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罗平县钟山乡狗街村委会原罗平县第九中学内。旧址建筑坐南向北,占地面积440平方米。建筑建在高1.6米的石基上,为单檐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青灰筒板瓦屋面,现存4间。通面阔18米、进深7.5米。东数第3间现存8级老式台阶。第1至第7级台阶均高0.31米、宽0.32米,第8级台阶高0.11米、宽0.32米,台阶两边护条石长2米、宽0.22米。第1级台阶两侧高0.37米须弥座上置直径0.42米、厚0…[详细]
沙氏宅院位于富源县黄泥河镇新寨村委会小黑牛山村内。宅院坐西北向东南,单檐悬山顶穿斗式石木结构四合院,由前厅、正厅、两厢组成。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前厅,3开间,通面阔6.5米、进深3.5米。窗户均为雕花格扇窗。内墙墙面上绘有松、竹、梅、兰壁画;外墙墙体均由五面石砌筑,并绘有山水、花鸟壁画。前厅与两厢回廊相连通,回廊设“回”字纹木格护栏。护栏高0.9米。正厅,3开间,通面阔6.5米、进深4.5米。柱…[详细]
“忠烈第”民居位于崇仁县河上镇堂仁村委会其门村小组,民国时期建筑,直进一栋,堂后一天井,硬山顶穿斗式,马头山墙高6.6米,厅堂上方有0-。占地约280平方米。大门上方门罩缺失,石匾刻写有“忠烈第”三个大字。两边厢房木梁上均雕刻有花鸟等图案。据1990年版《崇仁县志》记载:戴用章(1862—1939),字文人,崇仁县唐剩村(今河上镇唐剩村)人,民国十五(1926年)年毕业于丰城县明德小学,民国二十年…[详细]
毛泽东旧居(晏田祠)位于虎岗镇虎西村,年代为1929。毛泽东旧居位于虎岗镇虎西村晏田祠,系虎岗赖氏总祠,建于民国初年,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砖木结构,坐西向东,单座带前廊式加两翼横屋。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池塘、围墙、天井、正厅,左右为横屋。歇山顶,山墙搁檩。1929年8月上旬,毛泽东偕夫人贺子珍等在粟裕的护送下,从上杭大洋坝来到虎岗,当时,毛泽东召集乡党政负责人、群众代表座谈,听取代表们的反映…[详细]
毛家宕毛坯石雕位于海曙区鄞江镇光溪村毛家自然村上化山东侧,约成于北宋末时期,原埋藏于毛家宕及其东和东北带的山宕宕渣内,被发现后集至现址安放。 这批毛胚石雕中,放置于最北侧的武将像雕刻最完整,仅人物下部未完工,全像高2.84米,肩宽0.47米;文臣像仅人物头部雕刻完成,较武将像略矮,高2.47米,肩宽0.47米;南侧武将像完成情况较差,仅面部雕刻完成,高约2.76米,肩宽0.50米;石虎与龟趺重叠安…[详细]
南门头大夫第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城街道办事处西区居委会南门头。清中期建筑,又称老大夫第,坐西北向东南,三路五进,面阔22米,进深47米,面积1034平方米。悬山顶,龙船脊,平瓦,修葺后多有改动。前为两推首。前围墙,开有小斗门,第一进围墙后有小地堂,推首外后又建围墙留外明堂,变为门内外有三围墙、三地堂格局。青砖墙,红石脚,绿釉瓦当,明堂红石铺地,墙体红石上有三层麻石,右推首有花格屏门小客厅,前有…[详细]
关帝庙始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建,有大门、戏台、殿及左右厢房等组成。大门牌楼式,戏台单檐歇山顶,内为螺旋式藻井,正殿面阔五开间深四间,前后廊。1990年重修,辟为文化商场。2004年再次修茸,与佛教居士林相通,成为佛教文化园,月湖景区的又一人文景观。…[详细]
西陂交通站旧址(世德堂)位于高陂镇西陂村,年代为1927。西陂交通站旧址(世德堂),也叫林氏下祠堂,清康熙十七年(1678)建成,坐西南朝东北,土木结构,单进廊院式,通面阔26.4米,通进深19.3米,占地面积580平方米。中轴线上自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半月形池塘、围墙、雨坪、天井、正厅。正厅单层,中央安放神龛供“第八代分基祖西湖公等先祖一脉神位”。悬山顶,山墙搁檁。北侧设门楼。一九二七年,“四…[详细]
朱洪山烈士墓与1952年初建,墓依山而筑,南临慈湖,这里明山秀水相映,苍松翠柏成荫。 朱洪山烈士,生前任中共慈溪县委委员,鄞慈县办事处主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后勤部副部长和留守处主任等职。他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新四军游击纵队北撤后,朱洪山同志继续领导群众进行对敌斗争,不幸于某日深夜,在鄞西遭敌包围而牺牲。其他如龚显、盛杏英、郑侠虎和王阿玉等四烈士,生前均在慈溪县一带从事革…[详细]
邳州市占城石屋寺始建于北魏,位于石屋山东麓,因寺后有石屋而得名。有关石屋寺的记载并不清楚,相传,北魏神龟三年(公元520年),有僧人云游观此山有“蛇道虎迹,鹤止泉涌”之胜,且有天然之石室两间,方圆丈许。其室内有巨石伸出,状似龙舌,鬼斧神工,遂依山建寺。明清两代,石屋寺不断重修。明朝末年,石屋寺有住持僧为人豪爽,富有正义感,因行动时好手执麻鞭,故称麻鞭僧。明亡后,麻鞭僧自缢于寺中,时人嘉其忠义,以礼…[详细]
邵家老宅位于余姚市临城村新邵家弄,清代晚期砖木结构建筑。原屋主邵氏,于上海经营生意。当地称为“新邵家”。该宅整体坐北朝南,前后四进,规模较大。前进门厅,后为正厅,穿仪门后为后楼与两厢所围之天井,后有罩屋。门厅硬山平屋,面阔五间。明间五架抬梁带前单后单,作正墙门之用。后正厅硬山顶平屋,五开间。内穿抬混合梁架,六柱八檩。前设檐廊,较为朴素。原前有两厢房,现已拆改。正厅后为一高墙,中开仪门,整体砖砌结构…[详细]
怀安相公庙,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石山西麓马尾道,面临大江,庙右下侧江边有块岩石高广平坦,闽江经此分南北二港。建于清代,占地1021平方米,庙宇坐东向西,木构,系由城隍庙、提统抚、天盛院三部分组成的建筑群。庙、庑、院并列,提统抚居中,城隍庙居左、天盛院居右,四周设风火墙。庙内佛像已毁。提统抚面宽三间,进深五柱,上为双坡顶。内有戏台、厢楼、大殿、后院,除戏台已被拆除外,其余原保存尚好。大殿面阔三间…[详细]
草茅庵,位于余姚市洪山乡余鲍陈村约2.5公里的山岗上。是一座较为典型的庵堂建筑,座东朝西,九开间木结构正殿,通面阔32.75米,通进深8.9米。抬梁式梁架,硬山屋面,系清末建筑。草茅庵是四明地区迄今为止保存较好,建筑特色较浓厚的一处宗教建筑。更是浙东革命斗争史上著名的草茅庵重建革命武装旧址。1947年5月上旬,中共四明工委在洪山乡孔岙召开重要会议,决定发动群众,建立武装。5月15日夜晚,由中共四明…[详细]
中共富岭支部暨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双门楼)位于高陂镇富岭村,年代为1928。富岭双门楼,位于永定区高陂镇富岭村第九村民小组,在北环路北边高坎面上、靠近山脚下。是富岭王氏第14代献玉公和第15代联萼公叔侄合建的大土楼。始建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主要由双鱼塘、双大门、双前堂、双中堂、后堂正楼、后花园及其左右横楼组合而成。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全楼共计楼梯36架,厅18个,房间108间。鼎盛时期,…[详细]
湖南营抗日战地遗址位于佳木斯市桦南县桦南镇奋斗社区城南四建公司院墙西20米处。1934年5月1日,民众救国军在前敌总指挥景振卿的率领下,攻打桦南县湖南营,遭到日军猛烈阻击,救国军伤亡惨重,最后撤到南城墙外一个小洼甸子里,但仍遭到敌人密集炮火的攻击。在形势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景振卿身先士卒,带领战士向敌人发起猛烈冲击,不幸壮烈牺牲。当时他身中数弹,鲜血淋漓,仍挣扎着站起来,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详细]
李赐凡故居位于宜章县迎春镇鹧鸪坪村,时代为清,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纪念性建筑。李赐凡故居,建筑占地面积为147.2平方米,为青砖青瓦的硬山顶马头墙四房三间古民居。1908年2月,曾任江西省军区司令员的李赐凡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现故居由李赐凡的侄儿李品社居住,保存完好。李赐凡,号汉亲,1927年入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4月上井冈山,1930年10月,任红四军第十师政委。参加了第…[详细]
溪头坤德石桥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丹竹镇赤马村溪头屯南面200米石桥河上简介:坤德石桥,位于丹竹镇赤马村溪头屯南面石桥河上,始建于清道光八年。用本地产的石灰岩条石彻筑而成,桥面铺页岩石板,桥为单拱,拱挎距6.8米,南北走向,长40米,宽3.8米,桥面距河床9米,桥南头10米处立有建桥石碑一通,碑石刻成殿堂式,碑文已风化漫灭,往南有一段页岩石铺古道,残长50米,宽0.5米。坤德桥是妇…[详细]
化城寺,在宜兴市和桥镇东横街东端,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明隆庆年间,暹罗国(今泰国)王子金地藏渡海择地九华山,曾在此结一茅草房留宿,故又称“茅庵”。清乾隆末年,觉明和尚募资建藏经楼,广增寮舍,改名为化城寺。咸丰十年(1860)遭兵焚,同治十三年(1874)复建大殿及东西配殿,光绪二年(1876)重建山门。化城寺现存建筑共三进,占地4000多平方米,第一进为天王殿,…[详细]
时代:1985年地址: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村东边的乞米石山。上凯岗是革命老区,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就发展了共产党员,建立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全村有32人参加抗日游击队。解放战争期间,该村吴宽、吴介盛、吴进法、吴亦阜、吴文显等七位烈士献出宝贵生命,有部份骸骨葬在这纪念碑内。纪念碑位于沙湖上凯岗村东边的乞米石山上。始建于1950年,座北向南,原是砂灰建造,与民间坟墓相似。1970年扩建,整座碑由底到…[详细]
位于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王家湾村。1935年2月,蒋介石调集陕、甘、宁、晋四省5万余兵力,向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4月上旬,陕甘边党政军负责人在甘肃南梁寨子湾召开联席会议,分析了红军主力北上陕北根据地后,陕甘边根据地面临的严峻局面。会议决定暂时放弃南梁,陕甘边党政军机关先行转移。13日,中共陕甘边特委由南梁荔园堡转移至甘泉王家湾村。在中共陕甘边特委的直接领导下,甘泉县洛河川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