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堂建造于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由国民党三十一集团军第十三军军长石觉建造,为当时的十三军军部;十三军下属有八十九师、一百一十师、第四师,分别驻防于登封城高庄、菜园、玉皇庙、十里铺、卢店、东金店、告成、文村等。新中国成立后,中正堂作为公有财产被大金店大队、村委使用。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家祠堂(王抟沙小学旧址)位于巩义市站街镇北窑湾村,年代为清、民国,类别为古建筑。2009年6月,王家祠堂(王抟沙小学旧址)被公布为第二批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位于巩义市河洛镇官殿村。对面有逶迤而来腾若蛟龙的二龙山,状元府依山而筑,前临山壑,后依山脉,东与民宅毗连,形势险要,气魄壮观。据牛氏祠堂现存的光绪三年竖的《创造祖德堂小宗祠祀碑》记载:嘉庆二年(公元一七九七)牛凤山之祖牛巨川率长子六丙、次子六戊,因家贫由穆沟(今巩义东,荥阳市高山镇)迁到明月坡。初居二龙山之阳,三年后,又再迁二龙山之阴,穴居倾圮,仲兄几频于死,乃迁明月坡西,又由东院、中院扩至西院。…[详细]
水月寺位于新郑市辛店镇岳庄村东南300米。据明监察御史,邑人史载明正德六年所撰《重修水月寺碑记》载: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僧人广良爱兹幽静,遂开山诣居,名水月寺。景泰年间(1450~1456年),僧人悟善,肇造佛殿、伽蓝殿、祖师殿、天王殿各三间,左右僧房十余所,佛寺略具规模。成化初年,主持僧本寿继承之。其师弟本玺忧及岁久时迁,殿宇破损,率领本秀、愿然、会同社长贾宽等,重新修整一新。水…[详细]
白家祠堂位于辛店镇辛店街,坐北面南。大门为牌坊式三券门,顶用琉璃瓦覆盖。门内向后为大殿,坐落在高台上。面阔三间,前出廊,硬山式建筑,灰瓦顶,正脊中间饰宝塔,两端为吞脊龙吻。檐下平板枋上有木雕装饰。西厢三间硬山建筑。院内存明、清碑刻4通。此祠堂大门匾额为“乐天祠”,墙上有“乐天故里”碑,为后刻立,主要是慕白居易为辛店名人之名,实际是白氏祠堂。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人和寨刘金山民居位于辛店镇人和寨村西北。周围皆邻人和寨新建民居,均坐落在人和寨遗址(东部)之上。该民居整体布局为前后二进院,大门为圆圈门,照壁有龟背纹,高5米,二门悬山、月牙门,门额有“平泉遗风”砖雕四字,一进院,东西厢房,西厢门上有砖雕拱圈门额,堂屋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抬梁,四层踏步,后院北屋硬山,瓦顶,前出厦,筒瓦花脊,檐柱两根,三层踏步,木质如意窗。正门上置龟背纹亮窗,两墙垛墀下有兜肚,兜肚…[详细]
鉴忠堂宝谟楼(接旨亭)位于新郑市新建路办事处向阳街西接旨胡同。据清康熙四十一年《新郑县志》载:“鉴忠堂宝谟楼遗址(补载)按:明穆宗赐高相国拱所建,在城内东街道北。”高拱八世孙高海勤先生回忆,鉴忠堂宝谟楼上层建筑在清代被毁坏,民国时期知名人士田双林等人保护古迹,把扒掉的砖放在八卦洞内。屋顶和墙体全用青砖砌造,中间隆起,四边呈下垂貌的穹窿拱形建筑,面阔三间8米,进深7米,高约10米。正面辟一门,高2米…[详细]
考院位于新郑市新建路街道办事处南大街考院街,原新郑县第二印刷厂院内。原为黉学,后改为师范,文革后改为印刷厂。始建于清代,现存考院为殿堂硬山建筑,灰筒瓦顶,前有廊柱,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室内四根明柱,石雕柱础较好。考院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清代建筑群,对于研究清代建筑形制和明清时期科举具有一定价值。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苏寨民居位于荥阳市广武镇苏寨村,该院坐东向西,前院的正房(过厅),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高7米,前院北厢房一所,后院正楼一所,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三层,高约13米;斜对为苏氏家庙,坐西向东,由正房、南屋、北屋以及倒座(含大门楼)4所硬山式建筑组成,门开东北角,门上挂一匾,上 书“颍滨苗胤”4字(苏辙号“颍滨遗老”),正房面阔3间, 所存建筑均属砖木结构,小瓦覆顶,硬山式建筑。其工艺手法在本地区保存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