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山”石刻位于在云龙山北麓山门内。云龙山素为徐州名胜之冠。进山门前行十数步,石道右侧有顺山崖而下的天然巨石纵卧路旁,上刻“云龙山”三字,字径约1米,楷体。上题“万历十四年(1586)岁次丙戌秋七月吉旦”,下署“徐州兵备右参政柳城莫与齐书”。笔峰遒劲庄重,气势古朴恢弘。题刻的石崖上原建有一座东向的山门牌坊,后拆除,现改建一座北向仿古山门。莫与齐,字道望,号绍亭(1550年—?),柳州府马平县(今…[详细]
石马(一对)原为于敏中墓前神道两旁的石像生,现位于金坛区金城镇涑渎村委公墓门前。于敏中(1714年—1779年),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于氏为金坛颇有声望的书香门第,祖上在明清两代曾出过多名进士。于敏中天资聪慧,幼承家学, 15岁中举人,乾隆二年(1737年)丁已科状元。其堂兄于振为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科状元,兄弟二人并称 “兄弟状元”。于敏中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于敏…[详细]
天王洪秀全大旺圩码头发诏令地址该地址位于同和镇同和北街的大同江上,地址由大同江及码头组成,面积约1000平方米,码头顺东向西而下,长50米,宽3米,用不规则的石条砌成步级,从河面直上街道,码头两旁有民房,近河面处一边各有一棵大榕树。据太平天国史和清方史料记载,1851年8月,太平军在桂平新圩突围东进平南,至鹏化龙街兵分两路挺进。一路东出思旺,一路北上花洲,过枫木界出山至北降,沿大同江东下,洪秀全等…[详细]
长柄朱子祠位于福州市郊亭江乡长柄村,明万历年间,闽县郭心山、郭克卿父倡建董应举捐助十金始建。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占地506平方米,依山而建,前后递升,周围封火墙。由门楼、大殿、文昌阁三部分组成。门楼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二层,单檐悬山顶;前廊、后堂穿斗式构架。大殿正中祀朱熹塑像,墙上嵌立《龙津书院祀典记》等五块碑刻,记载该祠的历史沿革。春秋二祭,合北一带士子均聚会…[详细]
大成国王府遗址大成国王府遗址位于现桂平市城区桂平镇中心校内,是清咸丰年间,金田起义北上以后,由陈开、陈文茂领导的大成军建立的农民政权机构所在地遗址。1851年金田起义后,各地人民纷纷响应。1854年6月,广东鹤山县船民陈开在佛山领导武装起义,会合粤剧艺人李文茂等50多艘,沿珠江西上,与梁培友、伍百、吴县,占据大湟江口,围攻浔州府城(桂平县城),1855年8月16日攻克浔州,活捉浔州知府刘体舒、桂平…[详细]
慈元庙遗址,原称“慈元庙旧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崖山祠。明代遗址。南宋末年,南宋王朝逃亡至新会崖山,建行朝草市,奉杨太后于慈元殿,宋元崖门海战后南宋灭亡。明代邑人先后兴建大忠祠、慈元庙、忠义坛(祠)等祭祀宋室君臣,历代多次维修、扩建。1943年日军侵华时被毁后,遗址上遍布柱础、石柱、地基等建筑构件,还有多座明清古碑。1959年以后县政府在遗址上重修,至1989年重建有慈元庙、全节…[详细]
1938年,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进驻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龙井禅寺。粟裕负责省军区全面工作,张文碧负责政治工作,王守知负责管理电台。部队下辖3个中队和1支教导队,分别驻扎在山门街、凤林、马头岗和大屯等地。粟裕办公室(兼寝室)在禅寺东首横厢0上。当年,为给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讲课,粟裕经常在此挑灯备课。《粟裕军事文集》中的开篇,即他当年向干校学员和教导队授课的主要教材——《游击战术讲授大纲》就是…[详细]
红军驻地暨水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谢氏宗祠位于将乐县水南镇溪南路124号。1931年至1934年,红军曾三次进驻水南,成立了水南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先后由邱文周、邱继贤担任。办公地点设在溪南书院。区苏维埃政府领导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扩红筹款等运动,许多水南区青年参加了红军,其中徐花狗还担任了县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长和红军侦察员,邱辉泗担任县苏维埃没收委员会事务长,还押解过打土豪得来的两担银元、一担纸钞和一…[详细]
谏议坊位于余姚城南半霖的史家村内,南北紧临民宅。该坊坐南朝北,四柱三间,通面阔7.20米,明问阔2.50米,次间阔1.35米,方形石柱。石坊高5.70米,明间顶部额匾的北面横镌“谏议坊”三字,南面刻凿“济美”两大字;小额匾上刻有“兵科给事中史立模”八字。石梁南北两面雕刻有植物纹图案,东西两头为突出兽头,次间顶部各有四个立体饰件,明间额坊上镌有狮子滚绣球和花卉纹浮雕图案。石坊基本完整,但顶上盖顶已毁…[详细]
中共东江特委旧址位于紫金县古竹镇新围村桔园。1938年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根据形势的发展,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成立中共西南特委、中共东江特委和中共东南特委,在全省各地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1939年2月,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在古竹正式宣布成立(据尹林平、余慧夫妇回忆录记述,东江特委于1939年4月20日在河源城太平街东江书店成立),尹林平任书记,下辖紫金、五华、龙川、和平、博罗、海丰、陆丰…[详细]
余隘祠堂位于宁波市江东区福明街道余隘社区,为余隘社区(史称冰厂跟余隘)内余氏宗祠,也是目前方内保存至今最为完好的一座宗祠。初步考证始建于清末,据碑刻记载,民国元年余氏族人曾进行修缮。20世纪30年代,有余隘余氏宗族人发起并未捐资修建余隘祠堂,修建方柱及水磨汀殿堂,上有雕梁画栋,下有二十四孝图木刻浮雕,其结构新颖,规模宏大,方内享誉。20世纪50年代后,余隘祠堂曾一度较长一段时期被作作余隘小学校舍,…[详细]
商务印书馆总厂遗址位于宝源路209弄23号。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于江西路德昌里3号创建商务印书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6月迁北京路顺庆里。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迁至自建在福建路、海宁路口的新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总厂(总公司)又迁至宝山路45号(今宝山路499弄处)。总厂占地约5.3万平方米,至1921年发展到有四个印刷厂和总编译所、总经…[详细]
新来桥位于黄岩区江口街道新来桥村徐家里。桥呈东西走向,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为40.5 平方米。桥长 13.5 米 , 宽 3 米 , 桥净跨 6.1 米 , 矢高 3.2 米。新来桥为单孔石拱桥。桥拱券由石条作分节并列砌筑。桥墩由块石相叠而筑。桥东西两端各由 15 级踏步构成。桥面中心放置一块正方形浮雕石,内刻卷云与花草图案。桥面南北两侧砌筑栏板、望柱。望柱柱头呈荷花灯状。每边设置 4 盏荷花灯,…[详细]
枫树湾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里杜湖西岸的窑头山东麓,南面靠近栗子山青瓷窑址。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该窑址由唐、北宋的五处窑址连成一片,面积约6,160平方米,其中唐代窑址3处,北宋窑址2处。这5处窑址均分布在湖岸,局部被湖水所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唐代制品以坦腹浅圈足碗为大宗,还有瓜棱壶、胆囊壶、翻沿深腹罐、钵、玉璧底碗等;釉…[详细]
大垌八角楼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金鸡镇大垌村委会下新村。为一座传统民居加建碉楼式建筑,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坐西向东偏北,广三路,深四进,面阔37米,总深60米,占地面积2220平方米,前三进为传统民居,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正立面有两个装饰性镬耳,全封闭,内凹肚门,有方条趟栊,前墙侧面将悬山隐蔽,内部有纵横通巷相连贯,天井铺青砖,三合土井沿,三面瓦接后堂水。厅后有挡中格扇屏…[详细]
澧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常德市澧县县城解放中路兰江公园内南侧兰江河畔。1984 年,中共澧县县委、澧县人民政府根据老红军、全国政协委员张德(原武汉警备区司令员)1980年向湖南省政协递交的269、272 号提案精神,结合全县老红军、干部、群众的要求,为缅怀先烈,启迪后人,继往开来,决定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该碑于1984年7月30日破土奠基,次年4月5日(清明节)落成揭幕。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雄伟,造型…[详细]
御前侍卫府位于莱州市永安路街道西关村。为清代道光二十五年(1845)武进士、曾任御前侍卫宋尹东的家族宅院。据《掖县全志》载,宋尹东为蓝翎侍卫。此处宋氏家族宅院,原有四个院落,有正厅、书房、门房、祀堂等建筑,规模较大。在西关有“鞠半坡、宋半街”之称。御前侍卫府现存当街大门楼及南屋共3间、正厅一座3大间等数处清代古宅。整个建筑占地面积约为500平方米。正厅3开间,面阔11米,进深8米,立2廊柱,圆形,…[详细]
蔚家祠堂位于沙河站镇沙南村东南部,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蔚氏九世祖继儒率众会社,蔚氏族社成立,修林种树立碑,建立祠堂,奉祀先灵,至今已有440余年历史。该祠堂占地44亩,其中院内面积5亩,院外面积39亩。原建筑群建有正中大殿3间,耳房6间,东、西厢房各3间,院内碑刻林立,古木苍翠,百年楸树参天,枝叶繁茂,属鲁西南稀有名木。后经明季之乱,兵灾屡至,神堂被毁,谱碟失传,及至康熙丙子(169…[详细]
由后晋的刘悟真所建。宋时章盛弃官不做来此修真,以药疗民疾,邑人彭梅叟因感激而建阁纪念。清咸丰五年(1858)太平军攻入安福城,将阁付之一炬。现存的“洞渊阁”为同治五年(1866)全邑捐资在废墟上重建的。“洞渊阁”共两层,高12米,宽14米,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砖木结构,翘角飞檐,歇山顶,一泼水风格,鱼吻、宝葫芦镇屋脊。每二层四周均有回廊,登高远眺,武功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俯瞰脚下的沪水河,渔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