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游击纵队后方医院遗址位于海曙区章水镇低坪村上横自然村东南面王蛟屋山岙内,据老革命回忆,约设立于1948年。该遗址四面环山,南侧一条小溪自西向东环绕而过,北侧为王蛟屋山,主体坐北朝南,共分三个部分,由西向东依次厨房、手术室、住院部,4层地基,高差分别为0.7米,1.8米,0.5米。原建筑由当地竹木搭建,地面以竹席铺地,废弃后主要作为林地使用。 据老党员张国庆介绍,后方医院所用医药均由地下党员从鄞…[详细]
彭昱尧故居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镇隆镇周塘村长乐岭屯简介:彭昱尧故居,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向南,宽17.7米、深12.4米、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为清代三叠堂建筑风格,正座接前厅通后座。瓦木盖顶,前、中、后座周边用青砖砌墙。正座外墙用青砖砌墙,厢房用土泥砖砌筑。前、后座用土泥砖砌墙。因后裔已搬出多年,院落部分有损,主体结构尚较好。彭昱尧,字子穆、号兰畹、阆石山人,清道光二十年(1…[详细]
总觉流徽位于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王兰村中下村民小组,为连贯故居。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是连贯之父所建,门额屋名曰“总觉流徽”。该屋背靠小山墩,面朝西岩山,门前有一个池塘,为二进二横院落,坐北向南,面阔三开间,砖石木结构,硬山顶,清水脊,阴阳瓦面,总面宽24.1米,总进深15.8米,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建筑面积318平方米,共有15个房间。右侧横屋山墙两沿,有花鸟彩绘装饰…[详细]
沙柳河遗址 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县城南沙柳河东岸,这里以沙柳河桥为界分桥东与桥西两处遗址。桥东遗址坐落在沙柳河乡红山村西部的沙柳河岸边,南临刚察至天峻公路,西北为水文站,北为村庄,东靠刚察县油库。遗址面积约160×60米,文化堆积厚约30-100厘米。遗址西南部在修筑公路时取土被挖去约40×40米,并形成大坑,大坑周边断崖暴露有灰层、灰坑,灰坑中夹有大量的陶片、杂骨、鱼骨,靠沙柳河岸边还暴…[详细]
一龙井又称方井,建于明嘉靖戍申年(1547),井栏外方内园,青石质,栏长0.74米,栏宽0.54米,井高0.54米,井口直径0.34米,南侧有阴刻草书体马一龙手迹,约60字,介绍凿井的时间和意义,井壁平砖圈砌。据说,该井原位于马一龙宅前。2000年7月6日溧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马一龙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农学家、文学家,字应图,号孟河,嘉靖丁未科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国子监司业,后以母病归…[详细]
后殿廊桥位于华舍街道华舍村,据查证为清代建筑,由后殿庙和廊桥二组建筑组成,硬山式屋顶,阴阳合瓦,总占地面积155平方米。廊桥系单跨石梁桥,平面呈“凹”字形,东西走向,横跨庙前江,桥面由木板南北向并列铺设而成,其南侧置石栏板,同时,桥面板下东西向铺有数根木头,以承托桥面;桥面上建有桥屋,面阔三开间,前半架为走廊,后半架设佛座,中间格扇门、格扇窗相隔;桥屋梁架为五柱七檩,设中柱,其中过廊为双步、单步廊…[详细]
南菁书院碑刻位于澄江街道人民中路135号南菁高中内。南菁书院是清代书院之一,清光绪八年(1882年),江苏学政黄体芳所建。清兵部尚书、两江总督左宗棠奏拨长江水师京口、游击协镇两署故址及白银贰万两协办书院。书院命名取朱熹名言“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之意。学生学习经史辞章,兼习天文、算学等。刊有《皇清经解续编》一千四百三十卷及《南菁丛书》、《南菁札记》等书籍文献。清末,她是江苏全省的最高学府和教育中心。…[详细]
周村汉墓群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东华乡周村及北面果林、水田中简介:该汉墓群位于东华乡周村屯与东平圩之间,距县城15公里。为一处汉代古墓群,1987年8月发现墓群由大小不等的九座墓堆组成,排列位置呈椭圆形,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九座墓当中,有七座较大。周村大榕树下有一座,封土堆高2米,直径约10米,白屋有一座,封土堆已平毁,已辟为水田,东华乡东西各一座,距东华乡东北角200米处有…[详细]
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又字融斋,晚号寤崖子,清代兴化人。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经学家和文艺评论家。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值上 书-房,咸丰皇帝十分看重,御书“性静情逸”相赐。同治三年(1864)任广东学政,两年后(1866)辞归受聘上海龙门书院。刘熙载著述丰厚,尤以《艺概》影响最大。《艺概》分文、诗、赋、词曲、书、经义六部分,对各种艺文体裁的历史演变和历代名…[详细]
傅宅(傅乾月房),原为汪伪上海市长傅筱庵故居。建于1922年,为典型的民国时期中西合璧优秀建筑。1999年被公布为宁波市“十佳”近现代建筑。2000年12月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傅宅,座北朝南,占地面积2008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二层框架结构,5间2弄4厢房,走马楼四合院,外观带有欧式古典风格造型。两边较高的硬山顶,有法国路易十三式样的印迹,中间大门和边门的石式较为复杂。一层和二层…[详细]
夏思恭祠位于渔行大街20号。元朝末年,泰州白驹场盐民张士诚起义,于1353年3月攻下泰州。战后泰州城到处断墙残垣,张士诚让夏思恭到城北宋代的堡城处重筑新城。1364年10月朱元璋命大将徐达、常遇春从大江口和扬州分水陆两路向泰州进发。泰州守将严再兴、夏思恭被迫退守新城。同时,张士诚急令淮安守军援泰,被常遇春打败。张士诚又派水军兵船400艘出大江援泰州,因水浅难登陆,未解泰州之围。夏思恭、严再兴率众坚…[详细]
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石鼓村民委员会石鼓村内。建筑坐西南向东北,由照壁、门屋、东西厢房、过厅、东西书房、正殿、东西耳房及厨房组成“走马串阁楼”四合院,占地面积1387平方米。照壁,原照壁已毁,现存照壁为20世纪90年代新建,仿牌楼式砖混结构。长9.7米、宽0.84米。门屋,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9.21米、进深2.05米。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各2开间,通面阔7.5米、…[详细]
永年桥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东偏南10°),青石、花岗石混砌,其中桥身为青石,桥面、台阶、拱券为花岗石。桥通长13.85米,桥面长1.65米,中宽2.8米。桥孔净跨4.20米,矢高2.70米。西坡长5.6米,堍宽2.87米,西侧下枕石长3.30米。东坡长5.70米,堍宽2.90米,东侧下枕石长3.43米;平堍长1.96米,平堍上宽3米,趟石宽0.47米。桥面有旋涡纹…[详细]
九孔桥位于曲靖市沾益区西平街道浑水塘村北500米处的九龙山河谷内。桥东西横跨于珠江干流南盘江上。桥为石灰岩青石拱券纵联砌置,共9孔,无护栏。桥面平直,全长84.5米、宽6米。桥孔根据河道水流大小而设置不同跨径,大小不一。最大孔在东端主河道上,跨径3.7米;处于水流较小、地势稍高的河滩上的桥孔较小,孔跨径仅2米。为减少水流冲刷阻力,桥墩迎水面均呈三角形状。桥东西两端立石灰岩质地建桥碑各1通。碑文字迹…[详细]
曾源故居位于和平县大坝镇鹅塘村。曾源(1917~2008),原名曾镜湖,和平县大坝镇人。1938年10月在中山大学入党。早年,曾任中共和平县委书记,东江纵队第六、第七支队政委,护航大队政委兼惠东县委书记,大亚湾人民抗日自卫总队政委。1945年9月任东纵主力第三支队政委,率部挺进九连山开辟游击根据地。1946年6月,随东纵北撤山东烟台。1949年9月南下,任两广纵队第三、第四团政委,独立师政委。建国…[详细]
吴家岭吴家宅院位于汾西县永安镇吴家岭村,时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占地面积653.76平方米。坐北面南,二进前后院布局,现存大门、、二门、正房、前院东西厢房、后院东西厢房。前院东、西厢房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后院正房和东、西厢房均为二层楼阁式建筑,正房下层东西两侧均设有石梯可登上层,上下均砖窑5孔窑。吴家岭吴家宅院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因与吴家岭1号宅院、吴家岭2号宅院、吴家岭3号宅院…[详细]
包公庙位于黄茅镇洪炉村铁山界,距县城58公里,与湖南浏阳接壤。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乾隆庚子年(1780年)重修。嘉庆年间(1796~1820年)又由浏(阳)万(载)士民募款扩建,置有田产。庙坐北朝南,穿斗式砖木结构,三进,17间,面阔9.34米,进深31.76米,占地面积约312.52平方米,硬山顶,脊饰宝葫芦。侧山花板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一檀径。山花板上绘有花草,三面的风火墙高达12米…[详细]
马巷城隍庙马巷城隍庙位于同安区马巷镇同安第二中学南侧100米处。“城隍”本是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后来演变为神,“城隍爷”成了城市的保护神。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于洪武三年(1370)下诏天下府、州、县都要建城隍庙,县一级的城隍为“显佑伯”。同安县的城隍庙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马巷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设“厅”,直属泉州府。嘉庆十二年(1807年)迁此重建。建国后曾作同安第二中学学生宿舍,1989年…[详细]
秦台遗址(又称秦家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曾出土铜器,文化层距地表不足1米,厚度1.5米左右。遗物有商周时期的陶鬲、灰陶罐、粗把豆、陶纺轮、石镰等。经鉴定为商周遗址,1992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秦台是建筑在遗址上的一座古墓,夯土层明显。次冢传说纷纭,一曰:商丘冢,二曰:梁王冢。两千多年过去,秦台在寂寞中逐渐荒芜,几乎为人所遗忘。不知从何时起,这里成了狐獾生存的乐园,台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