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谋宗祠座落在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有屋三栋。一进大门翘首望去,陈宏谋“进士”匾当先映入目中,匾左方刻着“雍正元年癸卯恩科会试中试第一百八名殿试第三甲九名”。第二进匾额为陈首壑“解元匾”,匾左方刻有“嘉庆癸酉广西乡试中试第一名举人”。陈继昌“状元”匾赫然居于正中,状元匾左端镌有“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此外,尚有陈钟琛、陈钟璐、陈兰生、陈兰策、陈兆熙、陈泰熙等人的翰林、进士、举人、拔…[详细]
王氏宗祠追来堂位于南靖县金山镇水美村,年代为明至清。简介:明正德四年(1509)始建,清乾隆年间(1736-1796)重修。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85平方米,由前厅、主堂、内天井和廊房组成。祠前旷埕西南侧立三对石旗杆,祠内悬置明万历二十二年(1593)御赐“卓树清标”匾额。前厅和主堂明、次间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悬山顶。梁架及斗拱、花板等多以雕刻、彩绘装饰,正脊仍保留清代的剪瓷雕。…[详细]
集贤祠位于长虹乡霞坞村·民国·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西朝东,共有三进,依次为戏台、厅、后堂,占地面积约340平方米。第一进戏台,台前檐柱为减柱造法,雀替雕刻人物。一、二进间天井两边厢房有楼。二进为厅,大厅面阔三间,通面阔14.45米。明间两缝五架抬梁,前双步,后单步,雀替为图案装饰。脊瓜柱下,有花瓣形平盘斗。第三进为堂,其案架高出二进梁架。屋顶乃硬山顶,阴阳合瓦,有滴水瓦当。四柱三间五楼牌坊式…[详细]
位于水吼镇天柱村胜利组的林氏祠堂,始建于民国1924年,公元2005年至2007年由“十德堂”与“九牧堂”两支林氏后裔合资重新修葺。林氏祠堂内的檐口、梁架、栏杆、柱础、龙井等构件,其木雕、石雕工艺精湛,构思精巧,深受明清时期古建筑文化之影响,生动地反映出了成熟的徽派建筑的雕刻艺术。祠堂一进设有亭阁式全木结构的戏楼,并在两侧置副台与厢楼;二进为“九牧堂”厅堂,为祭祀、祈福活动场所。在一进与二进之间配…[详细]
杜公祠位于长安县韦曲镇东南1.5公里处的少陵原南麓半坡上。明嘉靖五年(1526年)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建的祠堂,清乾隆末被焚,清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1949年后多次整修,1983年大规模翻修后基本保持了其明清建筑的格局。祠院坐北面南,东西长,南北短,占地3000平方米。院内北面正中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歇山顶的杜甫享殿,殿内正中台座上有新塑的杜甫泥坐像,泥像东侧竖立刻有杜甫朝服半身像的石碑…[详细]
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政治部指挥中心旧址位于陆河县河田镇宝山村委青龙背自然村的蟠龙祠,始建于1923年,2009年重修,座北朝南,面阔19.3米,进深19.6米,建筑占地面积378平方米。“上五下五”布局,石砖墙,硬山顶,灰瓦面,琉璃瓦沟头滴水。堂内雕梁画栋,墙上花鸟壁画。上厅置龛供神主。正中上方悬挂“豫章堂”巨匾。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政治部指挥中心;是东一支队机关报《…[详细]
黄氏峭公祠为四合院式天井院,坐东北,朝西南,砖木构,硬山顶,三山式斗砖封火马头墙,穿斗式构架,单进厅,面宽五间,为18.7米,进深28.1米。时代风格明显,古朴且具地方特色。黄氏峭公祠的价值:黄峭作为晚唐五代的一位历史人物,创办书院,造福桑梓,培育人才,教育子孙不靠祖荫,自强自立,晚年时毅然分遣诸子往异方开拓创业。这种精神至今犹具现实意义,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祠作为历史名人的纪念建筑,…[详细]
介绍:亦称张飞庙,位于许昌东南18公里张潘乡古城西北隅。祠建于8米的高阜上,面积10000平方米。庙中奉祀张飞,还有刘备和关羽。据传此处曾是东汉许都官驿,他们兄弟三人来见献帝时曾驻此。庙内有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重修汉司马张公祠》碑一通,碑文盛赞张飞的智勇节义。清代又塑包公像于殿内,故又称包公寨。原有殿、堂、楼、阁、亭、台、庵20余座,鳞次栉比,巍峨壮观。虽一些建筑被毁,但遗留奇观依旧,一…[详细]
刘氏宗祠位于永安下吉山中心,这里是抗战时期省教育厅所在地、古祠堂,市级文物保护点。刘氏宗祠又名崇仁堂,坐北向南,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面积595平方米。每年农历九月初一,上下吉山村刘姓后代在此祭祀开基吉山的第一代始祖刘贵三(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从渔沄迁吉山)。因是刘氏大宗祠,所以常作大修膳,是所有抗战遗址中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处。刘姓是中国当代的第四大姓。吉山刘姓,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是汉高祖刘邦…[详细]
蔡氏宗祠(含钟英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清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双溪乡梓誉村。蔡氏宗祠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朝东偏南,共三进。第一进为牌坊式门楼,第二、第三进及穿堂组成“工”字厅。通面宽12.4米,通进深32.25米。硬山顶。明间抬梁结构,边缝穿斗结构。九檩前后用四柱。地面方砖错缝。鼓形石础有乳钉两排,柱头卷刹,彻上露明造。钟英堂,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朝…[详细]
龙氏家祠位于云南昭通城南10公里簸箕湾村,系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祭祖修建的祠堂。家祠始建于1930年,由龙云的胞妹龙志桢负责修建,祠堂于1933年完工。宅院及附属工程1935年因龙志桢病故停建,1938年龙云派次子龙绳祖和时任云南省昭宣师管区副司令的陈纯初继续修建,最后竣工于1942年,占地26.5亩,祠堂坐南朝北,外设护城河,宽4米,河中的水与黑泥地捧水围堰塘相连,河水清澈灵动,河内种有荷花。…[详细]
大良罗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文秀居委蓬莱路,是大良北门罗氏的祠堂,号称“本原堂”。始建于明代,历经重修,其石雕、木雕、梁架等均保留典型的晚清建筑风格。坐东北向西南,原三路建筑布局,中路原三间三进,现存中路头门。头门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龙舟脊,素胎瓦当,滴水剪边。面阔三间16.8米,进深两间7.8米,前设三步廊。以瓜柱、柁橔、斗栱承托梁架及檩条。墙楣上绘饰多幅彩画。门枕石浮雕龙纹。…[详细]
张家祠堂正厅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芦江村原有三组建筑,五进,中轴为家祠,左右两厢为住宅,现存中轴第三进第一个厅,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11米,长24米,檐栏高4米,七檩,硬山式顶,屋顶坡度平缓。梁柱均为粗大的楠木,故又称“楠木厅”。厅内立柱上有青石覆盆柱础,栏顶作卷刹,构架的联接结构,多采用形式简单的斗拱、蜀柱,垫板,正中明间脊檀左右下侧装饰三角形的简单木雕,其外缘置叉手,梁作月梁状,立梁略有琴…[详细]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县(今杭州)人,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因“谋逆罪”在北京遭冤杀,后魂归故土,遗骸安葬于现址。冤案经平反昭雪,明孝宗赐谥“肃愍”,并在墓旁建旌功祠,设春秋二祭,形成祠墓合一格局。现墓区为1982年重建,由墓区与祠庙区组成。墓道两侧配置仿明式石翁仲、石兽及牌坊。各厅、殿陈列着于谦生前史料、实物等。墓区松柏围绕,庄严肃穆,与岳庙一同成为西湖边不可多得的爱国教育…[详细]
蚬西李氏大宗祠 位于高要市蚬岗镇蚬一村。始建于清代中期,清末扩建,历代有维修,2004年大修。坐东向西。总面阔12.8米,进深36.2米。为三开间三进深合院式建筑,硬山顶,正、斜脊均为博古脊,墙楣均绘有壁画。花岗岩石脚。两进之间均有两廊和天井。头进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封檐板雕岭南佳果。前廊虾弓梁上置狮子顶如意云纹,双步梁上设斗拱,前廊梁架均雕有戏曲人物。二进面阔三间进深三间,脊饰亦同头进。梁架为穿头…[详细]
年代:明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水亭畲族乡西姜村坐东朝西,布局为前后四进,并设厢房,二进中厅独立,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头门已毁,仪门面阔十一间,进深为六架后檐廊式,用中柱,硬山顶,前檐原设有砖雕门楼,明间设活动戏台,中部数间已毁。中厅五开间,梁架为五架梁前后双步带前后廊,冬瓜梁,青石台基为二层,第一层高0.52米,第二层高0.38米,明间金柱为梭形,歇山顶。后寝面阔五间,进深六架前檐廊式,用脊…[详细]
“万氏宗祠”位于南昌县向塘镇合熂村近团万家自然村中部,建于1932年,是附近万姓的总祠。宗祠平面呈“凸”字形,坐北朝南,总面阔34米(中间主体部分面阔20米),总进深27米(两边副祠进深15米),总占地面积750平方米。青砖砌筑,砖木结构,歇山屋顶,土瓦覆盖。墙体下部为红石肋脚,厚实稳健。进大门为前厅,内空高大(现吊了假顶),左右两边可达副祠。过前厅为祭祀祖先的后堂,空旷庄严,后部摆放祖先牌位。对…[详细]
文丞相祠是为纪念南宋著名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而建的。文天祥在南宋末年奋力抗元被俘至元大都(北京)后,囚禁于兵马司土牢近4年时间,于1283年就义于柴市。明洪武九年(1376年),由按察司副使建祠堂。明永乐六年(1408年)正式列入祭典。明宣德、万历、清嘉庆、道光,以至民国期间均有修葺。祠堂坐北朝南,由大门、过厅、堂屋三部分组成,面积近600平方米。过厅内为文天祥生平展,堂屋中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详细]
茂名市新坡许氏宗祠位于市区新坡路西端的新坡村,许氏祠历史悠久,是茂名地区现存最早的大型祠堂之一。始建于清代嘉庆初年(1796),经历多次重修,主体结构未变。许氏祠历史悠久,是茂名地区现存最早的大型祠堂之一。始建于清代嘉庆初年(1796),经历多次重修,主体结构未变。从整体的形制到细节的装饰上都饱含明、清时期岭南地区的古典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建筑价值、美学内涵、人文价值。三进三间开,建筑面积635.…[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