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嘴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安徽省宿松县程岭乡大塔山北。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198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调查时发现,同年进行试掘,1982年和1984年又进行两次发掘,总揭露面积370平方米。发现墓葬17座,出土器物100多件,器物组合为鼎、豆、壶、杯、钵、盆、碗、釜、盂、盅和器盖等。陶器以手制的夹砂红陶和泥质红胎黑衣陶为主,又以圈足和三足为多见,流行凹弦纹、刻点连线纹。其中,扁圆腹或斜腹罐形鼎、高圈足钵形豆、盘形豆、单耳杯、釜形杯和大喇叭圈足蝶形豆,是颇具代表性的器物。年代约与薛家岗一期的年代相当(距今约6 000年)。…[详细]
金寨遗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庄里乡金寨村周边,是徐淮地区面积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金寨遗址遗址四面环山,遗址范围西、北以河为界,南至沟渠,东至冲沟东侧,东西长800米、南北宽600米,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该遗址的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面貌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龙山文化早中期相似,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徐淮地区的一处中心性聚落址。金寨遗址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30座、壕沟2条等遗迹,出土有新石器时代房址、灰坑、灰沟、墓葬等遗迹,其中陶、石、玉类文物200余件,其中玉器134件,绿松石27件,石器4件,陶器2件。2019年3月28日,金寨遗址被批准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入选第…[详细]
岗上遗址位于阜阳市临泉县,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汉。遗址位于村东里许隆起的高地上,当地群众呼其地曰“桃行”,其余部紧靠郭河,水自南向北折向西流淌。岗上遗址与徐时村遗址(其地现属山亭区)隔河相望,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从河岸西侧的断崖上观察,土层中暴露出大量灰层堆积,并夹杂着许多红烧土粒,人骨、兽骨、陶器残片等。“文革”中,遗址遭受严重破坏,在中心部开掘了一…[详细]
小古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新石器时代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潘板镇俞家堰村西南200米。是一座人工堆筑的大土台,面积约达35万平方米,高出耕地2-3米。采集遗物有马家浜文化夹砂红陶釜、牛鼻器耳、夹砂陶圆柱形鼎足;良渚文化夹砂黑陶“T”字形鼎足;鱼鳍形鼎足,豆把、黑陶罐、盘,有段石锛、大型石犁、石钺等;商周时代的印纹陶圜底罐、和鸭形壶原始瓷等,还有石刀、石矛、石镞等。…[详细]
钓鱼台遗址位于蚌埠市禹会区境内,由四个形状相仿、间隔相近、大小高低不等的台型高墩组成。因台墩周围地势低洼,站在台上可钓鱼,故有“钓鱼台”之称。台墩面积均在500平方米以上,残高5米左右,古称大陈迹、二陈迹、三陈迹、四陈迹。台址经数千年雨水冲刷,其状渐显平坦。根据显露于外的文化层和遗物、化石可知,这里曾是古人生产、栖息之地。1982年,钓鱼台遗址被确定为蚌埠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初步钻探。201…[详细]
三官殿遗址,位于庐江县泥河镇中沙溪社区,是该县境内保存较好、占地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址,年代久远,文物积淀丰厚。该遗址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高约3米,已采集到5件石器,大量的鼎足、鬲足、绳纹陶片和夹砂红陶片等,并可见大量红烧土遗迹。当地文物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根据文化遗迹和遗物分析,三官殿遗址属于新石器时期古遗址,对研究庐江乃至江淮流域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很有价值。2019年,三官殿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