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2002年度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熊亨瀚墓

    熊亨瀚墓时间为现代。位于湖南省桃江县大栗港乡,此为熊亨瀚烈士的纪念建筑。1928年11月27日,熊亨瀚在长沙遇害。19日,乡亲将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墓冢占地120平方米,下有长方形台阶,墓围建矮墙装铁门,墓道进门石柱上置石狮2.墓坐北朝南,墓冢长3.5米,宽2.5米,高1.5米,用水泥覆顶,墓前竖花岗岩石碑一块,直书镌刻“革命烈士熊亨瀚墓”。冢后有大墓碑一块,高2.8米,两侧有联曰:“发轫忆当年,洞…[详细]

    周立波故居

    著名作家周立波的故居,座落在赫山区谢林港镇邓石桥村的清溪冲,距益阳市区仅8公里。周立波故居是一座具有益阳山乡特色的典型农舍,六缝五间,砖木结构,上盖小青瓦,为周立波祖父在清代末年修建。两厢为住房,中间为公共堂屋,房前有一口水塘,房后是一片竹林和茶树山,常年青翠碧绿,环境优美清新。1908年8月9日,周立波出生在这座宁静而优雅的农舍里,从呱呱落地到小学毕业,他一直同父母亲生活在周家老屋,直到16岁考…[详细]

    双清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位于邵阳市双清区昭陵西路两路口28号。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又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湘通讯处,原设在长沙市。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被日寇占领,湖南腹背受敌。-湖南省党部于11月中旬火烧长沙之后迁往沅陵,省政府迁往耒阳,长沙处于混乱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并继续领导全省的抗日救亡运动,开辟以邵阳为中心的湘西南抗日救亡革0据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在于1938…[详细]

    匡互生墓

    匡互生墓 时间为现代。位于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此为著名教育思想家匡互生的墓葬。 墓围圆形,直径8.2米,以石灰岩建造。墓冢直径1.86米,高约1米。入口处竖立石碑,高2.23米,宽1.95米,周谷城题写的“匡互生先生、唐镜缘女士之墓”的文字为阴刻。碑阴有《匡互生先生生平》,由叶圣陶先生撰文、启功书写。下端镌刻有《建墓记》。 匡互生(1891—1933),别名日休,邵东人,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思…[详细]

    张学良囚禁地旧址——凤凰寺

    凤凰寺——张学良囚禁地旧址位于怀化市沅陵县城东沅水南岸凤凰山森林公园内。1938年10月,因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而被蒋介石囚禁的张学良将军,被秘密从郴州苏仙岭辗转押送到沅陵,幽禁于凤凰山凤凰寺内,直到翌年12月转押贵州修文。山上遗留有张学良与赵四小姐曾活动过的放生池、钓鱼台、网球场、防空洞、船亭子等场所和实物,寺内建有张学良将军陈列馆,收藏了张学良将军一生中珍贵的照片和用过的文物。张学良将军在囚…[详细]

    桂阳颜氏宗祠

    颜氏宗祠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桂阳县泗洲乡竹溪村,此为具有湘南风格的宗祠建筑。宗祠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呈长方形,面阔15米,总进深43.2米,条石铺地,大门有门栏,并有石刻对联及各种图案。共分四进,一进为戏楼,台高2米,面阔5.4米,加滴水未7.5米,进深4.7米,通高10米。台前围石阳刻双龙戏珠,并有凤凰麒麟,花枝蔓草纹饰。台面4柱,上有青石雕龙环绕,雕工精细,工…[详细]

    汝城濂溪书院

    汝城县濂溪书院始建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距今已有785年历史,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而建的,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元1041-1044年,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任桂阳(今汝城)县令。期间勤民耕读,风节慈爱,吏治彰彰,并在此写下《爱莲说》、《拙赋》等千古名篇。千百年来,汝城吏率其教,民怀其德,兴建书院永作纪念。从1220年县令周思诚建濂溪祠起,虽屚经盗火和沧桑变迁,但九异其址,薪火相传…[详细]

    风宪牌坊

    风宪牌坊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嘉禾县车头镇荫溪村,此为精雕细刻的具有湘南文化特色的功德牌坊。牌坊始建于明代,位于县城东南约4公里的东头镇荫溪村内,系明衡州知府李循义、临武知县刘熙于洪熙元年(1425)为当时任上京巡守御吏李裕兴建的功德牌坊。清乾隆十八年(1753),村民对牌坊进行了修葺。牌坊为石质结构,分三间四柱三门。通高7.3米,面阔5.5米,呈“品”字形三楼,正楼题“恩荣”二字,两旁雕三龙,左右…[详细]

    嘉禾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位于嘉禾县普满乡路下坪村村口。始建年代不详,于清道光十年(1830)重修。祠堂为砖石木结构,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747平方米,前后三进,由门屋、戏台、中厅、神堂和两侧厢房等组成。门屋为五开间,两稍间为耳房,设一正门和两个侧门,大门横梁雕有二狮戏珠,门槛刻有花卉。正门上用行楷书“刘氏宗祠”四字,门柱刻对联一副:“奕寝堂统序群昭群穆,广门户宏开公子公孙”。左侧门上 书-“穆门”,右侧门上 书…[详细]

    温溪亭

    温溪亭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桂阳县敖泉镇温溪村。此为湘南地区具有较高建筑艺术的路亭。 亭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由当地村民集资兴建,光绪三十四年(1908)及20世纪80、90年代曾数度维修。 此亭为木石结构,通高13.4米,为四层重檐楼阁式建筑。一层为长方形,由8根方形石柱支撑,三开间,东西长14.9米,南北宽7米。2-4层为八角形,歇山式顶,飞檐翘角,盖小青瓦,瓴铺琉璃瓦,中间4柱上…[详细]

    龙潭桥

    龙潭桥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新化县温塘镇及田坪镇。为油溪河谷上具有悬臂式特色的木构风雨桥。龙潭桥在新化县城东北约70公里之雪峰山系南侧,地处温塘镇龙潭村与田坪镇大同村之间,油溪河流经桥下汇入资江。龙潭桥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为石墩悬臂式纯木结构的风雨桥,全长58米,宽5米,造型精巧,结构奇特。桥由清咸丰年间“三潭、五村”村民及乡绅捐资修建。该桥由于年久失修,许多木质梁柱被虫蛀霉烂,导致桥身整体…[详细]

    湘山塔

    湘山塔 时代为明。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关镇,此为湘东地区明代砖塔之一。 湘山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6),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至咸丰元年(1851)曾数次重修,塔下原建有湘山寺,已不存。 塔系楼阁式空心砖塔,六角七级,铸铁葫芦顶,高约13米,底边长两米,圆形底座,塔身一、二、三层各有半圆形拱门,门侧有“八仙飘海”等浮雕,一层门楣上有阴刻楷书“湘山宝塔”四字。塔俊俏挺秀。清代工部主事尹…[详细]

    仙庾塔

    仙庾塔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蝶屏乡。此为省内较好的石塔建筑之一。 清道光年间(1821—1850),世人为降伏天妖,使五谷丰登,建塔于仙庾岭最高处,名为仙庾塔。当时有人认为,湖南自古以来武官多,文官少,此塔体如一支笔,故又名“文昌阁”,盼其后世文秀出众。塔曾遭受雷击,1991—1992年,当地政府拨款进行了维修。在仙庾山腰有纪念唐玄宗之孙李豫之妻沈珍珠为避“安史之乱”在此修行成仙而…[详细]

    龙家牌坊

    龙家牌坊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茶陵县秩堂乡皇图村,此牌坊造型独特,石雕精细,为省内古牌坊之上乘。 牌坊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皇图龙姓六房基祖龙庆云,于明嘉靖年间曾诰封中宪大夫,之后到清代又有3人获此殊荣,后人建牌坊以纪念,后圮,于清光绪三十一年重修。牌坊由底座及主体组成。底座4座3门,主体为3层5顶,枋、额6横5列。通高11.8米,底座高4.37米,主体7.5米。底座总长9.7米,…[详细]

    衡山邺候书院

    在南岳衡山有两个邺侯书院。一个在山下,一个在山上。山下的邺侯书院原建于集贤峰麓,为宋宝庆年间(1225一1227)由转运使张嗣可就南岳书院原址改建而成。因为旧书院为李繁纪念其父邺侯李泌所建,故以邺侯为书院名。元至正五年(1345),衡山县尹赵忠,主簿李伯渊等进行重修。明代初年兵荒马乱,书院即全部废圮,明嘉靖十三年(1534)再次重修,遂改名为集贤书院。后不存。另一处是山上的邺侯书院,原址在烟霞峰下…[详细]

    大善寺

    大善寺:一说铁佛寺。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镇。此为南岳保存最完整地五大丛林的佛教建筑。寺始建于南朝陈光大末年(568),系天台宗二祖慧思禅师创建,至唐已为南岳著名的十方丛林。明末毁于战火,清光绪二十一年(1886),由默安和尚等重建寺宇,奠定现存规模。寺坐北朝南,占地10969平方米,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等3进。天井左右有厢房,两翼有禅堂、祖堂、寮房、功德堂、香积厨等。寺宇布…[详细]

    培元塔

    培元塔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常宁市宜阳镇大立村。此为隽秀潇洒的湘南风格的砖塔。清同治《常宁志》载:“岁同治壬戍唐君义渠……慨然以斯举为己任,邮寄邑诸君子,倡议建造。众亦踊跃从事,遂择地于邑西之罗汉石,鸠工庀材,经始于甲子,越丙寅告竣。”由此证明此塔始建于同治三年(1864),于同治五年(1866)竣工。因与崇文塔对照,故名培元塔。塔为楼阁式砖石结构,7级8方,通高36米,底边长6.14米。塔基为青石…[详细]

    环秀楼

    环秀楼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耒阳市,为耒阳市区仅存的一座古城楼。环秀楼原名望江楼,原为耒阳古城之通津门城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清康熙五十八年(1710)复修。之后,屡经修葺。楼为砖木结构,四层八方,建于青石基座上,座高3米。墙厚0.8米,通高30米,一至三层为青砖砌筑,各面开窗,一层北向有拱门,门上竖额“环秀楼”,为明学者解缙题写。四层为木结构,每面开窗。上三层外环以砖护栏…[详细]

    湘乡孔庙

    湘乡孔庙,又称文庙,是湘乡最古老的宏伟建筑之一,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庙址原在涟水之东仙林冈(今东岸坪),宋、元、明、清四朝,曾先后修复、重建、扩建达七次之多。清雍正十一年(1733),各地奉旨查修天下文庙,邑人黄宜中、萧衍等因见庙居郭外,临坍岸,便集银五千两,申议移建于黄甲岭。这就是今天见到的座落于湘乡一中校园内的孔庙。孔庙旧时的最后一次修复是清同治三年(1864),系湖南道台许隆…[详细]

    湘潭尹氏宗祠

    尹氏宗祠,又名妙公祠,位于湘潭县白石乡尹家冲村紫荆山东麓龙形嘴。据《尹氏宗祠记》载: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动工,宣统元年(1909年)落成,历时4年。尹氏宗祠是一栋湘潭传统式祠堂建筑。占地4000余平方米,坐西朝东,砖木结构,造型雅致。祠门上首有“尹氏宗祠”四字,两旁联曰:“金天帝胄;洛水儒宗。”都是湘潭文人尹虎臣所书。祠分二进,前后两进面宽五间,进深一间。前进两层,楼中为戏楼。戏楼天花有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