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阆石钟英”南汉状元梁嵩读书遗址

“阆石钟英”南汉状元梁嵩读书遗址遗址位于平南县大鹏镇政府西南1.5公里状元山半坡上的洞內,洞口向东,洞內形状不规则,洞高3米,宽2.5米,深40米,直通山顶,内有天然石台石凳。梁嵩少时牧马避雨和读书之地。梁嵩,字子高,又字仲邱。南汉白龙元年殿试《荔枝诗》而中状元,是广西历史上十大状元之一,官至翰林院学士。平南大鹏镇龙街村人,他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母子相依为命,边放牧边读书,聪颖过人。南汉白龙元…[详细]

蒋治烈士墓

蒋治烈士墓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三都镇乌祥村东南面山湾脚,1940年12月建,为蒋治夫妇合葬,占地面积为405平方米,墓面朝西,墓基成圆形,直径3.5米,封土堆高1米。墓碑正面为“蒋治同志之墓”,由原上海书记石西民题字。墓后面有蒋治同志生平及革命事迹。蒋治(1910—1940),又名子谦,建德市乌祥村人。1929年秋,留学日本期间,积极参加“反帝大同盟”组织的革命活动,并由张国衡介绍,加入中国共…[详细]

莫仕睽墓

莫仕睽墓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大鹏镇高坪村高楼屯以西高楼岭上简介:莫仕睽墓位于平南县大鹏镇高坪村高楼屯,为混凝土盖面墓,坐西向东,墓占地面积42平方米,墓有坟塜、拜台,墓堆高0.6米,直径2.8米;墓堆前立墓碑一通,碑高1.1米,宽0.65米,厚0.03米,镌刻“太平天国补王讳莫仕睽之灵墓”及碑序,墓于2002年12月重修,墓碑为2002年重修墓时所立。莫仕睽是太平天国的补王,该墓…[详细]

中共三黄支部旧址

中共三黄支部旧址风车庙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三黄村。1929年4月下旬,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对闽西对敌斗争工作指示“尽可能向新的区域发展(如宁化等县)”,中共长汀临时县委指派中-员、省立七中(设长汀)学生徐赤生(曹坊根竹人,宁化第一个中-员)回宁化开展革命活动。徐赤生回宁化后,首先在曹坊进步青年、觉悟农民中发展农会会员,组建秘密农会,接着在县城连岗中学进步学生中发展党团员,成立地下党团组织。为了让革命火种迅…[详细]

姜堰王氏节孝祠

姜堰王氏宗祠坐落在泰州市姜堰区东后街,又名王公祠,系明代后期“泰州学派”创始人之一王栋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也是明清的泰州学派的讲学之所,施教对象多为社会基层平民。泰州学派是中国哲学史上惟一以地名命名的哲学流派,产生于明中后期,创始人王艮。王栋继承并发展了王艮的平民儒学思想,与王艮及其子王襞并称“淮南王氏三贤”。该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修…[详细]

营山舍利塔

舍利塔在太蓬山北面的刺沟湾内,有一座七级舍利塔,此塔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上旬,塔下为景福寺方丈慧智长老之墓。智公长老是个得道高僧,他劝人诸恶莫作,多行善事,常向人讲解因果报应之事。他还精于医术,常治病施药,解除百姓痛苦。他常在西寨门望西天,坐禅诵经。曾见文殊骑狮,普贤骑象,飘然而至,倏忽而杳。乃嘱其徒,卒后埋葬太蓬山西麓,故后来圆寂,乃葬此地。百姓爱戴,护塔至今。此塔为六方锥体形,4.…[详细]

蒙吉泉井

蒙吉泉井,清代建造,位于市人民医院内。2001年7月18日被溧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溧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据老人回忆,蒙吉泉井,清代至民国初期为溧阳育婴堂内所用井,育婴堂大门坐西向东。抗日战争中被日寇飞机炸毁。解放后盖起民房,1949年建溧阳县人民医院时被划入范围之内。据《清嘉庆溧阳县志》记载,育婴堂在跃龙关左。乾隆七年(1742),知县吴学濂建门房三间,厅堂三间,东边廊屋五间。塘墩净堂久已断绝,遗产田…[详细]

邳城镇

郭子化(1896-1975),名帮清,字子化,曾化名葛洁如、李念三、葛幼如、庞沛霖、周尚德等。1896年出生在江苏邳县土山区郭宋庄(今江苏省邳州市土山镇南部)。1915年,郭子化在叔伯两家的资助下,到古邳镇峄山高小读书。1918年,郭子化考入徐州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后并入徐州市第一中学)。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邳县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1928年3月,建立泗县特支,郭子化同志任组织委员。…[详细]

马镇大桥

马镇大桥位于霞客镇马镇村街东梢,江阴与无锡惠山区的界河上,全长32.5米,高5.5米,桥顶宽3.1米,桥堍宽5.3米,桥北坡有23阶石级,南坡19级石阶。界河河面开阔,水面有五、六十米宽。马镇大桥凌空跨河,使被界河隔断的大路变通途。马镇自古以来就是江阴与邻邑间的重要水陆通道。宋、元、明、清官府在马镇设邮铺。清道光《江阴县志》记载:“马镇市傍桥濒河,明时毁于倭,今西桥及湖塘有小集二处。”马镇因驿站而…[详细]

金鸡岙青瓷窑址

金鸡岙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匡堰镇倡隆村,在金鸡岙浪网山南坡。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从地表散布的遗物判断,该窑址属东晋时期。窑床方向朝南,地表遗物散布面积2,000平方米,堆积断面厚度为1米,部分堆积被唐代窑址瓷片堆积叠压。器物种类丰富,有四系罐、盘口壶、鸡首壶、碗、钵、盏、盆、洗、盘、砚、唾盂、尊、槅等,并清晰地展现出器物的演变过程:碗…[详细]

介岗八大山人出家地建筑遗址

“介岗八大山人出家地遗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黄马乡涂洪村界岗自然村北侧约300米处。分为“鹤林寺遗址”和“灯社遗址”两部分。“灯社遗址”在“鹤林寺遗址”东北方向约200米处,面积约1800平方米。该遗址现已辟为旱地,种植了约500棵梨树。地下隐约可见残砖碎瓦。“鹤林寺遗址”地处豺狗山、和尚山和鹿牯岭三座小山之间。“鹤林寺遗址”南侧存有山门残墙一堵。残墙具明代晚期风格,通高3.7米,残宽6.19…[详细]

蓟门烟树碑

秋战国时的燕国,以蓟城为国都,古称蓟城为蓟门。元明以来,一些人把德胜门外元建德门俗称土城关当作蓟门旧址。据传门外有二土阜,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拂空,四时不改,故曰“蓟门烟树”。目前,碑位于学院路黄亭子。北京园林局绿化办公室的一位人士说,“蓟门烟树”作为西土城遗址公园的景点之一,已受到园林局的重视和保护。西土城遗址公园属于开放性公用绿地,目前“蓟门烟树”碑的周围都设置了高栏杆,历史变迁使当时景观…[详细]

中共福建省委南阳旧址

中共福建省委南阳旧址位于福建省长乐区江田镇南阳村。南阳村是福建著名的革命基点村。南阳村位于长乐、福清、闽侯三县市交界处,从长乐江田至南阳村,高山夹峙,一径深入,途中有三道隘口,地形十分险要。1944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由永泰县龙屿乡官烈村兔耳山迁移到长乐南阳村。闽中特委机关及闽中游击队和省委武装队伍也随着进驻南阳村。距村五里许的九坑山(笔架山)山洞,是当年省委机关安放电台和召开秘密会议的地点。…[详细]

红一军团驻地暨湘鄂赣省委旧址——深埚民宅

红一军团驻地暨湘鄂赣省委旧址——深埚民宅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高桥乡白石村。该旧址建于清晚,坐南朝北,土木结构,斜坡面阴阳合瓦屋顶,泥土地面,两进一天井5开间,总占地面积440平方米。1928年4月少共铜鼓临时县委成立,下设儿童局及直辖第一特支部,并随县委驻扎在此。1928年12月,中共铜鼓县委恢复成立,并注重发展区、乡红色政权。高桥白石深埚原属铜一区,后改为梁塅区,该区所属列宁小学便设于此。19…[详细]

锦堂陈公祠

锦堂陈公祠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平镇平垌村委会大屋垌村。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建,坐东南向西北,一路变三路,纵二进。面阔29.8米,进深25米,面积745平方米。硬山顶,灰塑博古高脊,牌式镬耳博古封火山墙,两登带短巷,外厢正立面为两个镬耳山墙,后堂两鳌侧向有两镬耳封火山墙。全祠可见三组不同方向的八个镬耳。青砖墙体,夯土脚,青砖砌角。头门为麻石檐柱,石月梁,檐口人物雕板。前檐人物满屏雕板三…[详细]

东山岩寺遗址

东山岩寺遗址位于航头镇石屏村胡家自然村东山上,年代为清光绪戊戌年(1898),类别为古遗址。该寺依山而建,四周古树林立,香火鼎盛,当地远近闻名。据考证该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崇祯九年(1636年)重建,大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建造前殿,大清光绪戊戌年(1898年)原址上再次重建,文革期间人为拆除。《寿昌县志》记载:在县西北十都内图,年久失修化为丘墟,清光绪戊戌年,僧同志捐资重建,殿宇雄壮,古…[详细]

抗联十二支队纪念碑

抗联十二支队纪念碑位于大庆市肇州县丰乐镇西门外。1940年初,中共北满省委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新的游击活动计划,决定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十二支队开赴“三肇”地区,开展平原游击战。1940年8月,许亨植、戴鸿宾率领十二支队从庆城、铁力出发,经过半个月的行军,突破敌人一道道封锁,来到肇州,与地下党负责人徐泽民取得了联系。然后部队转移到李道德屯,以当地为根据地,依靠抗日群众,凭借青纱帐、芦苇塘,在“三肇”地…[详细]

和佳苏维埃政府旧址(许佳上山大夫第)

和佳苏维埃政府旧址(许佳上山大夫第)位于高陂镇许佳村,年代为1929。大夫第位于高陂镇许佳村(上山老革命基点村),建于清中后期(约1820年),土木结构,四合院,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设面积约150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前堂护坎长约50米、高约10米,是用大山石(铜皮铁骨)干砌而成。大门上正中书楷“大夫第”,前厅、正楼六间起脚四层。左右两侧是厨房,方形天井配有水池。厢房是学堂棚办私塾,教育穷…[详细]

万寿头陀寺

万寿头陀寺也称万寿寺或头陀寺,原在福州市坞尾革新街。坐北朝南,正面为福州民间祠堂常用的屏风式牌楼墙;门内为主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九架梁,穿斗与抬梁结合式木构,硬山封火山墙。左右为观音阁、关帝殿,内供佛圣和王法助禅师塑像。寺旁原有大士、武圣两楼,今均废。元大德七年(西元1303年),福州万寿寺僧人法助请旨创造石桥。至治二年(西元1322年)大桥竣工,此时法助师已圆寂,民间为纪念法助师,以师生前所居…[详细]

霞雾桥

霞雾桥位于大同镇上马村。“霞雾桥”建于明朝末年,清道光29年(即1849年)经过一次大的整修。上世纪90年代上马村的退休教师方秀荣出资整修了分水石。几百年来,霞雾桥经历无数次的考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1972年的八三洪水,在这场几乎史无前例的洪水中,洪水的猛烈冲桥身,桥在洪水中不断摇动,人们目睹险情都以为霞雾桥凶多吉少,但洪水过后,霞雾桥却奇迹般的立在水中,仍然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然而,霞雾桥虽然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