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武肃王祠又称钱王祠,位于惠山横直街交汇处,南邻寄畅园、北傍惠山寺,原是吴越王钱谬(852-932年)迁锡裔孙为祭祀先祖钱武肃王所建的宗祠。祠堂为五开间三进,大天井内有东西两厢。在清咸丰年间,因遭到太平天国战争的破坏,钱氏后裔于清同治11年(1872年)重修,一块“重修新安乡钱武肃王祠堂碑记”还镶在墙上。观察整座古建筑,依旧是清式原样,石础、圆柱,最令人注目的是沿墙角一排整齐的金山石条勒脚,共分三…[详细]
蒋村张氏宗祠位于衢江区云溪乡蒋村村南垅自然村,2017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据《张氏家谱》记载,该宗祠建于清代(1644-1911年)。建筑面积294平方米,坐东朝西,三进三天井,屋面为硬山造,小青瓦阴阳盖法,白灰砖墙。墙基为黄沙岩。前厅明间面阔三间,明间五梁架带前后双步,次间穿斗式,五柱用九檩,天井为花岗岩铺设。厢房面阔一间。正厅五梁架带前后双步(明间)次间中柱落地,五柱用九…[详细]
游定夫祠位于南平市区城东28公里的南山镇凤池村。祠背倚狮山,南临凤水,景物清佳。始建于元延佑三年(1316年),由游定夫九世孙游以仁建。明清时四次重修。现祠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平面呈“金”字形,由门楼、庭院、前堂、天井和大堂组成,四周围以墙垣。1988年游氏后裔集资维修,并在祠内设“游定夫纪念馆”。游酢,字定夫,生于建阳市麻沙镇长平富垅村,北宋理学家,程门四大弟子之一,系典故“程门立雪…[详细]
地点: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新洲村年代:清说明:简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代早期风格。座东北朝西南(南偏西20度),三间三进两天井布置,天井两侧为畅廊。总面阔12.65米,通进深32.05米,占地面积405.4平方米。主体为砖木结构,四周墙体用青砖砌筑,室内为抬梁式木结构梁架,部分梁枋上有精美的木雕构件,主要承重柱子和外檐枋用花岗石制作,部分石作构件有石雕。屋面为辘筒灰瓦,檐口用绿琉璃瓦镶…[详细]
李纲祠堂: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通泰街道五四社区居委会李纲路186号,原称“丞相太师忠定李公祠”。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始建,后几经迁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从建于今址。乾隆三十年(1765)、道光十五年(1835)及1929年、1938年重修。1984年,并辟为“李纲纪念馆”,李纲祠堂坐北朝南,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祠堂由东、中、西三院组成。中院中轴线由南向北为门楼、大殿、廊房。门楼面…[详细]
洪塘张经祠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洪塘社区,为祭祀明代抗倭名将张经的祠堂。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总占地592平方米,由大厅、回廊、文昌阁、庭院等组成。大厅双坡顶,抬梁穿斗式减柱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四周游廊。左右厢房被改建为砖混结构,封火墙也已改造。该祠堂1949年后曾被占为粮食加工厂使用。“大跃进”等时期对建筑屡有改建,破坏严重。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详细]
柏享陈氏探花祠柏亨探花祠乃颖川陈氏之一脉。明嘉靖陈良公建祠,后于清乾隆四十四年重建,取名德馨堂,又名瑞峰祠。壬山丙向,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东西排连三厅两边回廊,左右边横厢各连厅12间。正厅中祀宋探花及第,授礼部侍郎祖陈俨公,妣陆氏夫人;五传开基敕赠尚书祖文选公,妣吴氏夫人,报功任太和县主簿祖讳良公,妣邝孺人;醇德奉奖孝友端方祖朝辅公,妣方孺人神位。陈俨公为当时归化县(即现明溪)古定全溪陈氏始祖…[详细]
珠村潘氏宗祠位于珠吉街道珠村文华大街18号前面。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道光三十六年(1880)再重建,咸丰十一年(1861)至同治元年(1862)期间再重建头座和中座。2000年重修。坐西朝东。广三路,中路为三间三进,左右两路均为三进两天井,有两条青云巷。占地面积1189.2平方米。硬山顶,封火山墙,龙船脊,青砖墙,勒脚部分用红砂岩。檐下有壁画。梁架、檐档的雕花比较精美。该建…[详细]
黄冈祠黄冈祠位于涵江梧塘公路黄巷坡西侧,这是纪念黄岸的祠堂。门楼是四柱三楼的花岗岩0式,黄色琉璃瓦顶,埕内列石马、石羊……。碑墙上嵌着十多块自唐代以降的历代碑碣,是黄巷历史的真实记载。埕前有一口幽深的千年古井,据传为由年已七十、精于地理的妙应禅师亲手勘定形势所开凿的古井。黄冈祠正面阔三间,二进,门厅与正厅以天井相隔。因天井宽大,正厅又是敞口厅,祠内显得明亮舒展。祠内梁楣上金匾耀眼,立柱楹联丰富。正…[详细]
东莞丁氏祠堂地处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丁屋村。始建于明朝景泰(1450~1461)年间,清朝光绪九年(1883)重修,现存良好。在东莞素有“三间祠堂、四间庙”之说,历代传闻,“丁氏祠堂”就是其中之一。 祠堂坐南向北,呈长方形,是一组左右通巷、深三进院落式建筑群,占地约500平方米。由长方形大理石铺砌而成的左右青云石巷,令庭院群相隔而座,相互廊道穿插。祠堂正中“存著堂”供奉先祖灵位。厅堂轩昂,雕梁画栋,…[详细]
方永同公祠,位于苏庄镇唐头村内,至今已有1200年历史。方永同公祠,总布局为纵长方形,坐西朝东。建筑自东向西,依次为戏台,大厅和堂三进。厅堂之间有天井,天井两侧有回廊,总占地面积约790平方米。戏台面积为83平方米,明次间为九架抬梁式,山墙梁架为九架穿斗式,前方檐柱有人物花草的马腿雕刻,上方屋檐有斗拱,戏台台面用木板铺成阴阳合瓦,有瓦当,并有图案装饰。天井左右两边的回廊为五架穿斗式梁架,檐柱上有马…[详细]
郝氏宗祠及住宅位于葛武郝荣村,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郝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民国重修。郝氏故居始建于1919年4月,穿堂三进,东南围墙建有厢房和走廊,占地面积307.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5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小砖青瓦、雕梁画栋、木椽望砖,为典型的里下河地区晚清时期家族民居建筑风格,内部陈列了郝柏村先生生平图片、手稿等珍贵资料。郝氏宗祠有正堂和南屋两幢主体建筑,南北长23.…[详细]
曾氏祠堂位于德江县楠杆乡楼房村天井组天井古民居中部,座南朝北,于大清乙亥年,为当地曾氏家族所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该祠分主殿、厢房、围墙、院落。主殿为歇山式青瓦顶建筑,阔面宽6.5米,进深长8.2米,殿柱通直周长最大可达1.35米,整个建筑结构极讲究择木、结构坚实、气势宏伟壮观,厢房位于殿两旁五列四间,样式一致,极为对称,各阔面宽15米,进深长5米,围墙呈长方形,系土石建筑;院落为用青石板…[详细]
岐北洪氏祖祠三瑞堂址在灵山风景区左侧。唐工部尚书、朝请大夫洪大丁,任潮州刺史期间,常到州内各地视察,见潮阳灵山北侧坡下,一片平原,依山傍水,苍碧如画,山青水秀,连呼此乃人间仙景也。遂于唐贞元元年(785)举家迁徙铜盂创岐北村。贞元七年(791),大丁舍地1400亩,租谷3000多石建灵山寺,十三年(797)又捐山塘、水库1200亩作为灵山寺产。大颠祖师为了报答“洪氏”施主之恩德,因而在寺左侧建一洪…[详细]
1934年,李炳辉烈士故乡平岗村群众在他的旧居旁边修建烈士祠,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地手书横匾“炳辉李烈士祠”,在该祠门楹上高高挂起。正门两旁楹联是“气贯浩然流芳百世,功成革命俎豆千秋”。祠内设龛橱,橱内悬挂李炳辉烈士遗像,两侧对联是“身殁名留蜚声千古,功成志遂含笑九原”,横额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1989年封开县人民政府拨专款按原貌修葺一新,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7月,肇庆市和封开县党…[详细]
神农祠神农祠位于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北部南勐河上游,勐库大雪山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山脚的古茶谷中心地带。祠内塑有一尊采用雪花白石雕制而成的炎帝神农塑像,高9.5米,基座9米,宽4米。对称建有两间传统民族风格房屋,左为茶展馆(以茶之源、茶之魂、茶之歌三个方面用54张图片展示双江勐库大叶茶原生地形象和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右为茶艺馆(在墙体上精心制作一幅反映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饮茶习俗为主的壁画,高…[详细]
于谦祠在东城区西裱褙胡同23号,原有门匾书“于忠肃公祠”,于谦(1398一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土木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帝,率军民保卫北京城,英宗复辟后以“谋逆罪”于天顺元年(1457)将于谦杀害,成化二年(1466),宪宗皇帝特诏追认复官,将其故宅改为忠节祠,万历十八年(1590)时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于谦塑像,清顺治年间,像毁,祠也废,清光绪年间又…[详细]
隔塘邓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水藤村隔塘大街10号。始建于明朝末年,清道光三年(1823)重建,1999年再重修。坐南向北,面阔三间12.5米,进深三进25.6米。硬山顶,灰塑龙舟脊,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当,滴水剪边,青砖墙,麻石脚。头门进深两间8架,前设三步廊。前廊的雕花驼峰、木雕托脚以及砖雕墀头精致。中座为四柱三间三楼砖石牌坊。鸭屎石质构筑。正面刻有“文章华国”,背面为“诗礼传家”…[详细]
霞山汪氏宗祠(含启瑞堂)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民国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汪氏宗祠,坐北朝南,前后三进,面阔五间,设戏台、厢房,总面积842.12平方米。一进门厅梁架为七檩,五架梁前双步用四柱,明次间设一活动戏台,戏台为重檐歇山顶。天井两侧为过廊。二进大厅,梁架为八檩,五架梁前双步后单步用四柱。三进后堂及两侧过廊,均为二层单檐。整组建筑保存完整,为浙西地区规模较大的祠堂。 启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