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岭屈将室——张学良囚禁地旧址位于郴州市苏仙岭风景区顶峰苏仙庵东北角。1936年12月,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打破了蒋介石集团“积极-,消极抗日”的计划。蒋介石恼羞成怒,随即将张学良囚禁。南京沦陷后,张学良将军也由南京先后迁禁于溪口、黄山、萍乡等地。1938年1月被转移囚禁在郴州苏仙岭的苏仙阉。1938年春天,转移至沅陵软禁。屈将室共有房舍三间,南一北二呈品字形布局,砖木结构,青…[详细]
黄克诚故居位于郴州市永兴县三塘乡下青村。黄克诚,又名黄时瑄,1902年诞生在此,一直居住到外出求学。1922年,黄克诚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广州政治讲习班学习,结业后被派在唐生智部任营、团政治指导员,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10月,国共合作破裂后,黄克诚离开部队,返回湖南,受省委派遣回家乡从事秘密活动。1928年初,在湘南起义中,他参与领导永兴板梁暴-动,缴获宜章…[详细]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位于湖南省桂东县沙田镇。桂东县位于湘赣边界、井冈山南麓,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就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同年10月在江西省遂川县荆竹山动员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时,站在雷打石上首次规定了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1月部队进驻遂川县城,分散…[详细]
“羊牯岭碉楼”位于锡矿山街道办事处联盟居委会冷锡公路旁的羊牯岭上,羊牯岭碉楼高14米,长10.4米,宽6.8米,墙厚0.8米。共设瞭望孔6个,射击孔195个,砖木结构,墙体保存良好,屋面、楼板及楼梯已损毁。羊牯岭碉楼是湖南省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碉楼建筑,始建于民国二十年(1932年),是锡矿山的开源公司大矿主段楚贤为垄断锑矿开采而建。是资本家垄断锑矿开采权,残酷压迫工人、镇压工人运动的历史见证,碉楼…[详细]
年代不详。位于湖南省炎陵县霞阳镇。此为湖南省内红军标语最集中的纪念建筑。江家试馆始建年代不详。此屋坐北朝南,系江南晚清民居建筑形式,土木结构,阴阳合瓦顶,硬山顶屋面,两层0式。占地256平方米,建筑面积413平方米。面阔3间,进深3间。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前厅、后厅。前厅左右有两厢房,后厅左右有梢间,前厅有板式木梯通往0。1932年,李天柱、王震先后率工农红军湘东独立第一师在酃县城区进行革命活动…[详细]
夏明翰故居位于衡阳市衡阳县洪市镇礼梓村余家组,又称“合家堂”。故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70余年。为典型的清代湘南民居建筑,大院坐北朝南,土砖木结构,除北边外外墙青砖砌筑,北边为土砖墙。大院二进六厢,共有房屋45间,面积2316平方米。夏明翰(1900—1928),字桂根,衡阳洪市镇人。生于湖北省秭归县。夏明翰跟随祖父母在湖北、江西等地度过童年时代,12岁随全家迁回衡阳。少年时代的夏明翰就受…[详细]
衡阳抗战纪念塔 时间为1947年。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岳屏山顶,此为衡阳军民英勇抗战的纪念建筑。 1944年,日寇在攻陷长沙后,以10万兵力进攻衡阳。衡阳军民奋起抗击,从6月23日至8月8日,毙敌约两万,伤6万,我方军民伤亡近两万人,当时衡阳守军仅两万人。奋力抵御敌军10万余人的进攻,孤军鏖战47天,最后全军覆没,在中国抗战历史上写下了极为悲壮的一页。此战迟滞了日军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略行动,有…[详细]
唐群英故居位于衡阳市衡山县新桥镇黄泥村。故居南磕显捞熘澹蓖搴梢墩颉=覵314省道后,距县城42公里。掩映在一片竹山林海之中。唐群英墓位于衡山县新桥镇黄泥村一处山坡上。地势平缓,竹山林海,风景宜人。唐群英,女,1871年出生,湖南省衡山县新桥镇黄泥村人。1891年,嫁与湘乡(今双峰县)荷叶塘曾传纲为妻,夫逝女夭后,归衡山新桥娘家,终身不再嫁,较长时间住在这栋故居里。唐群英是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详细]
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 时间为1927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此种佛塔式纪念塔建筑在国内为仅见。 此塔又名五轮塔,是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为纪念北伐战争中的阵亡将士而修建的。塔为石结构,仿佛塔形式,分五层,高11.8米。所谓“五轮”是指“地、水、火、风、空”等,其形即地方、水圆、火三角、风半月、空团点,用梵文写成,寓意世界是由地、火、水、风、空等五元组成。五轮塔也象征人体,是人体的一个缩影…[详细]
雷锋塑像 时间为1991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雷锋纪念馆内,此为纪念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而建。 雷锋在亿万人民心中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为了永久纪念这位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长沙市人民政府在雷锋纪念馆的广场上,于1991年3月5日竖立了雷锋的石雕像。此为雷锋背着枪大步向前的形象,寓意雷锋回到家乡。像高5米,平台基座高4米,通高9米。自从塑像建成后,千百万青少年和其他观众,都曾在塑像前瞻仰、流连或摄影…[详细]
欧阳予倩故居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浏阳市人民中路人民医院,此为中国戏剧运动倡导人之一的欧阳予倩纪念建筑。故居始建于清代,占地355平方米,为四合院式结构,青瓦烟砖,坐西朝东,南向开门。庭院长方形,面积为130.6平方米,北墙下为一天井,东墙下为小花台,西面为二层结构的主楼,一楼为正房,二楼为0。主楼通高8.21米。南面为二层0,通高5.98米,主楼与南楼的一、二楼均有走廊相通。故居的主体建筑保存完好…[详细]
长沙天主教堂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湘春巷,此为省内历史最久的近代教堂建筑。此教堂始建于1901年,为欧洲仿哥特式建筑,由意大利籍传教士翁德明主持建筑,砖瓦为武汉制造。1910年因“抢米风潮”被毁,1911年重修,1980年12月又一次进行了维修。天主教堂由教堂和7层22米的方筒形钟楼两部分组成,与主楼神父楼连为一体,形成群体式庭院式格局,占地约9亩,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教堂建筑物…[详细]
长沙基督教圣公会礼拜堂时间为1905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北正街。此为独具特色的麻石结构教堂。礼拜堂原名为中华圣公会三一堂,始建于1905年,1910年在“抢米风潮”中遭破坏,后于1911—1915年完成重建工程。此为一座近代教堂建筑,具有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特征。坐东朝西,建筑面积703.09平方米,木石结构,拉丁十字形平面布局。整座教堂白墙红瓦,外观粗犷,结构坚实稳重,为长沙市区惟一的麻石结构…[详细]
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标志,位于长沙市的天心公园内,是一座古香古色立于古城墙上的楼阁,天心阁古时就驰名三湘大地,亦是古城的一个标志。天心公园位于长沙市的天心区,公园南端有一段长达220米的明代城墙,高13米宽6米,看上去高大而坚固,建筑材料底部是长条麻石,上部是大青砖,而此段城墙之最高、最阔处,便是矗立着天心阁。天心阁由主副三阁以及长廊组成。其中主阁高17.5米,居中,基台由花岗石长成,其上楼阁有三层…[详细]
长沙海关公廨于1911年投入使用,当时由英国人把持,这里曾是海关官员们办公住宿场所。由于年久失修,历经百年沧桑的长沙海关公廨出现基础下沉、内外主承重墙体多处倾斜开裂的状况,被鉴定为随时可能坍塌的最高等级严重危房。从上个月开始,施工人员进场对长沙海关公廨做修护维缮。长沙海关公廨旧址坐东朝西,是典型的近代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墙面陈旧斑驳,侧墙甚至出现倒塌。2002年,公廨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由于鸦片战…[详细]
永恒堂,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区外湘春街50号。始建于1906年,初属英国教会,1912年由美国基督教北美长老会接收,是年4月,长沙基督教长老区会正式组成,由中外信徒捐款于1917年重建教堂。1927年长沙区会加入中华基督教会,教堂定名为永恒堂。1947年湖南基督教大会在这里成立。1958年9月长沙市天主教、基督教组成联合生产委员会,永恒堂部分房屋辟为生产场所。文革-期间,永恒堂礼拜活动停止,教堂改作仓库。1980年2月随着国家的宗教政策落实,永恒堂得以恢复,成为基督教在长沙市区惟一的教堂。长沙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长沙市基督教协会设在这里。永恒堂占地面积6498平方米,建筑面积10…[详细]
鲁班殿时间为1915年。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此为省内仅存的泥土木工会会馆的历史建筑。据湘潭县志记载,鲁班殿始建于明代。宣统三年(1911)毁于火,民国4年(1915)湘潭泥木工人筹资重建。民国15年(1926)泥木工会建立,即以此为会址,同时在此举办了公输小学,专招泥木工人子弟入校学习。之后,多次为学校占用,目前雨湖区图书馆设此。鲁班殿的整体结构为木结构。长40米,宽20米,建筑面积800平方…[详细]
熊希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故居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环境幽静安谧,建筑古老质朴,四方形布局,中有一天井宽坪。进入宅门,左侧是一个约十平方米宽的前室,又称会客室,天井东侧为专门的柴房,内有石磨、石碓等食用家具装置,充分显示了这家主人当时勤俭持家的…[详细]
十万坪大战指挥部旧址位于永顺县万坪镇,是1934年贺龙、任弼时、肖克率红二、六军团挺进湘西后,在此设立的作战指挥部,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歼灭杨其昌旅、皮德培团等共2000余人,缴获02200余支,为红二、六军团立足湘西,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旧址为穿斗式,木质结构,五柱四棋,四合井民居院落的晚清建筑,建筑面积250平方米。旧址周围围墙采用水泥、河沙搅拌作粘合剂,不规则红砂岩、青岩作主体…[详细]
湘西会战阵亡将士陵园位于怀化市溆浦县龙潭镇肇山村。1945年4月中旬,日军侵入龙潭,抗日战争最后一战——湘西会战打响了。在龙潭弓形山上,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由于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打败了日军的进攻,粉碎了日军企图夺战芷江机场的军事目的。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国民政府拨款、乡民捐款,由作战部队施工修建了陵园。它是我国最早修建的标志着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地纪念设施。“文革”时期大部建筑被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