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石钟山是石宝山南部的一座支峰,因山上有石像钟而得名。这里峭壁嶙峋,矗立着奇岩异石,被当地人称为“活不耐烦松”的扭松遍布于山间幽谷。在南山坡上,翠竹环抱着一群古色古香的屋宇,那便是石钟寺。寺里有一巨石,形如倒扣的巨钟,故以石钟山为名。素有南国瑰宝之称的石钟山石窟群就雕凿于此。是石宝山景区中最为著名的景点,又称石宝山石窟,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雕刻艺术,集云南少数民族雕刻艺术的精华,并受中原、藏族…[详细]
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东山关帝庙,是全国四大关帝庙之一,1996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关帝庙的建筑结构相当精巧。它的庙门为牌楼式,称“太子亭”,由六根圆石柱顶托着数百支纵横交错、承力均匀的斗拱,捧着一座宫殿式楼亭,亭上有各种独具闽南地方艺术特色的彩瓷剪贴雕,造型生动,千姿百态,流光溢彩。关帝庙内回廊厢房、丹墀龙陛,华表僧舍,建筑工艺精湛。庙内存有多方石碑刻、柱…[详细]
南京中华门古称聚宝门,是南京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是我国古代城垣建设的瑰宝。中华门建筑形体像瓮,是专门为抵御敌军攻城而设计的。瓮城工程雄伟,结构复杂,城分两层,门有四重,建有27个藏兵洞,可以藏兵3000,它是我国最大的瓮城,现设有瓮城历史陈列室。南京古城墙规模之大堪称世界第一,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杰作。中华门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详细]
在中山东路和黄埔路交叉口的东北一侧,有一处占地56000多平方;米的宽敞院落。据《明史》记载,这里曾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西花园旧址。当年朱元璋征集30万兵工兴建明故宫,此为存放食品和水的仓库,又名“西苑水晶台”。如今水晶台已是荡然无存,透过铸铁雕花的铁围栏,院落里翠绿的草坪上,自西向东呈“品”字形横亘着三幢古色古香坐北朝南的巨大宫殿。这组建筑就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励志社总部的所在地。励志社创立于1929…[详细]
麟州故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店塔镇杨城村西北部的杨城山上。麟州城始建于唐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废弃于明代正统八年(公元1443),历时719年。五代麟州刺史杨宏信及其长子杨重勋和其孙杨光,世代守卫着麟州,抵御契丹、西夏守卫国土。而杨宏信的次子杨业和其孙杨延昭均为宋代名将,在山西朔州北距契丹,称雄一方。由于麟州故城与杨家将的渊源关系,后代人们怀着对杨氏英雄的崇敬心情,将此城称为杨家城,延续至…[详细]
武乡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武乡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第一批国保)时代:1938年地址:武乡县的砖壁村和王家峪村王家峪村距武乡县城45公里,在砖壁村西南10公里洪水河南岸一条狭谷中,旧址设在村北三座相连的民居中。砖壁村在王家峪村之东。两村皆位于太行山腰,四周群山环绕,地势险要,旧址在村东玉皇庙内及周围的佛爷庙、奶奶庙、李家祠堂的一组建筑群中。1937年8月,八路军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总司令部先后驻扎在晋察冀…[详细]
许昌关帝庙是全国八大关庙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它是为纪念关羽灞陵桥挑袍而建的祠庙,由凭吊者和当地民众捐资捐地,州官资助兴建而成,建于清康熙28年(公元1689年)。庙中文物展示了后人对关羽“忠、义、仁、勇”精神的崇敬,尤其是在大殿内把关羽和曹操同殿供奉,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现存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1026平米。中轴线主建筑有山门、仪门、卷棚、大殿、春秋…[详细]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那店村的东部。遗址距县城约45公里,总面积达36万余平方米。1978年以来,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先后对其进行了近6年的长期发掘。到1983年底,共发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窑址30多座,出土各类文物8000余件。从发掘所获的资料来判断,大地湾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年代为距今4000~7500年。遗址出土的器物明显反映了生产技术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生产工具中的石器,…[详细]
钟鼓楼由钟楼和鼓楼二楼组成,相互呼应,各司其职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钟鼓楼是中国古代用以司时的公共性楼阁建筑,钟和鼓原本都是古代乐器,以后才用于报时之用。中国古代钟鼓楼起源于汉代,据史籍记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唐朝都城长安是一个繁华的都城,…[详细]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最著名的天文台之一。紫金山天文台建成于1934年9月,台位于紫金山第三峰上,处于中山陵园风景区内。它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至今已有68年的历史。紫金山天文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由于其在中国天文事业建立与发…[详细]
崖城学宫也称“崖州孔庙”,应是我国祭祀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最南端的庙宇。史书记载,崖城学宫创建于北宋庆历年间,近千年来,培养出了不少名满天下的才子贤能,也算得是崖州文化振兴的基地。海南三亚崖城孔庙是我国地理位置上最南端的祭祀孔子的庙宇,也是古崖州的最高学府,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建于明朝,庙中建有大成殿、文明门、崇圣祠、尊经阁。其时进庙朝拜者络绎不绝…[详细]
泾县水西双塔,一为大观塔,一为小方塔。大观塔始建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宁国府志》、《泾县志》的记载和现有塔上的题记刻石,都证实了这一点。大观塔共七层八面,底层直径11米、壁厚3.1米,每面均有砖圈拱门,层层用叠涩法砌出短檐,檐下有仿木结构的凸出斗拱,每层出檐双层,砖块错落有致,形成工整的图案,层与层之间的转角处用半圆形砖砌成半圆柱,整个塔体显得凝重、壮丽。塔内原有楼梯和楼板,今已无存,何时被…[详细]
大安寺塔位于义乌稠城街道绣湖社区绣湖公园内,以大安寺得名,建于北宋大观四年(1110),由吴圭(1068~1121)出资兴建。据遗迹和史料考察,塔的腰檐、平座栏杆、塔刹等在民国时已毁,现仅存塔身5层,残高23.45米。大安寺塔为六面五级疏檐砖木结构楼阁式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其中塔刹为1997年维修时加盖的覆钵顶。塔座直径6.82米,高0.55米,用石板叠砌成台阶式。塔身底层内径2.9…[详细]
化城寺建于高山盆地,南对芙蓉峰,北倚白云山,东邻东崖,西接神光领岭,四面环绕如城,古人有“内外峰围涌玉莲)之称。每当红日西沉,白云归岫,蒲牢一击,鲸铿徐应。这就是九华山十景之一的“化城晚钟”。化城寺原有大钟一口,重约万余斤,但已毁于兵燹。现存的一口洪钟,重约两千余斤,高一丈有余。此钟铸造精美,体积超群,音质悠扬洪亮,以手轻叩即可听到清脆悦耳的微微响声,用槌撞之,则瓮声宏亮高扬,由近及远慢慢在山谷中…[详细]
昭慧院塔(又名三阳寺塔)位于唐昭慧院,今高陵一中校园内。建造时间待考。明嘉靖年间(1522~1566),因塔基坏损就倾,时人银孟常等维修。为密檐式砖塔,通高53米,8面13层,顶为圆形宝瓶式,底层有南北两个券门,其余各层为正东、南、西、北四个券门,每层叠涩出檐,用二砖和牙子各二砖交错砌筑,第8砖后作出假飞椽桃檐,然后反叠涩内收,各檐角微上挑,并悬有舌铃。塔梯内绕,可作攀登。结构挺拔而坚固,历经千年…[详细]
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环礁金银岛西南面礁盘所在海域,东北距金银岛约960米,南距礁盘边缘约190米,靠近礁盘浪花线且水深浅,受水面风浪影响大,水中涌浪较急,水下工作时人员易受涌浪影响而来回漂动,难以固定、有效停留在遗址内的工作区域。南风天气时由于遗址南部直接面向外海,没有岛礁的遮挡,受风浪影响更甚。北风天气时遗址东北部的金银岛可以一定程度遮挡风力的影响,工作条件相对较好。金银岛一号沉船…[详细]
闻名国内外的洪顶山摩崖刻经。自从1989年发现以后,已有不少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慕名而来,观看刻经。它的发现,对解开史学界的“安道一”之谜,对研究这位视史传经体大书法家的身世、经历及中国文字从隶到楷的转变具有关键作用和史料价值。因“安道一佛教”观念是“涅若性空”观,他在此处书刻的是“文殊若”,“摩诃若”经等。东边是属名“僧安道一”的“文殊若”刻经。-出自梁曼陀罗仙和僧伽婆罗译本中。全文共98字,文中…[详细]
在屯溪区柏树街,有三处明代古建筑,位于屯溪柏树东里巷6号、7号、28号。为明代成化年间礼部右侍郎程敏政所建,名“程氏三宅”。程氏三宅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专家傅喜年教授誉为“明代民居之瑰宝”。三宅的7号、8号楼相连,28号楼居东。三座楼结构相似,但各有其特点。7号楼始建于明朝初期(公元1368年),距现在有600多年,明代房主是唐伯虎的主考官礼部右侍郎程敏政的族家。8…[详细]
郏县文庙又称文宣王庙、孔庙和夫子堂,位于河南省郏县城内东南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既是郏县的学宫,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又是郏县古代官方、孔氏家族、社会各界祭拜孔子的专祀庙宇。孔子后裔的一支,唐代迁到郏县,被称为郏县派。郏县派是四十三代中兴祖以前的孔氏大家族十大支派之一,后来又有十大支派的鲁山派、宁陵派部分族人迁至郏县,成为地方望族。五代后周年间,孔姓族人在时任县令郭忠恕的全力支持下,捐资创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