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长征过宾川旧址

红军长征过宾川旧址,位于宾川县城南15公里的州城镇周官营村,所在的李家院建于民国初年。李家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由正房、南厢房、北厢房、照壁等建筑组成,为典型的大理白族三坊一照壁建筑格局。1936年4月20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率领的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过宾川时,红二军团四师政工队驻扎在李家院,在北厢房西山墙和北厢房及北耳房间的围墙上题书“打倒--的南京政府!红二政宣”的标语…[详细]

云南驿机场旧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祥云县下川坝,是滇西抗战时期的一个重要军事设施。‌在抗日战争期间,云南驿机场作为中美空军的一个重要基地,发挥了关键作用。机场的修建和扩建主要依靠人力完成,没有现代化机械,老百姓用石碾子压实跑道,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不屈精神。‌机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当时国民政府修建了云南驿机场。随着滇缅公路的开通和怒江以西被日军侵占,云南驿机场的战略地位变得更加重要。机场成为盟军中缅印战区的重要前线基地,大量战机在此起降,支援前线作战。今天的云南驿机场旧址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包括战机机库和跑道等。这些遗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那段艰苦岁月的纪念…[详细]

古生戏台

古生古戏台,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中心,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是福海寺的重要附属建筑之一。 古生古戏台坐东向西,高8米,宽7.1米,戏台前部进深5米,后部(化妆室)进深2.5米,全是石条支砌,戏台为抬梁,穿斗相结合的单檐歇山顶建筑。戏台的楼顶龙脊高约2尺,用云纹饰的青砖砌成。古生古戏台南北两侧的照壁高5.5米,宽4.77米,壁的檐口下做有花空装饰线。古生古戏台建筑结构…[详细]

芒市中缅边民大联欢旧址(小礼堂)(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1956年),位于芒市斑色路8号。始建于1953年,建筑面积为801.9平方米,砖混结构,瓦屋顶。呈南北朝向,长方形。面宽15.75米,总长43.5米,正南方有礼堂正门,礼堂两侧设有四个观众席入口。小礼堂内分为舞台区(电影荧幕区)、观众席区与电影放映室三个区域,舞台区后面还有一更衣、化妆室,设有坐席701个,供放映与会议两用。1963年德宏州人民政府拨款翻修。1979年小礼堂交由县电影公司管理使用,所有权归属潞西县人民政府。1991年县电影公司筹资40万元,将原来的砖木瓦顶换为钢架铁皮顶,坐席667个,供会议和放映使用。2007年机构…[详细]

干崖宣抚司护理府位于盈江县新城乡新城村一村二组,始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由刀安仁先生之三子刀保固所建,属第二十二任宣抚司护理府。在土司制度中,长子承袭土司,次子为护印,三子为护理,属土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建筑东南面有南底河,东侧是新城街。 干崖宣抚司护理府占地面积为590.3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44平方米,现存的一正两厢三幢房屋为土木结构穿斗房,两面坡瓦顶,建筑布局为传统四合院建筑,正房、两厢房及门楼结构为两层,建筑整体保存完好,两架结构皆为原状。正房坐东北向西南,为单檐硬山顶三开间楼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门窗及小木作做工精湛,极具地方特色。后窗为西式建筑风格,石作部分雕工细腻,…[详细]

栗柴坝渡口惨案遗址

栗柴坝渡口惨案遗址位于泸水市上江镇栗柴坝渡口,距州府六库26公里,海拔770米,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栗柴坝渡口是泸水市境内怒江与腾冲、泸水、保山之间往来的重要渡口,东连保山、云龙,西通腾冲和缅甸联邦,为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的怒江古渡口之一。公元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占领东南亚,旋即向我滇西进犯。一九四二年五月十九日,侵华日军一部自腾冲越过高黎贡山,进犯泸水。日军窜至栗柴…[详细]

拖顶大村傈僳族民居建筑群

德钦县拖顶乡大村,该村落在五十年代初毁于火灾,现建筑为当地村民在村落原貌基础上进行了重建,最后建设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建筑群格局基本保持传统风格,兼具傈僳、藏、纳西等民族建筑特色,以石墙,三楼瓦房为主要建筑样式。…[详细]

临沧专员公署旧址

临沧专员公署旧址2021年1月,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2023年3月8日,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合作共建的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滇西南考古工作站挂牌。经过长达一年的布展,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临沧专员公署旧址正式对游客开放。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专员公署,承载着临沧从缅宁专区到如今的沧桑巨变。走在这座建筑的廊道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个充满革命热情…[详细]

凤庆茶厂﹙老厂区﹚

凤庆茶厂﹙老厂区﹚,现为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39年,是我国驰名中外的名茶“滇红”的诞生地。现存50年代建盖办公楼一栋,为苏式建筑,厂房8栋,厂房之间有铁轨相连。凤庆茶厂是滇红茶叶发展史的见证,为研究中国茶文化提供实物依据,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2019年10月7日,凤庆茶厂老厂区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四合院

华坪县民族小学四合院,别称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四合院,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通达乡丁王村民族小学院内,为原丁王省立民族小学教学楼,是华坪县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四合院传统建筑,华坪现代重要文化教育设施和建筑物。 [1-2]四合院坐北向南,始建于1951年,按照中国传统四合院格局设计,整体为古典式泥砖木结构穿斗式,外部窗户有苏联建筑风格,是典型建国初期中苏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代表建筑。 此校原名丁王省立民族小学…[详细]

白水庙红军标语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1935年2月,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此地开展革命活动,书写大量标语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并以不同番号落款迷惑敌人,使敌军误以为红军主力仍在川南活动,掩护红军主力回师东进。 1935年2月,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此地开展革命活动,书写大量标语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并以不同番号落款迷惑敌人,使敌军误以为红军主力仍在川南活动,掩护红军主力回师东进。 高田白水庙四合院旧址中现存标语在庙宇南厢房,从西面上坝入院落,右手边开门而入,门后框上为第一幅标语,字体较小,标语为:“为什么要革命,同志们受土豪劣绅剥削压迫,现在我们大家干人要团结一致武装起来,打绅粮…[详细]

场坝红二、六军团乌蒙回旋战指挥部旧址, 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 镇雄县场坝镇巴溜村,民国初年,鲁姓人家修建。旧址为一幢川南风格三合头木结构民居,草屋顶。1936 年春,国民党郝梦龄纵队、万耀煌纵队在红军之先到达乌蒙山区的镇雄一带,对红二、六军团实行包夹、合围。贺龙、肖克等指挥红二军团四师、六师出其不意地对万耀煌纵队十三师进行反包围,在哲庄坝歼敌300 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经过乌蒙回旋战,红二、六军团把围追堵截的中央军甩在镇雄、毕节一带,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顺利转进云南。…[详细]

马家祠堂

马家祠堂,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茈碧湖镇果胜村委会大果村,重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马家祠堂属典型的白族四合五天井建筑格局,坐西朝东,土木结构,青瓦屋顶。由大殿、南北厢房、门楼和侧门合围成四合院,四角设耳房(俗称漏阁)。整院南北宽约26米,东西长约45米。西为大殿(前有月台),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建筑,抬梁式梁架;南北厢房和东面房,均为三开间单檐悬山顶楼房;大门从东面房中间进入,为重檐歇山…[详细]

大理市下关街道人民街113号白族民居四合院,建于20世纪40年代。整体布局和工艺体现了民国大理地区白族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建于20世纪40年代,为喜洲 “复春和”商号尹氏古宅。1950年为大理地委办公、住宿院;1981年成立大理州文化局时,作为文化局办公院一直沿用至2004年。2004年后曾作为大理白族文化传习所。2015年,院落修葺完毕,辟为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该建筑坐西向东,为传统的“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相结合的合院式民居建筑,整体布局由正房、南北厢房、照壁、南北耳房、南北门楼、后花园组成。大门位于院落南端,院落北门楼为东北漏角的随墙门。正房为二层单檐硬…[详细]

王孝达烈士故居

王孝达烈士故居,又称荷花池槐堂,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城北后街41号,革命烈士王孝达同志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在这里度过。王孝达烈士故居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为一进两院走马转角楼,后院为内重檐外单檐青灰色筒板瓦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前院为单檐青灰色筒板瓦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故居建筑格局规模宏大,分别由正房、正房南北耳房、正房南北厢房、过厅、过厅南北耳房、过厅南北厢房、正大门及侧大门等建筑组成…[详细]

为疆界滇蜀有攸分等事碑。姜驿是川滇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道,是云南省唯一位于金沙江北岸的乡镇。边界的分割,剔除历史渊源,自古都有铁的定律:要么以河为界,要么以山为界。姜驿,如果以金沙江为边界来划分,理应属于四川的疆域,但它确确实实是云南省唯一一个在金沙江以北却归属云南的乡镇,而且从汉代开始就归属于云南。姜驿从江北面的四川“飞”到江南面的云南,于是人们习惯把这块土地叫作“飞地”。姜驿这块“飞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曾发生过两省的土司争夺这块土地的历史事件。据现立于姜驿小学内的《遵奉勒石》记载,康熙三十五年,四川省黎溪土司自必仁想侵占环州土舍李宗唐领袭的姜驿齐戛十四村地盘,勾通乡绅倪应璧等,制造李宗…[详细]

白云洞摩崖位于勐腊县易武乡政府东南驻军北侧的马道子山腰上,为石灰岩穿洞,古洞又称“马道子石洞”。前后两个洞口均呈三角形,灰岩岩层一壁直立,一壁倾斜。前洞口小,高2.6米,宽2.5米;后洞口大,高6.8米,宽4.3米,顶高10米。西侧另有一长17.3米,宽2.5米,高2米的洞腔与后洞腔平行。二者之间前后有两个门洞使其媾通。洞腔内有一些较粗大的钟乳石,地面是平整的土层。在后洞前有长10米,宽8米的水泥平台。洞内较干燥,洞壁上有摩崖刻字画“天涯”,浙江仁和许台身题壁诗、黎寿昌题壁诗、中法定界记载述文,字字苍劲有力,至今清晰可辨。1934年,镇越县长赵思治就任后,游览此洞,触景生情,作诗多首,并督工修…[详细]

灵泉庵岩画位于剑川县甸南镇,年代为明。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灵泉庵岩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门摩崖石刻

石门摩崖石刻--石门摩崖石刻位于贡山县茨开镇东400米当打村怒江西岸高50米的崖壁上。系贡山通福贡的古驿道旁,因地势险要称为石门。民国38年(1949年)设治局长梁之彦题刻石门二字。此处尚存石刻碑文三通,条幅二方。-万家生佛四字。石碑之一,立于民国36年(1947年),碑文高1.3米,宽0.78米,书14行,全文316字,记述贡山民众驱逐设治局长赖惠生的事件。石碑之二,立于民国34年(1945年)…[详细]

曲赤通摩崖石刻位于德钦县奔子栏镇达日村委会曲赤通,石刻分布在金沙江西岸,羊拉公路西侧一面约南北长400米、高200米的崖壁上,画幅总面积 6 平方米,共有5幅,其中有2幅为莲花金刚(1.7×1.4 米,1.1×0.9 米)、1幅为四臂观音(0.95×1.8 米)、1幅为莲花观音(0.55×1.5 米),以上四幅色彩艳丽,线条清晰,保存较为完好, 另有1幅(0.9×2.0 米)已模糊不清。其中一尊莲花观音像、一尊莲花金刚像和一尊四壁观音像在崖壁南面距公路高约80米的地方依次从南到北排列,另外一尊莲花金刚像和模糊的画幅在崖壁的北下角公路边。从该石刻的部分题材来看,明显具有藏传佛教前弘期以及宋末元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