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亦佐城址

位于富源县富村镇南约7000米的亦佐村。历史上亦佐城占地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因北部城墙修建在山坡上,受地形限制,城墙形成三角形的两条斜边,致使整个城呈五边形,现墙基全部清晰可见。古城设东、南、西、北4道门,其中东、南、北3道门均处于正方位,唯西门偏北45°。城墙均为石灰岩打制的五面石砌筑,未使用任何黏合剂,也未见夯土墙体。4道门现均为当地村民出入村庄的通道。城内街道格局基本保持原貌,县衙3间正…[详细]

东周文昌阁

东周文昌阁位于襄垣县侯堡镇东周村东。坐东朝西,东西宽100米,南北长32米,占地面积约为3200平方米,六角三层楼阁式砖塔。通高约11米,据碑文记载,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塔基石砌,平面六边形,高1.3米,边长3.12米。塔身三层,每层檐部均设砖砌仿木斗拱,为三踩单翘,檐部各角施有套兽。一层正面辟方形门,并设上阁踏道,门额上题“文昌阁”三字;南面额题“水环抱…[详细]

太行堤

太行堤为当代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赵庄镇许庄村南200米。许庄村位于丰县的西北部,系黄河决口后冲积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开挖太行堤、营子、西支、四联等几条大河,丰单公路从境内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棉花、特种蔬菜的种植发展较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详细]

横县宝华山应天寺

宝华山,又名南山,横县南部第一高山,主峰佛光顶海拔563.7米,气势雄伟,常年祥云缭绕。佛光显现,气象万千,是广西的佛教名山,在中国佛教界享有“小五台山”之美称。应天寺,在宝华山半,即寿佛寺。宋绍兴中建。元至元二十八年,昭勇将军邓元甫重建。明洪武、宣德、正统间继修之。相传旧有二僧修行于寺,一骑花虎,一骑白鹿,人尝见之,称为虎鹿二禅师。明建文帝既逊国,执杨应能度牒,云游湖、蜀、滇、闽,后入粤至横隐寺…[详细]

圆通宝殿

圆通宝殿,位于镇海招宝山巅的威远城内。系宝陀禅寺主殿,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总制胡宗宪从梅岑山紫竹林(今普陀山)迁此。招宝山屹立于甬江入海口北岸,与南岸金鸡山呈犄角之势,山势雄峻,素有“浙东玉门关”之称。为明清以来抗击外来入侵者的重要军事要地。 圆通宝殿,1981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落架大修。 修缮后的圆通宝殿5间,高10.8米,面阔19.7米,进深18.3米,建筑面积360.51…[详细]

上海北火车站遗址

上海北火车站遗址位于天目东路200号。1908年4月,历经3年修筑的沪宁铁路全线通车。沪宁铁路由上海北站至南京下关站,全长约311公里,成为长江以南江浙地区最早修建的铁路干线。沪宁铁路通车后,清政府“铁路总公司”选择界路(今天目东路)以北,淞沪铁路上海站西侧(今宝山路、东华路)的芦苇荡,始筑沪宁铁路车站。1909年7月车站竣工,取名沪宁车站。站场占地约10.5万平方米,广场占地1000余平方米。沪…[详细]

七公墓表

七公墓表是清代徐州状元李蟠为李氏始祖七公撰书的一篇墓表,位于徐州市丰县梁寨镇黄楼村富士路北状元碑园内。状元碑园处于原黄楼乡驻地,富士路北,现属于梁寨镇黄楼村,距镇驻地12公里。梁寨镇有“状元故里、冠军之乡”之称。系黄河决口冲积平原,位于县城东南,黄河故道北侧。镇区水资源丰富,黄河故道,经过治理改造,形成了近2万亩的果园,镇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红芋、玉米、大豆、棉花等,畜…[详细]

万载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万载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潭埠乡陂田村东南500米处的大木山下黄家屋。该屋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民国民居,上盖青瓦,前后分水,二进,面积为263.5平方米。后进被国民党军烧毁115平方米,前进保存完好。万载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于1930年7月成立后,即驻赤兴书堂,后驻白水新店。8月中旬,红一军团到万载时,又移驻县城数天,后迁潭埠陂田一年左右时间。在此期间,县苏主席周达。县苏维埃政府驻陂田时,万载苏区的土…[详细]

北渚荡遗址

北渚荡遗址位于金坛区城东经济开发区东村南400米处,处于宁镇地区东段,向西靠近茅山。20世纪50年代,省文物工作队在这里进行考古勘察,发现了该遗址。1973年10月15日至20日,镇江博物馆与金坛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了联合发掘。遗址原来面积较大,有数万平方米,后因土地平整及取土烧砖,遗址堆积毁坏比较严重。发掘时,遗址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南面略高,距地面约2—3米,北面稍低,几乎与地面相平。发掘地点…[详细]

雍家村民居建筑群

雍家村民居建筑群位于陆良县芳华镇雍家村。建筑群坐东向西,为明、清时期形成的家族式聚落民居建筑群,总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雍家村在南、北、西三面各设一道大门,进入大门形成网状式闾巷,通往每户人家,各户均为四合院汉式民居建筑。现存建筑附近部分被拆除或局部拆除外,完整保存的尚有10余座院落,规模布局、雕刻制作基本相同。各四合院相互连接并贯通,深入其中,宛如进入迷宫。除大门供出入外,全部建筑的外部墙体均…[详细]

钟家围屋

钟家围屋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乐干村九栋。据当地钟氏族人钟进发等介绍,建于清代。坐西向东。由堂屋、横屋等组成,为九堂两横两枕屋布局,通一进五间,总面阔35.8米,总进深111米,共计房屋193间,占地面积约3973.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916.8平方米。悬山顶、灰瓦面、沙灰夹石墙基三合土田骨泥夯墙、木质挑。堂屋分为上五堂下四堂,中间用天井分隔。下四堂:大门施麻石条门框,门框上方饰祥云浅浮雕…[详细]

江苏学政衙署及碑刻

江苏学政衙署位于澄江街道人民中路18号中山公园南,顾名思义,就是昔日八府三州考秀才的地方。江苏学政衙署历时292年,有124任学政,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园内景点众多,因而被称为“江南官署之冠”、“江南第一衙署”。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为江苏学使驻地,随着1904年科举制度废除,学署也走向没落。衙署规制宏敞,屋宇众多,前后共有十三进。衙署前端与大堂相望共有三道大门:前为头门,中为仪门,…[详细]

常州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位于天宁区老运河南岸的东下塘20号和22号,与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隔河相望,根据祠内梅桩石刻干支乙丑推算,宗祠建造年代应为清同治四年(1865),这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符合。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清军收复江南诸城,被战争破坏的江南百废待兴,刘氏宗祠在笫二年开始修复。刘氏大宗祠旧在常州府学前鸣珂巷,是清乾隆大学士刘於义以三百金买下宅地后改建,1860年太平天国军队占领常州时,刘氏宗祠被毁,18…[详细]

邵荃麟故居

邵荃麟(1906-1971)我国无产阶级的文艺理论家、作家。原名邵骏远,曾用名邵逸民,笔名,力夫,契若。1926年1月在上海复旦大学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三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上海江湾吴淞区委书记。1927年1月任共青团杭州地委组织部长,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4。12”后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常委,1928年1月任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受周恩来的关怀和帮助,1934年任反…[详细]

九峰烈士墓

九峰烈士墓位于黄岩区东城街道九峰公园内,坐南朝北,依山分级而建。1956 年初建于灵台峰下的桃花潭南边,1985 年自山下迁至灵台峰山岗上,墓道入口在公园景区南麓上山蹬道处,墓道又名“百步森”,蹬道别出心裁构砌。时而直上,时而左右盘绕,升至顶巅,登高远望,城区尽在眼底,陵区正中间矗立纪念碑,碑面直书“革命烈士之墓”六个隶书大字,另有“碧血长出革命志,誓为阶级不惜身”十四字篆书对联。碑阴铭刻“永垂不…[详细]

舒家巷古民居群

舒家巷古民居群舒家巷位于华阳镇绩溪县博物馆东侧,大体保存清代的原有街巷布局,其中12号、27号、28号三栋古民居保存较好,文物价值较高。胡芝琴宅坐落在华阳镇舒家巷27号,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20平方米,该建筑为上下对堂,二搂通转,中设天井,东西厢房。该宅用料硕大,做工别致,梁柱全部做成方形,室内的木构件略施雕刻,中进的上首有一块朱漆描金书有“耆英冠社”的匾额,是清朝乾隆二十三年,此宅主人…[详细]

王维克故居

王维克故居位于江苏省金坛区金城镇西轿巷32号,临近金坛市中医院,东临丹金漕河。王维克(1900一1952),金坛冯庄村人。早年就读于河海工程学校、大同大学及震旦大学,原名王兆祥,1925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在此期间改名王维克,是世界著名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曾任上海中国大学数理教授、金坛县初级中学校长,是华罗庚的启蒙数学老师。王维克先生学识渊博,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详细]

鹿窠摩崖石刻群

鹿窠摩崖石刻群位于海曙区章水镇杖锡村,1986年5月28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鹿窠摩崖石刻群共9块,位于章水镇杖锡村的屏风岩、门前山、下溪岩、门后头山(百步阶)等处。屏风岩石刻,为长方形直立巨石,高4.5米,宽1.95米,厚3.2米,正面直镌“四明山心”四个隶书大字。每字字径为0、66×0、57米,字间距离为0、1米。从屏风岩西北行,至百步阶附近,两山之间竹木葱茏,一股涧溪奔出,为一块树仞高…[详细]

考溪古建筑群

考溪古建筑群(考溪村南路亭、汪贵香宅、胡天香宅)位于板桥头乡考溪村,其中考溪村南路亭及汪贵香宅、胡天香宅保存较好,对研究考溪红色革命历史很有价值。考溪村南路亭坐落于考溪村村尾,坐北朝南,东西走向,粉墙黛瓦,人字顶,单间建筑,占地面积22平方米,建于清末,2015年进行了整体修缮,保存现状良好,历史价值较高。1933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部队战略转移,留下部分骨干党员继续在皖南一带发展地下…[详细]

张山人故址

张山人故址位于徐州市云龙山第二节山之颠,自云龙山北门拾级登达山顶,半月形院门,门额上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徐州知府田庚书写的“张山人故址”5个隶字。走进院门,有平坦开阔、铺有甬道的四方庭院,其东侧便是放鹤亭,放鹤亭西侧有饮鹤泉,泉亭相依已逾千载。距放鹤亭南20米,饮鹤泉南10多米处,还有一座建在高耸之处的小亭招鹤亭。放鹤亭、饮鹤泉和招鹤亭这三座古迹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居西北角有一座凉亭,西南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