀祖先;即使并非卢姓的人氏,也时常前来,凭…[详细]
白家疃村是温泉地区见于历史记载较早的村子。从京城翻过红山口去往温泉、南口、北安河、妙峰山,白家疃是必经之地。白家疃村沿三柱香、黄道岭、半天云岭北麓东西延伸,村落狭而长,三里长街从村中而过,街两边布满商铺小店,往来行人不绝,是当地一个交通和商业的中心。 据传说,白家疃原名白纸滩。多年以前,村子里有一个世代以剪纸谋生的艺人名叫张忠,手艺精巧,远近闻名,因而村名叫作白纸疃,时间久了就被叫成白家疃。另一种…[详细]
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位于无为县城内西北隅,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于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任无为知军时所建。米芾崇尚晋人书法,他在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和王献之《十二月帖》墨迹后,自题斋名——宝晋斋,以收藏晋人字画墨迹。斋前凿有墨池,池中有一小亭,名投砚亭,是米芾读书和挥毫的地方。相传,有一天夜里,池中蛙声聒嗓,滋扰米芾挥毫的心绪,他便取砚一方,-一“止”字,投入池中,蛙声顿绝。…[详细]
雷祖祠位于雷州城西南五里的英榜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称“雷岗耸异”,为雷阳八景之一。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为国家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陈文玉为当地土著,唐贞观年间,当地居有众多少数民族,不易管理,便启用陈文玉出任本州刺史。陈文玉任职期间,精察吏治,政教并行,使人民安居乐业;大修城池巩固城防,公款不足则自捐薪俸。为了纪念他,郡民于州城西南五里…[详细]
宁津碧霞祠又叫李满碧霞祠,位于宁津县城北13公里、大柳镇镇政府驻地北3公里处。由于历史的原因碧霞祠遭到破坏,1992年在各方的努力下得以重建。目前,它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钟楼、鼓楼、碧霞祠正殿,正殿东面为普照寺,正殿后面为玉皇阁。随着古庙的重建,每年农历四月十五、九月十五前后的古庙会也兴盛起来。李满古庙会期间,南到济南、泰安,北至沧州、河间及京津地区,东至乐陵、北镇,西到东光、衡水等地的富商巨贾、…[详细]
孟姜女祠位于铜川印台区金山山麓,距铜川古城约1.5公里。这里自古流传的孟姜女传说,使其蒙上了几分神秘色彩。孟姜女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极为广泛,铜川姜女祠修建于1000多年前,历经宋、元、明、清修葺扩建,到清代乾龙年间时,已成为规模宏大,庙宇林立,影响久远的名胜古迹。民国末年,由于-反动军队的破坏,姜女祠日渐荒祀。上世纪90年代人民政府整修扩建了姜女祠,现有山门、祭亭和孟姜女雕像等。姜女祠的传说——…[详细]
姜太公祠位于临淄城区,1993年以姜太公衣冠冢为依托而建,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太公祠是一组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殿堂庙宇建筑。周文王访贤遇到姜太公,遂请回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周武王继位又尊称师尚父。姜太公辅佐周王朝灭掉殷商,以首功被分封到了齐国。太公治理齐国,采取“因俗简礼和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等政策,注重农、工、商并举,大力发展生产,齐国很快强大起来。其后姜太公又辅佐周公平定纣的儿子…[详细]
春秋祠位于叙永县县城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由山西、陕西盐商集巨资,拆除原关帝庙重建。主要供奉关羽,因关羽喜读《春秋左氏传》,故名春秋祠。春秋祠具有浓烈的晚清宫庭式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结构严谨。主要建筑有乐楼、回廊、耳房、飨殿、关羽殿、三官殿、内设台、曲桥、水池、门厅,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上或雕刻,或彩绘,最典型的有九龙枋、九凤枋、永宁八景、百鸟梅花窗、百凤朝阳、百寿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