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祠篇

土木显忠祠

显忠祠遗址位于河北省怀来县土木镇土木村内。土木村西距县城10公里,东与卧牛山旅游点毗邻,北靠燕山余脉,南傍官厅湖畔,京张公路沿村北而过,京包铁路从村南贯行,山秀水美,交通便利。村中的显忠祠遗址闻名中外,是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为祭祀正统14年(1449年)农历八月十四“土木之变”中为国殉难的数百名朝廷重臣和五十万大军英魂而修建的。当时,祠内建有大殿五间,抱厦三间,石碑一块(记有死难重臣名单),…[详细]

叶店叶氏宗祠

叶店叶氏宗祠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年代为清。整座建筑格局保存较完整,规模宏敞,雕刻题材丰富,体现了婺派精美的技艺,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叶氏宗祠采用磨砖八字大门,两侧置青石,左右设立抱鼓石,气派雄伟。整个建筑用材粗大,两侧都有砖雕、磨砖门墙,工艺精湛,极富地方特色。此刻,宗祠大门和左侧的小门都紧闭着,右边的小门静静地敞开。据悉,祠堂每天早上6点开门,下午4点锁门,现在主要作为叶店村文…[详细]

正乙祠

座落在北京市宣武区前门西河沿220号,它东与天安门广场相邻,南与琉璃厂文化街相连,北面是著名的北京和平门烤鸭店,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纯木质结构的古戏楼。相传它是明代的古庙。清康熙年间,改建为戏楼。正乙祠戏楼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为:“完整的戏楼建筑”。其建筑年代早于许多西方著名的歌剧院,如法国巴黎的法兰西喜剧院,英国的卡文公园歌剧院等,是北京唯一保留至今基本完好无损的纯木质戏楼。它是中国戏楼…[详细]

崇贤里王氏宗祠

崇贤里王氏宗祠位于镇江市新区大路镇,是当地王氏族人建造家族祠堂,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新四军山北县圌山区文工团驻地。王氏宗祠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明崇祯三年移建今址,整体结构保存较好。宗祠门东向,中路分前、中、后三进,每进五开间,共占地面积1490平方米。第一进为门厅,进深七檩6.5米,斗拱木雕梁柱保存完好。第二进前有仪门,正反面都有砖雕。入内为二进庭院,享堂前有青石月台,享堂进深十檩6.5米,梁柱、屋…[详细]

唐少傅白公祠

苏州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修筑七里山塘,清嘉庆年间山塘街上就修建有唐少傅白公祠,后毁于太平天国年间。2006年修建的白居易纪念馆位于渡僧桥附近,成为游客走进山塘的第一个景点。为了方便游客了解白居易与山塘乃至苏州的渊源,扩大白居易纪念馆的旅游价值,有关部门对馆内原有陈设重新布置:增添白居易生平介绍,又把白居易在山塘、苏州的生活场景以石雕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沿用唐少傅白公祠的旧名,更能完整体现白居…[详细]

曾公祠

曾公祠位于秦淮区九条巷8号,时代为太平天国。曾公祠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九条巷8号,前临九条巷,后倚八条巷,坐北朝南,在中山南路与洪武路之间。历经百年风雨变迁,现在的曾公祠是南京市钟英中学的北校区,作为学校的行政办公区。曾公祠东西两侧为曾氏后人住宅。尤其是两侧,后院辟有花园,园内假山池塘建筑甚为考察。可惜日寇占领南京后,这一部分建筑被改为殡仪馆。辗转变迁,现为彩色印刷厂一部分厂址,花园不复存在。1982…[详细]

昭勇祠

昭勇祠(俗称吴王庙),位于富池口老街中段。三国吴黄武元年,东吴大将甘宁作战身亡,为纪其功,故庙食于此。然对其崇敬之高,祭享之盛莫过于宋朝。宋得天下后,追寻前代忠臣义士,对甘宁丰典厚礼。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宋太祖赵匡胤赐为褒国公;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神宗皇帝赐为褒国武吴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徽宗皇帝以王庙命为昭勇祠;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徽宗皇帝又赐甘宁为武惠王;建炎二年…[详细]

铁公祠

在大明湖西北岸,为民族形式的庭院,呈长方形,占地6386平方米。四周环以曲廊,南临湖岸。院内有铁公祠、佛公祠、得月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是大明湖公园的园中之园。铁公祠是为纪念铁铉而建的祠堂。铁铉(公元1366至1402年),邓州(今河南邓县)人。他深受明太祖朱元璋赏识,赐字为“鼎石”,任都督府断事。朱元璋死后,长孙朱允炆登基,任铁弦为山东参政。燕王朱棣为与侄子争夺帝王,以讨伐主张削藩的大臣…[详细]

歙县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座落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古徽州府)郑村镇郑村村,是郑氏的祖祠,始建于明成化(1466年)年间。是为纪念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郑玉(人称“师山先生”)而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宗祠占地1856平方米,规模宏大,空间层次丰富,为典型的徽州廊院式祠堂。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氏宗祠从前往后,由门坊、门厅、享堂、寝堂四部分组成。首先见到的是高大的门坊耸立在仪门之前方,…[详细]

辛亥革命烈士祠

辛亥革命纪念祠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而建的专祠,原为辛亥革命同盟会会员闫子固和刘粹轩(同盟会河南支部长)二烈士所建,誉为二英祠,后来得知同盟会会员单希古也壮烈牺牲,故又称三英祠,接着查出新蔡牺牲的还有许多辛亥革命烈士,因此,又更名为“烈士祠”。烈士祠,座北朝南,面阔五间,单檐硬山式重梁小瓦砖木结构,高台基建筑,前有月台,面阔五间,当心间阔3.65米,梢间3.9米,尽间3.9米,通进深7.20米,梁柱1…[详细]

傅公祠

傅公祠由楼阁、祠堂、园林三部分组成,规制宏大,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祠堂有祭厅五楹,前有祭台以及西厢房、石刻东壁、门楼等庭院式建筑。可惜的是,如今的傅公祠只保留了很小的一部分。幽静的庭院之中,正北方是一间大殿,西边是几间平房。大殿想必就是当年供奉傅山的地方了,近些年来一直作为活动室。如今,由于地基下陷而成了一幢危房,庞杂的铁架在支撑着大殿的横梁。建立傅山去世二十五年之后,太原地方官员在阳曲县学乡…[详细]

松田状元祠

状元祠,又称中溪彭氏宗祠。位于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松田组,东经114°4046.9〃,北纬27°2212.5。2002年5月16日公布为安福县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景泰庚午年(1450),彭琉负责建造,历时五年。祠前为状元坊,坊前为状元坪,坪前为两口风水塘,水塘前有条小溪,长年流水不息。宗祠三直二进二天井,硬山式,长46.5米,宽23米,总面积-.5平方米,规模巨大。前栋中间有大天井,两边是厢房。中…[详细]

三苏祠和墓

三苏祠和墓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苏洵、苏轼、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世称“三苏”。特别是号称全能大家的苏轼,道德文章堪称天下一绝,留下许多传世之作。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苏轼病座下常州。次年,苏辙遵其“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铬”的遗愿,葬苏轼于小峨嵋。11年后,苏辙于政和二年(1112年)葬于许昌。其后,苏轼子孙相继安葬在这里。到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郏县尹杨允置苏洵衣…[详细]

上车潘氏宗祠

上车潘氏宗祠位于寻乌县吉潭镇上车村,年代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寻乌吉潭镇上车村的潘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1993年第二次重修(第一次重修在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233平方米。祠堂前一泓清澈的月池,既纳风水,又是消防水源。祠堂正中是3开间的砖混建筑,设有廊门和抱鼓石,阶前立有一对红石狮。进入宗祠,前后两进,这是赣南宗祠的常见格局。中间的宽大天井,成为孩子们的嬉乐…[详细]

凤仪蒋氏祠堂

凤仪蒋氏祠堂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8),为前殿、左右厢房、正殿三级台地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50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前殿所在一级台地以三级踏道与二级台地天井坝子相连。穿8米深的天井青石板坝子登7级踏道上三级台地所在的正殿。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凤仪蒋氏宗修修建于光绪23年(公元一八九八年》距今118年,该祠堂座落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凤仪乡永合村二社(蒋家梁),词堂背靠阳岭山,前向…[详细]

泾县翟氏宗祠

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位于泾县桃花潭东北,建于明嘉靖年间,坐北朝南,五楹三进,仿皇家祠堂兴建,规模宏大,建筑面积约3524平方米(含偏房,总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传说,1607年,翟氏家族出了一名叫翟国儒的文武状元,被明万历皇帝封为镇抚大将军,翟大将军奉命在云南平定叛乱,平叛结束凯旋而归时,被0臣害死。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万历皇帝特赐“忠孝堂”匾一块,此事轰动江南。后许多地方纷纷仿…[详细]

满公祠

满氏宗祠,座落于麻阳县兰里镇,距县城14公里。宗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距今将近400多年历史。清道光年间,乡民为纪念明代名臣满朝荐而复修。因年久失修和大水冲毁,此后又曾经历3次修复。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麻阳县一颇有旅游价值的景点。前后三进五楹,座北朝南,包括右侧边屋在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祠前有围墙圈成院落,祠内由前厅、天井、大厅和寝室楼等部分组成。其中共有6根方形白石柱和40根圆木大柱…[详细]

洛阳村客家彭宅

彭辉斗宗祠与大屋,位于吉安市遂川县大汾镇洛阳村,俗称乌鸦落梁。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彭辉斗开基兴建,嘉庆年间建成。乌鸦落梁整体建筑座西朝东,占地7830平方米,分为住宅和围子两大部分。住宅平面呈横排长方形,面阔94米,纵深51米,占地4606平方米。整座建筑一排五栋,歇山顶,重檐建筑样式。中间为祠堂,两侧为民居,屋前有坪地、聚星池、围墙、屋与屋之间有门廊连接,既是一座整体建筑,又可相互独立。…[详细]

天柱宗祠

天柱宗祠天柱县苗族侗族明清宗祠全县有100多座;现在保存完好的有30多座(其中县级文物保护有19座,省级文物保护有2座)。这些宗祠于明末至清光绪年间陆续兴建,始建年代长的杨氏先祠至今已逾400年,其它宗祠建筑年代至少也有130多年。杨、吴、王、舒、刘五姓的0追逆至唐、宋朝代,宗祠依据姓氏堂号分为“清白堂”、“延陵堂”、“冰壶堂”、“三槐堂”;或以始祖居地命名,如三门塘王氏“太原祠”;或以始祖职位命…[详细]

泾县吴氏大宗祠

吴氏是皖南名门望族自北宋迁居以来,人文蔚起,堪称泾县第一家,茂林吴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宗祠主体五楹三进,建筑面积1131平方米,吴氏宗谱记载,明崇桢已卯年(1639)湖广布政使吴尚默倡建。1941年新四军撤离皖南时,在此祠召开告别大会,又为革命遗址。是现存宗祠当中,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