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溪碑林位于永州祁阳县城西南的湘江西岸,为我国罕见的露天诗海碑林。此地山水秀美,史载唐代中期的诗人元结非常喜爱这里,就在溪水之畔建庐而居,又建吾台,并将该溪命名为“浯溪”,浯溪由此得名。元结在公元761年撰写了《大唐中兴颂》,后来大书法家颜真卿将元结的这篇文章书写下来镌刻在江边崖石上后,从此浯溪名闻天下。以后又有宋人黄庭坚、清人何绍基、吴大徽等名家来此题名刻石,逐渐形成了碑林。碑林中还有清代越南使…[详细]
南阳知府衙门位于南阳市民主街西段,是目前我国惟一保存比较完整的封建时代郡府级官署衙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阳知府衙门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不同时期,至今已有730余年可考历史,府衙现存明清建筑140余间,位于中轴线上的衙署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有:照壁、大门、仪门、大堂、寅恭门、二堂、内宅门、三堂等。另有部分耳房、配房、厢房、榜房、库房、…[详细]
位于海南岛儋州市中和镇的东坡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时候是儋州府所在地,弯弯曲曲的村街,全用青石板铺成,古庙古寺石碑随处可见。古老的东坡书院就在一片椰林之下。东坡书院坐落在宜兴市丁蜀镇东北隅的蜀山山麓,建于北宋年代。东坡书院所处环境十分雅致,树木葱茏,鸟语啁啾,一条小河从院门前静静的流过;院内建筑整齐壮观,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东坡书院虽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天灾-,但代代乡党重文厚教…[详细]
李鸿章故居是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的家宅,位于合肥市繁华的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是合肥市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前厅布置了李鸿章生平展,该展览用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即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中厅和小姐楼则采用复原陈列的形式展现了…[详细]
渭华起义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华县高塘镇南渭华起义革命旧址内,1988年5月1日成并对外开放。先后隶属华县教育局、华县文化局、华县文物旅游局。馆址所在地渭华起义司令部,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初为庙宇,后办为高塘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改为高塘小学,成为当时高塘地区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和培养锻炼、教育党的革命干部的熔炉,是当时中共华县县委办公所在地,渭华起义中,军委、司…[详细]
遂宁市中国观音故里旅游区简介“观音菩萨三姊妹,同锅吃饭-行。大姐修在灵泉寺,二姐修在广德寺,唯有三姐修得远,修在南海普陀山。”遂宁遥遥相对的灵泉、广德两寺,就与这一首千年民谣息息相关。从而构成了遂宁三大文化品牌之一———观音文化。广德寺则是遂宁观音文化不可或缺的另一重要部分。它静静地耸立在卧龙山上,以2万多平方米的宏伟建筑群在西部梵宇中首屈一指,先后受到唐、宋、明11个皇帝的敕封。前山门的牌匾上,…[详细]
南风灶窑址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向正南,故称。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古时建窑习俗,凡新窑启用,需择吉日良时,传说该灶首窑点火之日,正是明正德间澜石黎涌状元伦文叙宗祠落成“入伙”之时,果然此后烧窑不仅十分顺畅,还时有“宝物”烧出,相传曾烧出一套完美无瑕的“八仙”,为世人所称…[详细]
李家大院晋南独一无二的巨商豪宅李家大院,位于运城市以北38公里处的万荣县阎景村。西临209国道,东靠桃花谷,北依奇峰突兀的孤峰山,南眺百里盐湖,堪称风水宝地。李家大院景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由古建区、仿古区、新建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笑话博览园六大部分组成,是一个集吃、住、游、娱乐、购物、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旅游胜地。李家大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近200年。原有院…[详细]
平江起义纪念馆位于岳阳市平江县天岳经济开发区东兴大道。纪念馆由平江起义旧址、彭德怀铜像广场和平江起义史料陈列馆组成。建筑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平江“三月扑城”失败后,国民党湖南省清乡督办署,立即从南县调周磐所部独立第5师来平江“清剿”共产党。该师1、2、3团,于1928年6月18至19日,先后到达平江。第1团驻县城,第2团驻南江桥、梅仙一带,第3团驻长寿、嘉义、献钟一带。第5师随营学校驻岳阳。…[详细]
广州起义纪念馆,即广州公社旧址,为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广东省立公安局,位于中国广州市起义路200号之一,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张太雷领导发动的广州起义而建立的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所在。广州起义失败后苏维埃政府随即废止。虽然广州公社仅存三天,却是中国大城市里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被誉为“东方巴黎公社”。1949年解放军攻占广州后,公安局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所接管,并于此设立广州市公安局。1956年,广州市人…[详细]
城隍庙位于平遥城内城隍庙街中段,整个庙群坐北朝南,总占地7302平方米,前后共四进院落。它是一所规制齐全,宗教、历史文化、内涵丰厚的道教庙观,除正殿和寝宫外,主要由六曹府、土地祠、灶君庙、财神庙四大部分组成。布局规整、层次分明、气势宏伟、风格别致。临街庙门之外,是寺庙标志性建筑--高大的木结构牌楼,为四柱三门十一踩斗拱规制的歇山顶建筑。牌匾额书城隍庙三字,系当地著名书法家赵望进先生之笔。背面楷书威…[详细]
玉泉寺位于湖北省当阳市城西南12公里的玉泉山东麓。相传东汉建安年间,僧人普净结庐于此。南朝后梁大定五的(559年),梁宣帝萧察敕玉泉为“覆船山寺”。隋开皇十二年(592年),晋王杨广应智头奏请在此起寺,敕名“一音”,后改为“玉泉寺”;隋开皇十四年(594年),杨广敕封智头为“智者禅师”,并亲书“智者道场”匾额。唐贞年间(672——649年)僧法瑱增建;仪凤二年(677年)唐高宗诏请寺僧弘景为师;后…[详细]
中国清代军政衙署建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中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直隶总督驻此,至清朝灭亡(1911)。古城保定的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机关,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直隶总督驻此,至清…[详细]
板梁古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高亭乡西北部,土地面积2.4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651人,一个自然村布局,辖19个村民小组,446户,村民以种粮、种烤烟为业,传统古朴。板梁古村蕴藏着中国古老的宗法仪式、儒学传统、风水观念、哲学意识、建筑技巧、生态原理等,被誉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全,风水最好,文化底蕴最厚重的“湘南第一村”,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国家AAA级景区和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人文和历…[详细]
人民大礼堂是山城建筑艺术的瑰宝。其总面积2.5万平方米,高度65米。内部除设有池座、底层座外,还有四层环形楼座,可容纳四千多人。大礼堂的设计,仿明、清的宫殿形式,采用轴向对称的传统手法,结构匀称,对比强烈,布局严谨,古雅明快。主体部分的穹庐金顶,脱胎于北京[视频]天坛的皇穹宇;正中的圆柱望楼,是北京天安门的缩影;南北两翼,镶嵌着类似北京紫禁城四角的塔楼;广袤的庭院中,前阶宽阔平展,梯次六重。199…[详细]
悦城龙母祖庙座落在广东省德庆县悦城镇水口,是供奉龙母娘娘的庙宇。龙母姓温,秦时人,自小能预知祸福,且乐善好助,人称神女。传说一天,温氏在西江边濯洗时偶拾到一大卵,孵出五只小动物,能为温氏捕鱼。长大后五物竟变成头角峥嵘、身皆鳞甲的五条真龙。温氏让他们施云播雨,保境安民。人们便称温氏为龙母。后来龙母仙逝,五龙悲痛欲绝,化作五秀才,将龙母葬于北岸的珠山下。后人感于五龙的孝心,就此建庙,名曰“孝通庙”,后…[详细]
四祖寺位于鄂、赣、皖三省交界的黄梅县城西约15公里的双峰山腰,又名正觉院或西山寺。原专指佛教禅宗四祖大医禅师道信创建的寺院。现泛指包括西山(又名破额山、双峰山)、毗卢塔、鲁班亭、灵润桥(俗称花桥)、碧玉流、传法洞、夹木石等景点在内的禅宗圣迹。四祖寺因道信系禅宗四祖而得名;道信在四祖寺传法三十余年,传衣钵于五祖弘忍。唐代宗赐谥号“大医禅师”,沿用至今。四祖寺系全国屈指可数的禅宗古刹之一。现存的主要古…[详细]
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坐落西安标志性建筑大雁塔的脚下,是国家AAAAA级景区,也是中国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新区的北大门。自2003年12月31日大雁塔北广场盛妆开放以来,景区平均每日接待各地游客数以万计,成为游客的乐土、市民的家园、城市的窗口、文化的盛地,被誉为西安的“城市会客厅”,为西安、陕西的文化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品牌效应。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详细]
阎锡山旧居(第二批省保)时代:民国地址:定襄县河边镇阎锡山执政山西近四十年,曾一度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其宅第始建于1913年,停工于1937年,在此期间,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新南院、东、西花园及子明慈幼院等大小共二十七个院落,近千间房屋,总占地面积三万三千多平方米。阎锡山旧居的整个建筑是围绕阎氏老宅逐步扩展而成。由于地形特殊,高低不一,每个院落尽管各按地势相对…[详细]
位于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面积16万平方米,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过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黄花岗墓园北向南,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始建于1912年,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烈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