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峰塔在湖州市菱湖镇东林乡东林山,锦峰即东林山,塔名因山而得。始建于宋宣和年间(1119一1125),宋庆元开禧年间(1195—1207)遭雷火后重建,咸淳八年(1272)重修,明永乐、嘉靖年间两次重建,隆庆五年(1571)又焚于火,万历十年(1582)重建时改为砖塔。1980年吴兴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实心砖塔,6面7层,高17.7米。塔檐用砖叠砌出菱角牙子,上覆筒瓦,塔身外壁二、三、四层嵌有金魁星砖雕,系明代作品。1984年8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锦峰塔为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7月,入选浙江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文笔塔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新河镇东城居新河中学校园内锦鸡山上。文笔塔是一座楼阁式五层砖塔,中空,高12.5米左右,平面呈六角形,塔身宽度由下而上逐层递减,全塔轮廓,飒爽玲珑,因形如文笔,故称文笔塔。底层塔径约1.6米。塔门高1.37米,宽0.55米。每层每面开莲瓣形门窗1扇,第五层北向有匾额一方,题“天开文运”四字,楷书,黄底黑字。塔顶六角攒尖,覆以筒瓦,以葫芦覆钵结顶。据《嘉庆太平县志》锦鸡山条载:“……山上塔,明张都督东瀛创筑。”张东瀛即张元勋,新河人。据《明史•张元勋传》记载:“元勋起小校,大小百十战,威名镇岭南。”退仕后,于万历年间创建此塔。文笔塔是温岭仅存的两座古塔之一…[详细]
朱凤标故居位于新塘街道朱家坛村,由故居、万寿庵、万寿桥、船道及石拱桥等组成。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朱凤标殿试获得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因此该故居又称“榜眼墙门”。2014年和2021年,区、街道两级先后对西院、东院进行了整体修缮。2022年,朱凤标故居西院辟为了朱凤标故居纪念馆。朱凤标被世人敬称“萧山相国”,为人勤恳,一生清廉。故居作为朱凤标生活的地方,是开展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详细]
符卿第始建于明代嘉靖间,是南京尚宝卿陈鲸故居,座落在慈城发权路29号。该宅分前后二进,两厢房。大门、二门朝东、大门前后有轩,倒抱鼓石,南院墙是照壁。前面天井隔壁墙分三段空间。前进和后进之间,有大天井,坚砌二隔墙分为三段,两侧为厢楼,后楼七开间,楼上明间以外皆有船逢式天花板,还有一狭长的后天进,后墙正中有后门。前进共九间、中五间为厅堂,两侧为楼屋,厅堂结构为五柱,下檐九檩,上檐七檩,有草纹袱二层,明…[详细]
瑞峰塔,位于奉化市岳林街道龙潭村南山北峰上,故又称南山塔,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瑞峰塔,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年)。现在的塔身系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知县彭公(佚名)募款重建。该塔系多层石塔,六角七级,楼阁式。包括腰檐、翘角、塔刹在内,全部用石条刻砌合榫而成。塔的基座有三级,底层高2.47米,每面宽2.60米。其上高度和面宽逐层缩小。塔高13.45米,基…[详细]
灵龙宫俗称龙廷,位于慈溪市掌起镇任佳溪村,东接灵绪湖,南临龙廷河,西隔路与沙湖庙相邻。1954年以前此地属镇海县灵绪乡,据《镇海县志》记载:“灵龙宫在任家溪,祀石陡龙神,向在沙湖庙内附祀,清道光间,于庙东南隅又建龙宫,祈祷甚验。”灵龙宫青砖黛瓦,古朴雄伟,中轴线上有宫门、戏台、大殿以及左右厢房五个单元,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宫门为五开间硬山顶楼房,明间与戏台衔接,东西梢间和两侧三开间厢楼相连。戏…[详细]
七星桥位于仓山区盖山镇郭宅村,建于宋代,石构二墩三孔平梁桥。东西走向,横跨白湖河。长33.5米。面宽3.6米,不等跨,已淤塞一孔。墩呈长方形。桥面每孔用4根石梁铺成,其中一根石梁上有“天圣十年”(1032)题刻,桥面现已改造为水泥并拓宽。桥面上设四角亭,木构,单檐歇山顶,80年代改为水泥亭,供三位国公(地方神)。桥栏已从木构改为水泥。该桥是具有明确纪年的宋代石梁桥墩重要实例,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