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筹建处

1930年7月,中共江苏省行动委员会根据中央指示,决定以姚北开明乡绅费德昭的余姚纠察队(原为浙东人民自卫军)为基础,扩大革命武装,择时在三北一带举行农、盐民革命武装暴-动。 时任中共余姚县委副书记的-扃奉命,会同中共江苏省行动委员会的史济勋、中共余姚县委委员胡尧田二人与费德昭第四子费永思进行了接触。费德昭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思想激进。通过接触,费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成立了由史济勋、-扃、费德昭、罗…[详细]

五台山广化寺

五台山广化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庄村东南2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103.81米,南北宽132.27米,占地面积为1.28万平方米。据清《五台县志》记载,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现存建筑除文殊殿、大雄宝殿及耳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文殊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钟鼓楼、僧舍等,两侧又建有偏院,为五观堂、僧舍、塔、厕所等。大雄宝殿石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六…[详细]

五台山广仁寺(十方堂)

五台山十方堂又称广仁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杨林村营坊自然村内。坐北朝南,东西长57米,南北宽101米,占地面积5757平方米。据寺内石碣记载,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拨款予以维修,除斋堂、居士楼为现代建筑外,余皆为清代遗构。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献殿、大雄宝殿和如来殿(后殿),两侧为钟楼、鼓楼、配殿、斋堂及客房。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宽14.6米,深11.4米…[详细]

月涛寺

位于师宗县竹基镇抵鲁村委会小龙甸村东南1000米的月涛山腰。建筑于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下,依山势而建,坐东南向西北,原建筑分别由山门、前殿(子孙殿)、中殿(关圣宫)、后殿组成,中殿、后殿两侧均建有配殿及厢房数间。三大殿依次升级,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大殿,建于高约1.6米的13级石砌台阶的台基上,单檐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4.3米、进深11.2米、高7.5米。屋顶覆盖青灰筒板瓦。前檐…[详细]

明招寺

明招文化起源于东晋,鼎盛于南宋,传承于当代,是中国传统儒学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武义明招寺又名惠安寺、智觉寺,俗称明招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初年。县史记载,东晋“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曾孙阮孚,赴任广州刺史时,弃官于明招山隐居,晚年又舍宅建惠安寺。该寺至清乾隆年间奉敕改为智觉寺,为我省境内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到五代后唐时期,著名佛教建筑大师德谦禅师前来明招山开山聚徒,由此,明招寺成为当时影响全国的佛…[详细]

中共连江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遗址---关公亭

中共连江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遗址关公亭位于连江县城西郊玉泉山。1929年5月14日,中共福建省委全委会议作出关于《福建政治现状与党的工作总方针》的决议。决议分析了福建政治现状,对全省各县工作予以布置,同时决定:全省分为六个区,福州区以福州为中心,福州附近连江、长乐、福清……等县属之。此区工作目前先要注意植立福州工人运动基础,发展连江等县党的组织,注意这数县及福州四邻农-动,造成包围福州的形势。杨而…[详细]

黄河故道大堤

黄河故道大堤为始建于明代,所存段为清代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大沙河镇蒋庄村八大家南200米。蒋庄村位于丰县城南的苏皖两省三县结合部。丰黄公路从南北穿过,废黄河、大沙河东西方向分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解放前是沙荒茫茫的大沙河,经过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如今到处茂树葱茏,花果满树。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已形成了粮食…[详细]

源溪古戏台

源溪古戏台位于芦溪县源南乡源溪村的刘家宗祠内,相传建于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戏台是砖、木结构,砖上刻有“源溪刘黄公祠”模印。四根1丈2尺高的四方石柱,石柱前联刻有“作戏喜逢场家传乐事外平世,酬恩宏发愿人识丰年笑语声”;后联刻有“祈报本先民息蜡歙幽宜雅乐,和平依古调清歌妙舞答神底”。整个戏台进深2丈长,2丈宽;左、右马门演员进、出处,宽5尺2,右侧门(放道共处)宽3尺3;后台(化妆室)进深…[详细]

五台山七佛寺

五台山七佛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庄村东约250米。坐东朝西,东西长80.71米,南北宽179.12米,占地面积为1.45万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清《五台县志》记载,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建。现存七佛殿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华严三圣殿、七佛殿,两侧为耳殿、配殿,近年来在主院北侧又新建韦驮殿、文殊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和僧舍,南侧又新建七佛塔及偏院一座。七佛殿石砌台基,宽12.…[详细]

龙华寺

龙华寺级别:县级时代:清代地址:位于桂平市西山的半山腰上保护范围:以寺四周外檐滴水范围内为保护范围。建控地带:整个西山风景区属建设控制地带。桂平县人民委员会文件(63会文字第02号)…[详细]

紫竹院行宫

紫竹院行宫,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紫竹院街道中关村南路35号紫竹院公园院内,是清代乾隆皇帝同皇太后去万寿寺和苏州街的驻跸之所。行宫始建于明代,原为明代万寿寺下院,于乾隆年间建成行宫。据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紫竹院碑记载:“古刹紫竹院者,万寿寺之下院也。”乾隆皇帝位孝敬其母后钮钴禄氏,在庙中供奉观音大士像一尊,并仿江南苏州城外的水乡修建“芦花渡”,并把原广源闸河港南山坡上的明代庙宇修葺一…[详细]

黄桥裕泰和茶叶店

裕泰和茶叶店地处历史文化名镇黄桥最繁华的东大街,它于1870年由胡氏投资兴办,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辉煌历程,是老黄桥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裕泰和茶叶店的创始人是胡氏第44世、胡锦涛主席的高祖胡沇源。胡沇源年轻时家境贫困,从安徽绩溪来到江苏东台,从专门采购徽州名茶的水客作起,一直将茶叶生意做到上海、泰州、姜堰和黄桥,并成为响当当的字号。裕泰和的最后一任老板是胡沇源的曾孙胡静之,他从母亲手中接管了茶庄,兄…[详细]

五台山普寿寺

普寿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庄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255米,南北宽428米,占地面积10.9万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清凉山志》载,清代重修。现建筑均为重建。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两侧为钟楼、鼓楼及念佛堂、客堂、五观堂。寺内存金泰和二年(1202)残功德幢1座。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善财洞

五台山善财洞,位于五台县台怀镇杨林村营坊自然村东约400米。坐东朝西,东西长144.8米,南北宽163.3米,占地面积约2.37万平方米。据清《五台县志》记载,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四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牌坊、大门(山门)、垂花门、大雄宝殿和弥勒殿,两侧新建东西跨院、配殿及新建斋堂,北面新建居士楼、僧舍,弥勒殿后新建高塔。大雄…[详细]

三学寺景区

三学山位于县城东6公里处的栖贤乡圣灯村。相传为“蜀中八仙”之一的李八百3次学道之地。山路通往川北之古代“阴引道”上,山下“三学隘”道险而长,是成都东北门户。隋唐时山上建有法海、普济、广济,总称三学寺。寺前有古开照寺,俗名前庵。诸寺前后竹树掩映,泉壑交错,原有飞来石、佛迹石、盘陀石、皇姑坟、黄犊塔、鹦鹉舍利塔、支提石塔、七佛岩以及栖贤洞(又名琴泉)、仙人洞、仙人井、洗马池。三学山,唐、宋开始就驰名川…[详细]

闽侯崇圣寺

福建闽侯崇圣寺位于福建省闽侯县境内的雪峰山麓,距福州市约70多公里,是禅宗云门、法眼二派的发源地,为江南五山十刹之一,素有“江南第一丛林”之称。1983年,雪峰崇圣寺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已修葺一新,成为闽侯县的著名名胜古刹。历史沿革崇圣寺座范在雪峰凤凰山南麓,创建于唐朝咸通十一年(870年),它的开山祖师是唐代高僧义存禅师。据《宋高僧传》卷十二、《景德传灯录》卷十六等记载,义存(82…[详细]

石公馆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撕下了和谈的假面具,公然向全国各个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为贯彻执行党中央由防御转为-的战略部署,1945年,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国民党反动派乘势而入,-再度笼罩三北大地。面对中共慈镇县工委领导开展的武装游击斗争和群众斗争,国民党反动派对三北地区发动疯狂的政治、军事清剿,一时狼烟四起,岗哨林立。为了粉碎敌人的清剿计划,中共慈镇县工委在宓家埭地下党员宓…[详细]

王士珍旧居及王氏双节祠

王士珍旧居王士珍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曾与段祺瑞、冯国璋并称为“北洋三杰”,时称“王龙、段虎、冯豹”。先后任晚清陆军大臣、民国初期的陆军总长、国务总理等职,并获德威上将军称号。王士珍与近代史上的众多历史事件紧密相关,曾以北洋元老的身份多次调停各系军阀之争,使北京免遭战争的灾难。1930年7月1日在北京病逝。王士珍旧居建于1912年,为民国时期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坐落在正定城内中山西路北侧,原分东…[详细]

桂山石楼

桂山石楼位于紫金县城东南33公里的龙窝镇桂山村,距龙窝圩镇5公里。该楼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2年),历时四五十年建成,主楼平面为长方形,占地约300平方米,高6层、20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一、二层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墙厚1.5米;三至六层用以明朝规格火砖砌成,墙厚50~60厘米。主楼前面是正屋,三进共41间,两侧横屋共70间,门前为石砌池塘,-加筑斗方、围墙,连成一座占地面积1.8万平…[详细]

松岩山摩崖石刻

松岩山摩崖石刻位于黄岩区澄江街道大巍头村、岙里村及石柜岙村的松岩山上,共有七处。其一在松岩山天梯头,为元代石刻造像。石刻由佛龛、石像及两侧联对构成。佛龛长1.3米,宽1.3米,内凿石雕座像一尊。石雕造像脸部神态安详,双目微开微合,体态均衡,身着半袖衣襟。左右两侧分别刻有“外观尘境不生谓明心,内藏真体无形谓见性”联对,联高120厘米,宽26厘米,每字约13厘米。其二在松岩山天梯上路侧岩壁,石刻高58…[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