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菁书院碑刻位于澄江街道人民中路135号南菁高中内。南菁书院是清代书院之一,清光绪八年(1882年),江苏学政黄体芳所建。清兵部尚书、两江总督左宗棠奏拨长江水师京口、游击协镇两署故址及白银贰万两协办书院。书院命名取朱熹名言“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之意。学生学习经史辞章,兼习天文、算学等。刊有《皇清经解续编》一千四百三十卷及《南菁丛书》、《南菁札记》等书籍文献。清末,她是江苏全省的最高学府和教育中心。…[详细]
浦洋上下台门位于茅畲乡浦洋村,坐东朝西,为明代建筑。分为上台门和下台门。其中上台门占地面积 6 平方米,台门宽 2.85 米,高 4.3 米,由两侧方形石柱、石门楣及石砌屋顶构成。门楣上方石板壁面两侧雕刻四组一斗三星斗拱图案。方形石柱前后置石雕牛腿,以承托石砌月梁及屋檐出挑。顶部由四块条形石板作横列并砌,其上施盖小青瓦。下台门占地面积 9.5 平方米。单檐坡顶。宽为 4 米,进深 2.34 米,高…[详细]
在大珠山主峰大砦顶北侧的一道山涧里有一座古寺,因以两块赫然而立的巨石为门而得名,距今1500余年,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诏重修。当年寺庙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东西两庑等建筑。石门右侧的巨石下有一清泉,水碧如玉,名玉泉,因此,人们又称石门寺为玉泉寺。后重修石门寺大雄宝殿和墓塔林。石门寺所处的环境十分优美。寺前溪流潺潺,溪畔有卧象石。稍远处,数峰亭亭玉立。寺东侧的“狮子峰”,西侧的山峰上有“倒坐观…[详细]
节孝亭位于海曙区龙观乡大路村村办公楼东侧,建于清道光年间,南北向,为歇山顶石构建筑,简瓦骑缝,屋脊两端饰有吻兽,面宽2.1米,进深1.26米,高4.5米,建筑面积约5.8平方米,檐下中竖雕龙“圣旨”匾额,下枋上从右至左有“道光四年十一月县学□,道光四年十二月各宪具请,道光五年十二月礼部汇题奉旨旌奖”等字样。两旁额上刻有监事官姓名。正方形亭柱四周围筑青石栏杆,柱上刻对联“一片冰心盟古井,九重丹诏勒穹…[详细]
宝安是广东较早建立共产主义组织的地区之一。1928年2月23日,根据广东省委的指示,中共宝安县委在松岗镇燕川村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9人。这次党代会后,宝安县委遵照会议决议,积极发展党员,至1928年4月,宝安县的党员人数已达280人。同时,宝安县委大力开展群众运动,成立抗租、抗捐、抗税斗争。1944年7月1日,东江纵队在松岗镇燕川村建立了第一个县一级抗日民族政权———东宝行政督导处。东…[详细]
大旺石山该遗址位于官成镇旺石村大旺石山和小旺石山上,大旺山东北面山边原洞口向东南面,现已被泥土覆盖。二普时在洞内采集到灰褐色泥土和螺壳、兽骨和打制石器、石片、石料等胶结物。在小旺石山北面1个洞穴遗址,洞口向西南,洞內呈葫芦形状,洞口高4米,宽1.5米,洞深约3米,内宽2~3米,面积约10平方米,靠近洞口的地方的表土被破坏扰乱,从扰乱的土层中采集到同灰褐色的泥土胶结在一起的螺壳、蚌壳、兽骨、炭屑和砾…[详细]
卓恺泽烈士墓,位于奉化市松岙镇山下村朱夹岙山,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卓恺泽(1905——1928年),奉化松岙镇后山村人。1919年入宁波省立四中,受“五四”运动影响,积极参加校内外的进步活动,加入宁波知识界的进步团体“雪花社”。1923年,考入华北大学,任学生会干部,编辑墙报,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8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为中共党员。曾先后编辑过《…[详细]
吴仕楠木厅,原址在宜兴市宜城镇白果巷,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仕楠木厅建于明正德年间,为邑人吴仕的私宅。吴仕,字克学,号颐山。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山西、福建、广西、河南四省提学副使,四川布政司参政等职。著有《颐山诗稿》十卷。楠木厅面北座南,北临西庙巷,南接白果巷,共有建筑三进。其中第一进于抗日战争中被焚。第二进为朱萼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其东…[详细]
戴表元墓,位于奉化市溪口镇岩头村三石岭南麓,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戴表元(1244——1310年),元代文学家,字帅初,一字曾伯,奉化榆林人。南宋咸淳年间中第十名进士,被朝廷封为建康府(今南京)教授。但好景不长,不久,南宋灭亡。他回到家乡,一面学种桑麻,躬耕田园,自食其力,一面仍孜孜不倦地从事创作。元大德八年(1304年),朝廷任命他为江西信州教授。任满后调作…[详细]
懋庐 座落在昆明 市东风西路吉祥巷,建于清咸丰八年(1852年)。是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房屋主人张懋弟,由此得名。懋庐 坐北朝南,为土木结构,硬山顶。“一颗印 式建筑”。正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西厢房大门两侧是青石砌筑而成的门柱,门柱上是券顶,顶上镶嵌横匾,曰“懋庐 ”。横匾上是三角顶装饰,这种西式门面与传统方正如“印”的四合院有机地结合的建筑风格,是民国时间昆明 流行的中…[详细]
武备乡校旧址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莱西市院上镇武备五村小学内。武备乡校始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是当时莱阳县20个有名的乡农学校之一。也是迄今保存较好的一座乡校。现存建筑前后两排,共二十余间,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形式取当地流行的平房式样,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办公设施。解放后学校作为武备中心小学使用至今。武备乡校的前院,现篮球场东侧有一处地下建筑…[详细]
长乐仙岐村位于漳港镇南部,濒临大海,海岸线长达6500多米,仙岐村别名凤岐,古时传说建城时,天上仙人过七境至此定居而得名。仙岐城楼,又名石梁焦山城,位于仙岐村村前,古属十五都管辖,这里地处海港要冲。宋人有诗云:“石梁大地临边境,陂展旗形最奇胜。”描绘这里通海要津。故明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驻舟太平港往返时,仙岐也是他活动之地。清知县载时望为加强沿海设防,保民安宁于嘉靖二十一年(西元1542),发动民…[详细]
营盘黃氏民居营盘黄氏民居,位于思旺镇花石村营盘屯,始建于清嘉庆年间,黃云俊出资建造,历时四年完工。民居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呈长方形,面宽55米,纵深36米,面积为1980平方米。主轴线建筑为四进,前座面宽五开间,二、三、四座为三开间,左右对称建廊庑,砖木结构,小青瓦盖面。前座为大门,明、次三间的瓦面略高出两开间的瓦面,悬山顶,正脊饰博古架,中间灰塑花鸟纹,门墙彩绘花鸟壁画,二座为三开间,抬梁穿斗组合…[详细]
中共五(华)兴(宁)龙(川)临委旧址位于龙川县霍山风景区大乙岩。1928年春,五华、兴宁、龙川的中共组织,执行东江特委指示,组织举行了“年关暴-动-”。3月27日兴宁党组织的刘光夏、蓝胜青率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团进攻下堡民团失利后,经叶塘并得龙川铁场桥头一带农民的支援,退守霍山。与此同时,五华及龙川鹤市暴-动-失败后的部分农军和党员骨干,亦陆续会合于霍山。国民党当局探悉后,便于4月3日纠集五兴龙三…[详细]
洪水湾古塘遗址位于海曙区鄞江镇它山堰村它山堰自然村东北部,距它山堰约500米,据《鄞县通志》记载,旧时曾于此置碶,宋淳祐三年(1243)秋在此筑堤,堤高二丈,阔一丈二尺、长十二丈、耗工372工,化钱87贯290文。宝祐三年(1255),制置使吴潜就其地置三坝,一濒江、一濒河、一介其中,后中、外二坝垫于江中,只存濒河一坝,称为“洪水湾塘”。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咸丰七年(1857)、民国十三年…[详细]
迪口徐坑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西面约2千米远的建瓯至迪口镇公路旁,1953年12月重修,坐偏西南朝偏东北,长7.5米,宽6米,高6米,朝向公路一侧,从左至右分立革命烈士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的合葬墓碑,墓丘顶刷水泥,墓用片石垒砌,左侧二级墓坪旁山腰种植数十年的枫树。三位烈士为土地改革时期被当地土匪…[详细]
都坡塔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安怀镇高茘村都坡屯南面500米的都坡公路旁简介:都坡塔位于安怀镇高茘村都坡屯,距县城9公里,为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塔,都坡塔原名五帝殿,俗名文笔,坐东南向西北,平面呈正六边形,占地面积20平方米,塔身通高8.93米,塔基用石砖砌,塔基高1.17米,拱形塔门用石砖砌,塔基上砌青砖,高5.46米,砖面至屋顶高2米。塔前后有圆形窗,支撑塔顶瓦面为伞形的杉木构件。中…[详细]
合溪采地交通站旧址(王氏宗祠)位于合溪乡采地村,年代为1929。合溪采地王氏宗祠,位于合溪乡采地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方形,土木结构,坐西南朝东北,通面阔20.4米,总进深16.3米,占地面积332.5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单进廊院式带前廊和右横屋。中轴线自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古道、围墙、半月形池塘、雨坪、前厅、天井、正厅。单层,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1929年…[详细]
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安市诗山镇山一村诗山公园内。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由南安县人民政府建于1965年9月,2002年春由诗山镇人民政府重修。纪念碑为石材结构,由碑底和碑身两大部分组成。碑的底座呈正五边形,五角边有圆柱,边长2米。碑身高4.08米,平面五边均雕刻“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纪念碑下埋葬着14位革命先烈的遗骸,他们分别牺牲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和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根据资料记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