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堂,又名绍文堂、朱氏宗祠,曾办过养正小学堂,故名养正堂。位于海曙区鄞江镇它山堰村养正路,现存建筑前进民国,后殿清代。主体坐南朝北,中轴线上:门楼、前进、东西厢、后殿等组成。南北全长44.81米,东西阔24.54米,面积达1092平方米。 砖楼石库门于北墙中部。前进单檐硬山顶楼房,后檐置阳台,面阔七开间,穿斗与抬梁式混合结构,进深三柱七檩;次间两侧施“八”字墙,石质墙基,水磨墙砖,上饰八仙砖雕,…[详细]
福清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龙山街道瑞云塔附近。自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福清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英勇的革命斗争。许多优秀儿女受尽折磨、宁死不屈、慷慨就义,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49年8月,人民解放军·-山越岭,渡江-涉水,与福清游击队胜利会师,并于15日攻克五马山、瑞云塔等-阵地,消灭福清守敌,解放了全福清。为纪念为福清革命、解放而牺牲的202位革命烈士,1957年12月,福清县人民政府…[详细]
和之梁公祠,堂号“世昌堂”。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历时30年才建成。中堂前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体量较大。后堂前后三步廊。祠堂规模较大,完整的保留了清后期的建筑风格。祠堂的砖、木、石雕工艺精致。是逢简村保留最好的祠堂之一。和之梁公祠位于逢简嘉厚街,占地接近900平方米。祠堂大气而不失精致,高耸的人字封火山墙,淡雅的灰塑正脊,青砖墙白的麻石脚交相辉映,恢弘之感在一片村落民居中脱颖而…[详细]
德兴张英故居位于仙游县大济镇坑北村德兴 5~6 号,张英(1919~1984年)字千子,仙游人,曾任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技术员,福州画院画师,拜闽派代表画家李耕先生为师,创作大型漆画《松青鹤白东方红》、《松鹤》等,擅画人物、山水、花鸟。故居始建于清道光 十二年(1849年),由上下座建筑组成,上座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 473.61 平方米。悬山顶,山墙搁檩结构,下座建筑…[详细]
又称东门桥。位于富源县中安街道东门社区富源县中医院西南50米处。豫顺桥由东向西横跨于东门河上。桥为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单孔。桥全长24米、宽5.3米、高7.1米,孔跨径18米。原桥面由不规则的纯青石块铺砌,形成两端低中间高的弧形。由于桥中部高凸,桥两端各设3级石台阶以减缓坡度,故只能供行人、马帮使用。桥面两侧设条石护栏,桥拱两面桥楣正中阳刻太极图。桥东原立有1通建桥碑,现已损毁。据清康熙、光绪《平彝…[详细]
中共缙云县委一大会址在壶镇镇高潮村赵氏宗祠。该宗祠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1024平方米,平面呈纵长方形,三进两院式砖木结构。正立面两侧分设五花山墙,门厅五开间,明次间抬梁式四柱七檩,梢间设看楼连通两侧厢楼。中厅两侧分设山墙,三开间,抬梁式四柱七檩。门厅、中厅是建筑精华所在,梁架用材粗大,装饰精致考究,牛腿雕刻人物、动物等图案,形象逼真。上厅为七开间,四柱八檩,装饰较简素。当年中共缙云县第一次党…[详细]
倪巷村人民大会堂位于金坛区薛埠镇倪巷村委倪巷村127号西侧。该会堂建于20世纪50年代,坐南朝北,面阔10间,宽28米,进深10米,建筑面积总计280平方米。与兆岐村人民大会堂结构相似而略有差异,亦为砖木结构,屋顶为人字形架梁,铺有灰瓦,墙壁以青砖砌成。屋体前端正面为风火山墙,中间大门呈拱形,两扇门对开,大门两侧墙体上各开窗户一扇,窗户原为木制方框式玻璃扇窗,现已毁失,内部用砖堆砌封挡。会堂每间两…[详细]
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位于金坛区直溪镇蔡甲村委西侧,原为革命烈士曹江临的私宅。曹临江,1906年生,1938年参加青抗团,1939年入党,1941年任镇江县军事科科长。1941年秋,被日伪军逮捕后壮烈牺牲。1939年12月15日至19日,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于在其家中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宣布成立中共苏皖区委,选举了区委委员与中共七大代表等。这次大会在苏南地区…[详细]
普宁文昌阁位于普宁市洪阳镇。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知县罗秉琦倡捐兴建。同治壬申(1872年)潮州总兵方耀偕知县张璇主持重修。坐北朝南,三进二天井,面阔13.97米、深57.6米。红砖铺地,梭形大石柱,中厅为抬梁式木结构梁架。后进为二层,高8.2米。乾隆《普宁县志·建署》载:“分司公馆在城隍庙东即文昌阁,康熙六十年知县罗秉琦倡捐建盖。前为厂堂,门廊峻整;后为高阁,上祀文昌神像,其下为燕寝室。计三…[详细]
梅龙山烈士墓位于溧阳市竹箦镇中梅村西侧约400米处(锦润机械公司厂房东约50米处)。坐北朝南,四周有混凝土围墙。基座边长6.2米,碑座正方形,边长2.3米,通高8.7米,用大理石贴面。安葬有龙馨、左小春等二十四位烈士。据有关记载,1943年11月初,新四军第6师16旅51团两个连、独立2团70余人和县民主政府机关干部20余人,转移到余家桥清水塘村宿营。由于汉奸告密,11月3日凌晨,日、伪军500余…[详细]
青龙山墓群为东汉缪氏家族的墓地。该位于燕子埠镇的西南部,山南为尤村。在青龙山的顶部及东部山坡地带发现多座西汉时期的土坑竖穴墓及东汉时期的汉画像石墓。1982 年调查发现了东汉彭城相缪宇墓。缪宇墓的周围发现有墓垣、石祭案等。缪宇墓东南约120米处,为徐州从事武原长缪纡墓,推测墓葬规模与彭城相缪宇墓接近,墓葬早年被毁,仅存墓志铭。该铭文刻在墓室门楣,共应有256字,记载了徐州从事缪纡的事迹:“缪君者讳…[详细]
吴同甲故居位于泰州市海陵区城北南通路236号。故居南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新中国成立初期兴建南通路时,拆除大门、仪门及部分房屋,留下厅屋、堂屋及楼屋3座建筑。厅屋圆作,当心间梁架结构抬梁式,为5架梁前后加单步梁,用材较大;堂屋偏作,当心间梁架结构穿斗式,中间立中柱,柱两侧为带有弧形的月梁,柱下垫木础,屋面用方木椽,采用了一些明式建筑的做法,在泰州清道光时期的民居建筑中较为少见。厅屋在东侧,后有天井…[详细]
长泰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长泰县武安镇罗侯山顶。长泰县为纪念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9人,在剿匪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20人,在建立巩固革命政权中被敌人杀害牺牲的村干部21人,在抗美援朝保卫海防边疆等战斗中牺牲的11人,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献身的烈士4人,共65名革命烈士,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园。由于种种原因,安葬在长泰县革命烈士陵园的革命烈士只有16名。长泰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9年12月,陵园面积426…[详细]
芝田宫位于闽清坂东镇乾上村梅溪岸边,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宫正面为三牌楼式门墙,正中石框对开门,左右圭形边门。正边门间墙面分别塑青龙、白虎壁画。中轴在线依次为戏台、两侧廊庑、锺鼓楼、正殿。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栋梁雕饰精美,藻井结构别致,枋、橼、斗拱雕琢精细,梁、柱、檩、四角皆用楠木并雕刻花鸟人物。建筑用工大胆创新,构思巧妙。传唐末王审知入闽,其四部将陈翊惠、陈显惠、陈威远…[详细]
东坡海棠,在宜兴市闸口镇永定村东端。1983年6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宋熙宁、元丰年间,苏东坡应宜兴单锡、蒋之奇等同科进士的邀请,多次来宜兴游历,并将甥女嫁于单锡。闸口天远堂主人邵民瞻仰慕苏东坡的才学,随东坡游学,并为东坡在氵鬲湖边淹头村(今南新塘头村)购买田宅。元丰六年(1083)二月,邵民瞻新宅落成,东坡应邀前往祝贺,并书写“天远堂”匾相赠。元丰七年(1084)年,东坡再次…[详细]
劳坪五显庙位于三合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为一座两重四合院落。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单檐庑殿顶,穿斗木构架。山墙、前檐由土坯泥墙围合而成,于前檐明间、次间开寺门,明间为石砌方门,次间为石券拱门。面阔3间共30米,进深3间共8米;戏台与山门相连,背靠山门面向观音殿。单檐歇山顶,分上下两层,上层为舞台,下层为寺庙出入口。平面呈正方形,面阔3间共10米,进深3间共10米…[详细]
黎氏大公祠即余庆堂。位于乐从路州。据碑刻所述,建于明朝崇祯庚辰(公元1630年)仲夏,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和宣统元年(1909年)先后重修过,至今仍保存得较完整。坐西北向东南,三进两廊一后院,分左、中、右三路。总面阔29米,总进深49米,占地面积1029平方米。单檐硬山式建筑,白石墙脚,天井用白石铺砌,檐柱采用白石,金柱和角柱均采用东京木,屋檐下和天井滴水檐边用柚木刻有花卉、人物图案板画。…[详细]
黄竹岭贺子珍故居位于江西永新县烟阁乡黄竹岭村,始建于清晚期,系一幢米黄色的干打垒结构建筑。贺子珍于1904年在此出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贺子珍父母携全家迁居永新县城,开设“海天春”茶馆维持生计。后贺子珍一家相继参加革命。井冈山斗争时期,贺子珍及其兄妹曾回到这里,带领群众开展革命活动。黄竹岭村风光旖旎,村前屋后,山青水绿。黄竹岭村并不大,几十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谷中。井冈山失守后,国民党反动…[详细]
山下郎石板仓遗址位于黄岩区江口街道山下郎村朱砂堆山下。遗址占地面积15000 平方米以上。内有 26 处被开采过的采石仓遗址及十个洞穴。长期以来得雨露浸浴,积一泓碧水,形成洞连洞、池连池的自然景观。从遗址顶朝下看,似一口口巨井;由下往上看,近百米高的头顶只能见一方蓝天。据山下郎村长者回忆,祖辈口中流传,该采石仓自明代开始开采石板,至今已有400 多年历史。数百年来一直都在不间断地开采,此地岩块质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