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迪口梅岭江老魏烈士墓

迪口梅岭江老魏烈士墓位于迪口镇下房村梅岭自然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下房村梅岭自然村平路下山西侧山腰,坐东北朝西南,呈小“八”字型,碑高为0.6米,宽0.4米,墓两侧壁以方砖水泥筑砌,石碑上碑文竖式楷书“革命烈士江老魏墓”,立碑时间1953年12月重修,立碑单位建瓯县人民政府第六区公所。据当地老人介绍,江老魏生于1916年,1933年参加红军,曾转战古田等地,由于病重,19…[详细]

松山革命烈士陵园

松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鼓一村。这里长眠着革命烈士叶凯和王则炎。叶凯烈士,男,鼓山镇后屿鼓一村人,生于1909年6月11日,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中心市委代理书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中国工农红军闽东13独立团政委、中共罗源县委书记等职。1935年农历九月十三日被国民党-派惨杀,壮烈就义,牺牲时年仅26岁。王则炎烈士,男,鼓…[详细]

天峰塔

天峰塔,位于奉化市西坞街道亭山村,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峰塔,始建年代不详,系六角单层石塔,高6.40米,无基座,直接建于山顶巨石上。塔底部周长8米余,塔身高4.08米,由十五层斜面条石叠砌而成,每层六面,每面三块,左右两块占他面共有,排列整齐。每个斜面在塔的底部宽1.40米,到塔的顶端宽仅0.53米,上边宽度几乎是底层宽度的三分之一,收分很大。塔身上半…[详细]

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黄沙小学)

黄沙小学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惠东县安墩镇黄沙村黄沙小学。其建筑物为三合土泥砖瓦木结构,白墙灰瓦硬山顶为主的“上三下三”普通围屋,始建于1939年,1940年落成。当时是黄沙小学的校舍,有教室5间、教师宿舍2间,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1948年12月下旬至1949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为了贯彻在解放战争期间建立巩固的大块根据地,把游击战争推向新的阶段的指示,由粤赣…[详细]

郧西县革命烈士陵园

【郧西县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旅游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郧西县城以北三公里,这里长眠着陈(赓)谢(富治)兵团4纵12旅的黄君才、付金贵等24位烈士。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现已建成由烈士陵园和传统教育纪念馆组成的红色教育基地。陵园以24座烈士墓为基础,墓前建有雄伟的纪念碑。场地实行层面开发,主层是24座烈士之墓。传统教育纪念馆在材料上,使用了比较流行的KT板和钛金板;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立体和橱窗式…[详细]

南岙、山厂古墓葬群

南岙、山厂古墓葬群,位于奉化市西坞街道南岙村、山厂村,1987年11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岙在白杜以北约两公里处。从南岙开始沿着金巍山脚向南,一直到山厂,在一块纵约两公里深、宽约两百公尺的狭长坡地下,埋藏着众多的古墓,称古墓葬群。这里曾经有过几次古墓葬的正式发掘。1973年山厂梁天监墓的发掘,出土了不少青瓷。1978年南岙一座有“熹平四年”纪年砖古墓的发掘,出土了青瓷…[详细]

马文仲故居

马文仲故居位于师宗县葵山镇黎家坝村委会大新村村中。建筑坐北向南,沿中轴线由照壁、垂花门、正房、东西厢房、耳房组成“前照壁、后花园三进式”封闭四合院,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原建筑前院及照壁、大门花台、后花园已毁,现存中院和后院保存完好。建筑除耳房外,所有房屋均为3开间两层楼房。垂花门(倒座),建于高1米的6级石质台基上。单檐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一楼一底。5开间,通面阔18.9米、进深4.2米。…[详细]

中共克音河火车站党支部旧址

绥棱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克音河火车站党支部旧址位于绥化市绥棱县绥棱镇西侧绥棱火车站处。中国共产党在绥棱的早期活动始于1930年,并于同年建立了第一个党的-组织—反帝大同盟。与此同时,中共满洲省委派中共党员全大一到绥棱等地深入基层发展党的组织及抗日群众组织。1933年,中共海伦特支指派兰志渊来到绥棱县境的克音河火车站(今绥棱火车站),秘密开展党的地下活动,发展壮大党的组织。1935年上半年,铁路工人…[详细]

红星新村杜宅

杜宅位于市区勤工路147号,建造者杜桂生原为浙江绍兴人,精于机械加工,为厚生制造机器厂总机械师,并培养出常州最早的一批机械工人,解放后他们成为常州柴油机厂的技术骨干。杜宅为二进五开间民国早期建筑,第一进正门为石库门,门上有雕花图案,窗上有各种图案,罗砖铺地;第二进为二层楼,民国式长窗和门保存完好,是常州民国时期优秀建筑代表之一,二进之间为一大天井,青石铺地,每进东西各有厢房一间。2008年2月26…[详细]

古大存革命活动旧址(叶庐)

古大存革命活动旧址叶庐位于梅州市大埔县桃源镇新东村冬瓜坪。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罗氏十三世荣叶公所建,二进二横院落,下山虎布局,坐南向北,面阔三开间,面宽22.6米,进深10.8米,占地面积约244平方米,建筑面积234平方米,共有12个房间,6个厅,土木结构,石基夯墙,硬山顶,横屋山墙为悬山顶,清水脊,灰瓦面。大门石质门框,门额书“叶庐”,门联:“叶浓荫下枝孙茂,庐映祥光舍第辉”。古大存在大埔开展…[详细]

塔下寺革命烈士亭

塔下寺革命烈士亭位于永州市蓝山县城东塔下寺西北角的丛林内。1949年随着全国解放的脚步日益加快,但仍有一小撮国民党反动派负隅顽抗。是年冬,国民党湖南保安军第1师师长谢声溢率残部来蓝山,国民党交通警察总局东南办事处主任王春晖率交警第4、14、17、18总队也尾随而来,组建了“湖南军政委员会”和“-救国军”。1949年12月5日我中国人民解放军46军136师奉上级命令攻克县城,解放蓝山。在这次战役中解…[详细]

燕喜牌坊

古朴深重的燕喜牌坊竖立在燕喜亭北侧约二十米,它是原燕喜书院的大门(燕喜书院创办于清朝的光绪年间,是燕喜中小学校的前身,而燕喜中小学校后来并入了连州中学),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校长杨芝泉主持兴建。牌坊中门顶上绘有原燕喜中小学校校徽。校徽为平顶三角形,里边上部画有巾峰山轮廓,下部有通心美术字“燕喜”二字。校徽为书画家杨芝泉所设计。校徽右侧有一“燕”,左侧有一“喜”。牌坊右门的顶上有“戈飞”二字…[详细]

茶活苏区反“七县会剿”战斗遗址

茶活苏区反“七县会剿”战斗遗址位于龙川县上坪镇茶活村。1932年8月,广东军阀陈济棠令一主力团,会同龙川、兴宁、五华、平远、寻乌、定南、和平等七县的地方武装共五千余人,配以多门火炮疯狂“围剿”五兴龙苏区上贝浮联区铁龙沙坪乡苏维埃政府(即茶活苏区)。上贝浮联区苏维埃政府区长黄清鼎和铁龙沙坪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黄正卿,率苏区军民奋起反击。一面令熟悉地形的游击中队长钟其(茶活村人)率队掩护群众撤离到企壁寨等…[详细]

袁醴庭墓

袁醴庭墓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六陈镇邦机村四芽屯鹿鸣岗西北面半坡岭上简介:该墓位于平南县六陈镇邦机村四芽屯鹿鸣岗西北面半坡岭上,距县城40公里。该墓坐东南向西北,墓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砖坟,墓葬堆直径1.5米,高1米。起墓墙,青砖绕砌,墓碑镶于墓堆后墙正中,坟前砌墓门,长方形,长5米,高1米,亦用青砖砌成,坟前草坪开阔,可容纳百人拜祭,碑高184厘米,宽43厘米,厚17厘米,字…[详细]

孝丰革命烈士陵园

孝丰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安吉县孝丰镇城东。建于1984年6月。1988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孝丰革命烈士陵园占地64亩。主要由烈士纪念碑、烈士公墓、纪念馆、粟裕大将铜像、将士英烈亭、垂芳亭、红军亭、忠魂亭等纪念设施构成。其中,新四军天目山反顽战役纪念馆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三个展厅,通过400多幅图片资料、100件实物…[详细]

(夏王村)石狮(一对)

石狮(一对)位于金坛区直溪镇吕坵村委夏王村东首河东30米,原来为王家祠堂的守门狮。门是进出房屋的必经之处,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人们认为门饰是有灵性的,对大门的装饰极为重视。守门石狮的诞生和古人对大门的重视有着不可割舍的内在联系。石狮不仅用于装饰建筑物的门面,也蕴涵着镇守大门,已达到辟邪纳吉的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明清时期,民间石狮艺术得到空前发展,守门石狮大量出现在…[详细]

张家港香山寺

坐落于香山东南之巅,约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江南七十二大寺之一,历史上有“佛门圣地”之称。历史的沧桑,原寺早已湮没。后在原址重建,并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现寺内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天王殿、大雄宝殿前后左右种有各种树木、草坪,四季鲜花怒放,环境宜人。各殿堂层层叠叠,从各方向看均煞是雄伟。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于1994年底建成。山门建在香山老虎背中腰海拔125米的山坡上。山门上方…[详细]

牧斋院

牧斋院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漕桥杨桥村老街(北街)38号。牧斋院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后裔朱牧斋的宅院。今有清代建筑砖木结构硬山式3进房屋,占地面积525平方米。头进坐东朝西6楹平房1间,大门为老式店铺排门,由北山墙中间开门进入天井、第二进等,山墙上筑门楼,门楼砖雕已毁,但门框下尚存浮雕有菱形方胜的青石阶沿石,天井东南角尚存一口古井;第二进7楹3间高敞大厅平屋,较破败,但月牙穿枋留有晚明风格;第三进6…[详细]

半扎桥

半扎桥位于汝州市蟒川镇半扎村。年代为明。 2016年1月22日半扎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半扎桥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蟒川镇半扎村东,南北横跨在万泉河上,为两孔石质拱形桥梁。在万泉河床的岩层上,用长方形毛石垒砌“圭”形桥基,南、北两侧的桥基则利用两岸的岩石作依托修筑,与河床上的“圭”形桥基相平,形成支撑点,然后砌拱。桥拱跨度均为3.75米,拱高1.8米,砌拱用内凹外弧、制作规则…[详细]

金坛城墙遗址

金坛城墙遗址位于金坛区金城镇华罗庚公园内。在中国古代,城墙往往承担着一种守家卫国的责任,金坛建县始于隋大业十三年(617年),筑城池始于唐长寿元年(692年),当时的县城位于县域的中部偏东,最初只是在县城周围建了一道土墙,周长七百步(约1050米),高一丈五尺(约4.5米)。至宋太祖建隆年间,城墙年久失修,已毁坏殆尽。金坛的古城墙始建于公元692年,初建时为土墙,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为了抵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