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多宝讲寺

多宝讲寺多宝讲寺位于高枧村岩峰竖尖山麓,旧名龙翔院,为东晋高僧昙猷法师所建,距今有1600年的历史,清同治七年重建。为江南最大的一个藏传密宗禅林,寺中供奉着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及其上首弟子克主杰和贾曹杰。其中,清定大师转赠的高约3米、高4.5吨的缅甸玉为镇寺之宝。文革期间又遭到严重破坏,殿宇被改为高枧中学校舍。1985年,成都昭觉寺方丈清定法师出资修缮了多宝讲寺大师殿。清定法师佛学造诣…[详细]

扬溪石门古建筑群

石门古建筑群(石门周氏宗祠、高维光宅、胡兴丰宅、唐建国宅)位于扬溪镇石门村,其中石门周氏宗祠、高维光宅、胡兴丰宅、唐建国宅保存较为完整,文物价值较高。石门周氏宗祠坐落在扬溪镇石门村,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548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前进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中设仪门,歇山屋顶,砌封火山墙,抬梁式梁架,斗拱承挑出檐。外檐南北稍间封砌八字形墙体,饰少量砖雕。门后有庭院,条石地坪,进深四间,抬梁式梁架,三…[详细]

司吾驿遗址

司吾驿是苏北地区古代的重要驿站之一,位于司吾山前“通京大道”的桥北村,当地俗称“马号”。遗址高出周围地表的平土台,遗址面积约6000平方米。现存驿井一口,地表能见到绳纹陶片、盆、罐等口沿及青花瓷片。司吾驿设在通京大道旁,有马匹六十匹,马夫六十名。驿站毁于清宣统二年(1911年)。司吾驿设置较早,秦代这里就设有司吾驿,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押往元大都途中,曾夜宿司吾驿,并留诗《望邳州》:“中原…[详细]

“岩头事件”旧址

1931年下半年,红十三军第一团团长雷高升率领红一团在永(嘉)、仙(居)、青(田)边境坚持斗争,国民党政府视之为心腹之患。次年春,国民党浙江省保安处成立了“温州剿匪指挥部”,由一二三旅旅长李杰三兼任指挥官,纠集了国民党浙保四、五团和当地民团共约2000人进行“清剿”,并悬赏1000块大洋缉拿雷高升。在国民党疯狂“围剿”下,雷高升等的活动范围日渐缩小,最后被迫退入人烟稀少且极度贫穷的小横坑一带山林中…[详细]

东北门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东北门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节孝坊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新华村新华街模范路30号。1931年6月22日,红3军团第6师从泰宁兵分两路进攻将乐,解放了将乐县城。28日成立将乐县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东北门区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就设在节孝坊(王厝大院),黄大松担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区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积极扩红筹款。由于将乐是连接中央苏区和闽浙赣苏区的战略要地,是中央苏区在东面的重要门户之一,…[详细]

宗臣故居

宗臣故居位于市区昭阳街道新阳社区西门大街侯家垛46号,东经119°49′33.0″、北纬32°56′06.8″,又名“宗府”。是一座由门楼、大厅、正厅、花厅、照厅、蝴蝶厅等前后三进、附属用房及戏楼、甬道等组成的明代府第建筑群。历史上的“宗府”体量庞大。宗臣故居门楼朝东,系二层楼建筑,南北长约三十米,门楼上原有“世科第”匾额,大门两侧墙上有系马环。进门是深巷,原为长廊,长廊南侧有马厩。经过四道门后折…[详细]

汛上云峰寺

原称圣武庙。位于会泽县娜姑镇云峰村东首的川滇古驿道旁。建筑坐北向南,依中轴线建有照壁、山门殿、圣武大殿、魁阁、观音殿组成二进院,占地面积4503平方米。现仅存照壁、山门殿、正殿(中殿)、东西配殿,占地面积1151平方米。照壁,位于山门殿前(南)8米处,长14.75米、宽1.5米、高2.8米,顶置两坡瓦屋面,正脊两端起翘,中部镶嵌彩色琉璃九龙雕塑,龙脊后中偏上部饰白色云纹,底部饰蓝色海水纹。山门殿,…[详细]

马宗汉故居

马宗汉故居位于慈溪市宗汉街道,是一幢颇具三北民居特色的清代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穿斗抬梁式的高平屋,坐北朝南七开间,有前廊,整幢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其中明间宽4.6米,次间宽3.7米,梢间宽4米,尽间宽3.7米,进深10.5米,左右各有厢房两间,其中东厢房已毁。屋顶龙骨砖压脊,镂花砖作饰,屋檐瓦当,饰莲花如意,山墙檐壁,粉灰塑白,门窗木格雕花,透光通风。宅前有青石铺就的天井,面积约110平方米。故居一…[详细]

舒城龙津桥

龙津桥位于舒城县城关镇南门外的南溪河上。南溪又名鸥溪,古称龙舒水。过去这里河道宽阔,水量充足,航运发达。给东西水运带来方便,但也给南北交通造成阻隔。大约在南宋时期此处就建有渡口,舒城人为纪念北宋大画家李公麟,称此渡为“龙眠古渡”,北岸还有“公麟巷”。地以名人传,在此渡口处架桥也就声名更高了。据万历《县志》记载,南门石桥始建于明代。“嘉靖中知县尤时雍初建石桥,后复倾圮,数年以来素欲建桥而未有主者,万…[详细]

燕喜亭

因韩愈留下名篇《燕喜亭记》而闻名于古今的燕喜亭位于连州城东北风景秀丽的燕喜山麓(即现连州中学所在地)。燕喜亭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公元800年前后),为连州司户参军王弘中所建,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这里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唐代的诗人元结、刘禹锡、孟郊,宋代的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南宋的宰相张浚都慕名前来游览,并在亭周围的岩壁上留下了石刻诗文及题字。建亭者王弘中,正…[详细]

帐墓韦家祠堂

帐墓韦家祠堂位于溧阳市社渚镇东升村委帐墓村186号。2012年12月5日,溧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韦家祠堂东侧,帐墓村187号门前现有古井一口,据当地老农介绍,此井是早年村上韦家祠堂日常取水的水井,始建年代不详。青石质井栏,呈圆形,栏高0.44米,外径0.64米,内径0.44米,壁厚0.1米,栏内有绳槽25条。据说,宋代初年,古中江岸边的溧阳濑溪村,居住着国子监助教韦慎,助教…[详细]

观海寺

观海寺,位于饶平县黄冈之东,碧岗村后2公里远的炮台山麓。创建于宋代(960—1279),自1980年由释弘舜尼师(1923—1998)修葺,1983年起由释弘肇法师再修并开通大道,今由释达明法师重兴。1988年获县宗教局首批发证开放,1988年10月21日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林藏古寺,岩洞有传奇,试剑遗迹在,观海气象新。宋时初由僧人结茅蓬自修,名为“定光岩”。元时毁于兵灾,仅剩下茅蓬后面的岩…[详细]

石桥寺

石桥寺位于乐安县鳌溪镇西南潭港至长山、白竹道旁。始建于唐天宝三年(744)。此处一座天然大石从丘陵地耸起,象条苍龙腾空飞跃。构成这座石桥。传说千百年前,这座古寺炉烟飘香冲上穹苍,惊动了仙人下凡观光,一夜之间造起这座石桥,故又名“仙人桥”。石桥通高20米,桥面宽15米。桥上一条山径小道,可供游人登高眺望。距仙人桥前50步许,是石桥寺。当年寺宇宏大,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念经堂、钟鼓房及僧舍客寮等;还有…[详细]

岑彭墓

岑彭墓封土呈高台状,方形,边长25米,高4米,面积600余平方米,四周为耕地,此墓原来形制很大,后由于取土雨淋遗留至今状。岑彭为东汉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宿之一,字君然,南阳棘阳 (今邓州市小杨营乡砖桥村)人。岑彭与前队式(王莽时新朝官称,即副太守)严说共守南阳,守数月,城中 粮尽人相食时,乃投降。更始诸将要杀,为稍有政治眼光的刘演(刘秀兄、字佰升)所保留,并归刘寅所部。更始败,引河内太守韩歆同归光武。…[详细]

南澳县烈士陵园

南澳县烈士陵园创建于1957年,位于县城后宅镇北郊后江渔港东侧,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园内建筑物主要有烈士纪念碑四座。分别是“解放南澳、建设南澳牺牲烈士纪念碑”、“收复南澎岛战斗牺牲烈士纪念碑”、“邱安烈士之墓”、“徐志宇、刘益良烈士纪念碑”,园内共安葬革命烈士12名,纪念烈士196位。1983年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批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详细]

八路军邓华支队司令部旧址

八路军邓华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西斋堂村聂家大院,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后,立即命令第一支队政委邓华率第一支队第三大队开辟平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准备冀东暴-动-。1938年2月,邓华率第三大队从涞源出发,经涞水县的板城、涿县的野三坡进入平西斋堂川。邓华司令部就设在西斋堂村聂家大院。邓支队在东斋堂村建立了京郊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宛平县政府。不久,又建…[详细]

鄂南秋收暴动指挥部旧址

鄂南秋收暴-动-指挥部旧址位于咸宁市赤壁市赤马港办事处莲花塘村3组石家。1927年8月5日,中共湖北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结合湖北情况,制定了《鄂南暴-动-计划》,决定以蒲圻、咸宁为中心暴-动-点。8月下旬,省委派吴德峰、黄赤光、谢一环到蒲圻,正式成立鄂南秋收暴-动-指挥机关——中共鄂南特委。8月29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兼湖北省委书记罗亦农和省农委主任任旭赴蒲圻检查农民暴-动…[详细]

都天行宫

都天行宫在泰州市西仓桥东引桥北侧,老廒新村58号,都天行宫坐北朝南,南临护城河,北近泰州船闸。因该庙是“都天菩萨”出巡时居住的宫室,所以称为“都天行宫”,又称“都天庙”。庙中所供神像,为唐开元末安禄山叛乱时死守睢阳、城破不屈的大将张巡,被人们尊称为“都天菩萨”,敕封“吴天大帝”。都天行宫系清康熙三、四年间,就社稷坛旧址的西半改建而成,光绪二年、民国二十二年先后两次重修。这组古建筑群在南北一条中轴线…[详细]

中共仙游上宫支部旧址

中共仙游上宫支部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兴山村上宫自然村。1927年4月8日,莆田发生国民党---事变,中共莆田特区委机关被查抄,区委书记陈国柱经莆田常太转移到仙游兴太山区上宫掩蔽。陈国柱到上宫后,利用当地农民生活艰辛、反抗意识强的有利条件,进行革命宣传,开展建党工作。他先后吸收了当地进步农民林锦棠、林步庭等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27年4月底在上宫馨山书院成立仙游境内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上…[详细]

石景山万善桥

万善桥,位于双泉寺东南百余米处,建于明代。旧时是通往门头沟妙峰山的必经之路,也是每逢农历三月慈善寺庙会、各处香会、香客去往天泰山进香的必经之桥。历史上记载,从金代金章宗修双泉桥(1194)至光绪1884年的690年间,历经明弘治、万历、清乾隆修缮。光绪年间,来了一位能工巧匠,巧妙地设计了现在的单孔石桥。1884年石桥建成,光绪赐名万善桥。据《重修双泉桥记》载:明弘治五年(1492)昌国公要在桥南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