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棠冲村古民居群级别:县级时代:明-清地址:位于桂市罗秀镇植棠村保护范围:整个村庄建筑的范围为保护范围及控建地带。建控地带: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相同。公布文件号:桂平市人民- 浔政发[2011]25号…[详细]
思明堂级别:县级时代:清代地址:位于桂平市马皮乡西河村石根河屯保护范围:思明堂四周外檐滴水范围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延1米为控建地带,墓葬东西长11米,南北长22米,占地242平方米范围内为保护范围及控建地带。建控地带:思明堂四周外檐滴水范围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延1米为控建地带,墓葬东西长11米,南北长22米,占地242平方米范围内为保护范围及控建地带。公布文件号:桂平市人民-浔政发[201…[详细]
大洋桥级别:县级时代:清代地址:位于桂平市大洋镇大洋村江头屯大洋河上保护范围:以大洋桥两端的边线为起点分别向南北扩展50米,以桥面边线为中心东西宽60米的范围内属保护范围。建控地带: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相同。公布文件号:桂平县人民- 浔政发(81)30号…[详细]
南乡村古民居群位于桂平市中沙镇南乡村,年代为清。南乡村的传统建筑内容丰富,令人惊艳,不仅有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建筑,还有部分宗祠建筑和极少数军事防御建筑。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建筑有悬山式、硬山式两种,依山建造,错落有致。传统民居建筑以院房组合为主,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与青瓦覆盖自成一体,坐甲向庚。其中历史建筑尤有特色,既有宫廷式建筑,又有欧式建筑,飞檐翘脚,雕梁画栋,中西融合,古洋并重,彰显了古韵南乡开放包容的姿态,也是古丝绸之路文化交往的见证。南乡村古民居群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登龙桥位于北流城区东郊,建于宋庆元年,到了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重建。桥为券拱式单拱石拱桥,全部采用花岗岩条石旋砌而成。桥面上分两边,一边为通道,通道上铺青石板,通道东西两端建牌坊门,上刻“登龙桥”三大字;中间建风雨亭;另一边建殿堂及厢房。北流登龙桥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陵瑞庄坐落于容县县底镇古燕村,建于清朝末年,占地面积15亩,建筑占地面积达4000平方米。陵瑞庄坐北朝南,四面环山。庄园分头座、二座、三座,左右两侧分两层回廊,把每一座主屋联通起来,是清代岭南风格结合广府古建筑和客家古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庄园。2004年列入容县文物保护单位。陵瑞庄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龙桥原为木桥,由于常年被滂江河水冲毁,清光绪六年(1880年),改建为石桥,由当地乡民集资建起石板桥,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成,该桥建成后取名为“石龙桥”,并镌刻《鼎建石龙桥碑记》立于桥边。因洪水泛滥,桥被洪水冲毁,交通再次陷入困境。1926年冬,官至黔军挺进旅旅长的王文熙回乡省亲,听到民众要求建桥的呼声,深受感动,于是发动捐资,得到覃寿南、莫达卿、莫甫卿等人的积极响应,民众也纷纷捐款,很快筹足了建桥资金。在原址的下游约100米处重建,1928年秋竣工,全长113米,26个桥墩,宽1.8米。该桥是目前来宾市发现最长的一条石板桥,对研究忻城乃至桂中地区明清时期交通发展及社会发展有重要价值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