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佛教居士林地处宁波市区中心,坐落于月湖柳汀之上,风景幽雅,瑞气霭林,林地面积一千七百馀平方米,林内诸座殿宇庄严巍峨,为居家信众礼佛修持清净精舍。宁波佛教居士林原址,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初为家祠。元泰定四年(1327年)改为驿馆,后又称为“玄坛殿”(财神殿)。及至辛亥革命(1911年)前后,由鄞县边文锦大居士发心捐资,始将佛教居士林从南门原址迁至现址,建立大雄宝殿、西方…[详细]
闽粤赣边纵队旧址(慎德堂)位于高陂镇西陂村,年代为1949。闽粤赣边纵队旧址(慎德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坐西朝东,土木结构,通面阔19.84米,通进深22.33米,占地面积443.2平方米,建筑面积589.6平方米。两进三落廊院式带右横屋,中轴线上自东向西依次为半月形池塘、雨坪、门厅、天井、中厅、天井、正楼。正楼高2层,碉楼式建筑设计,单元式房间布局。每层设4间1厅1楼梯。…[详细]
阳川县古城址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思介乡相塘村小江东面岸边50米处简介:该古城址位于平南县思介乡相塘村小相思屯相思江岸边50米处的白竹表,距县城14公里,面积约5000平方米。旧阳川县城为普通集市,由普通集市衰亡为废墟。文物普查发现所采集到的瓦砾大都是唐代大板瓦、釉陶实心足碗,各种彩釉碗罐破片以及宋代黑陶衣陶器破片,还有水波纹陶片。无城墙残基,无护城河。当地村民在废墟上种作物还经常…[详细]
李敏活动地旧居位于海曙区龙观乡李岙村的中部,为一间民宅。根据建筑形制及风格判断,建筑为清晚期建造。主体坐西朝东,合院式,由正厅及南厢房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94m2。正厅为重檐硬山顶楼房,面宽四间,进深六柱八檩,穿斗式结构。廊间梁架为月梁,底部两侧雕卷草纹,檐柱柱头施牛腿雀替,牛腿上雕缠枝纹。南厢房为单檐硬山顶平房,一开间。这座住宅的主人为抗战时期三五支队的一个老游击队员洪瑞泰,如今已87岁高龄。…[详细]
楼脚民居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城街道办事处石围社区居委会楼脚。明末清初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一路四进,依地势逐级升高,面阔13.1米,进深37米,面积485平方米。硬山顶、龙船脊、平瓦,龙脊镬耳封火山墙,水磨青砖墙、麻石脚,内凹肚门,两厢檐口贴塑海浪花,素胎瓦当、滴水。头门小屏风,大天井两侧有台式庑廊,用瓜柱5架梁,柱上加刻斗,两庑和第二进厅前共有四块红石雕花拦板,门厅后墙用木雕花窗。第二进官厅三…[详细]
狮子庙狮子庙(又名狮子名山)位于大湾镇狮子头村公路桥头,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整座建筑保存较好。该庙坐东向西,面临泷江(南江河),由前殿、正殿、后殿、拜亭、配殿、廡廊、月门、厢房等组成,主体建筑为台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主体建筑内外均有精湛的木雕、灰雕、石雕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的壁画、脊饰别具一格,是双层装饰,首层脊饰塑有…[详细]
白衣皇宫庙碑为明、清之际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王沟镇李胡集村中心路东旁,庄里南北路上,王广爱门前北侧。李胡集村位于丰县西部,属黄河冲击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南沙北淤,中间是两合土。地势高亢,地面高程一般在42—44米之间,西部略高于东部。境内有东西走向苗城河、白依河、太行堤河三条河流,南北走向的三联干河,二支河、苗城河经过开挖已形成苗城河水库,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详细]
范春园墓位于海曙区集仕港镇山下庄村上河头自然村,墓向西方,墓丘呈椭圆形,封土直径3.4米,高1.27米。墓面总宽4.63米,上下共分三层,由基座、墓碑、碑前挂件组成,墓碑长2.22米,高0.72米,上镌“春园范公寿域”几个大字,由原广东省政府主席谭延闓所书,碑首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长3.22米,高0.83米,碑首中部上 书“山高水长”四个行书大字,四面以卷草纹收边,上部为双龙吐蟾挂件,两侧另设两组…[详细]
广德桥位于青阳镇新安村西北,又名潘路塘桥。始建于明朝,清雍正六年(1728)重建。广德桥为单孔石拱桥,全长18米,净跨为6.7米,桥面宽3.4米,拱顶高程6.7米。广德桥用青石彻筑,间夹花岗岩,桥面有花岗岩石阶48级。有桥名“广德桥”,“大清雍正岁次戊申建造”石刻。新安村原属桐岐镇,后与青阳并镇。桐岐所在地原为芙蓉湖一隅——马家湖,有湖田七千三百亩。北宋以后,历代官府在这里开堰设闸,断流促淤,初步…[详细]
纪念碑位于澄迈县美亭旧墟西边1公里处,离金江12公里,有水泥公路直达。1995年4月22日建成,占地面积1656平方米,建筑面积212平方米。纪念碑坐西南向东北,碑高8米,底座宽2.8米,碑座高1.3米。碑基平台四周有护栏,为长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碑前一条约2米宽,100米长的水泥小道直通公路。碑身正面刻着“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碑”,背面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登陆部队在美亭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详细]
焦家老宅位于杨舍镇向阳弄57号,由工商界人士焦履瀛、焦载舟兄弟于民国早期建造。整座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四进,前三进为平房,硬山式砖木结构,最后一进为五间二层砖楼。宅门为金山石条门框,门面上饰有乳丁纹,门框两肩有一对称云雷纹饰,各进厅堂前有天井,地铺侧砖,有纹饰,砖青色,大小整齐。第一进房为五间平房,硬山式砖木结构,进深七柱,中间对堂门6扇,素面,各间平房用木板分隔,后门门框为金山条石所制,门后…[详细]
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海曙区集仕港镇后屠桥村,1994年11月18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是为纪念1944年4月后屠桥战斗中壮烈牺牲的陈行知等37位革命干部、战士而建造。1944年4月,我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四中队转移至后屠桥宿营。由于伪保长告密,受国民党数百名顽伪军两面夹击,游击战士奋起还击。终因寡不敌众,除3名战士负伤突围,其余37人壮烈牺牲。1951年,党和人民政府在烈…[详细]
时代:清代类型:古建筑地址:江西安义县东阳镇云溪印背村简介:印背门坊群位于江西省安义县东阳镇云溪印背村,清道光二十年建造,属村庄门头,由总门坊、侧门坊、耳门坊连接门坊间的围墙和内门坊内屏壁、麻石路面等组成。该建筑坐南朝北,总门坊明戊申年由忠恕公建造。制“云溪世第”挂于门坊上,古朴典雅、雄伟壮观,至清治丁巳年,正大门基脚裂缝,其孙子进行了维修,更有从贫寒而登入进士的彭斗山,在清道光二十年,兴办义学、…[详细]
营盘村李家官井位于富源县城东门社区第四居民小组营盘村内。井为圆形竖井。井口径0.59米、深7米。井壁四周用不规则的石块支砌。井栏石为一整块青石打制而成。井口沿内壁四周密布井绳磨痕凹槽,最深者达3厘米。据清光绪《平彝县志》记载:“李家官井在城中街李姓宅内。凿自前明。李氏世袭卫官。时地势虽高,井泉不涸。”可知,李家官井开凿于明代早期,井名因明代平夷卫(今富源县)“武官衙门”李氏为世袭卫官而得名。井为富…[详细]
粟坝围屋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石峰村。据《蕉岭县志》(1992年10月第一版)记载,建于清代。清嘉庆年间始建第一围,1943年建第二围,1954年建第三围。1990年重修。坐西向东。由泮池、外大门、围墙、堂屋、横屋、花胎、围龙等组成,为两堂八横三围龙布局,通一进五间,总面阔91米,总进深77.2米,共计房舍221间,占地面积约702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242平方米。悬山顶、灰瓦面、沙灰夹…[详细]
蔡氏大宗祠建阳蔡氏梓里,自唐至今已有1100余年。它坐落在麻沙镇水南村,原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座古建筑。二00三年进行全面翻修。宗祠大门保持原有的砖砌古门,书匾蔡氏大宗祠,大门两边红墙上浮嵌钛金镀制的由南宋理宗皇帝为表彰蔡元定、蔡沉著书有功而御书的西山、庐峰巨字。用细石砌成的石阶直通九贤堂。正中建大红色的龛楼,内放蔡氏九贤雕像,两边桂木制柱联曰:图衍九畴,通易象春秋,天道人道九贤相继;书兼四代,朔商…[详细]
胡锦昌宅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小河街北村委后街,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所建房屋院落保存规整,小巧精致,是常州优秀乡土建筑代表之一。2011年1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胡锦昌宅现存房屋二进,均为三开间,坐北朝南,均一层,为硬山造砖木结构,总进深24.7米,面宽11.2米。大门斜开,有取风水之意。第一进清式方格长门窗保存完好,青砖铺地,清式八仙桌在房屋中间,长条几按原样摆放,…[详细]
位于陆良县板桥镇石坝村委会东北600米处普山河下游。坝占地面积137.6平方米。石坝为石灰岩条石筑成,坝成弯弓形,弓背向下游。坝全长41.7米、高2.25米、底宽3.2米、顶宽1.7米。筑坝石料大多数为长0.8~1.3米、宽0.4~0.6米、厚0.3~0.5米方形石块。修建石坝时,没有开挖地下基础,直接在河底的石灰岩基岩面上砌筑,用石灰膏捉缝。坝南岸有2道闸门:一道为溢洪道,另一道为用于引水灌溉。…[详细]
连和县人民政府旧址位于和平县青州镇山塘村。1947年3月中旬,中共九连工委严尚民、魏南金、钟俊贤从香港到九连地区传达香港分局关于形势任务和恢复武装斗争的指示后,部队战斗力不断增强,解放区、游击区不断扩大。和西、和东县委按九连工委关于抓紧建立人民政权的指示,建立了一批乡、村人民政权。1949年1月1日,连和县人民政府在青州山塘成立。上属九连地委领导,下辖和西地区及连平忠信、上坪、大湖及惠化等乡镇。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