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密禅寺旧密禅地,在昌都地区之类乌齐县境内,位于巴夏北面山坡处,县城距地区驻地105公里。旧密禅寺,由欧坚班觉于1693年(-之水鸡年)创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欧坚班觉为“巴夏人”,生于1657年,其母早逝,幼年时性格刚强,与继母不和而离家出走,拜达夏岭巴和迪钦曲杰岭巴、嘎上下班匝松等人为师,成为他们的贤达弟子。据传,达夏仁布钦临终时对欧班觉说道:“巴夏祖人居住过的地方有一好似白狮金库宝地,曾…[详细]
南塔寺位于罗江城南的天台山,古时候这里有墨香泉、上天梯、钓鳌台、文笔峰、南塔等古迹,这里曾是明代罗江八景之一的“天台秀色”,卢雍有诗赞曰:“城南绣岭横,岚翠入江清。晴旭霞光烂,依稀是赤城”。清乾隆五年,罗江县令王会嘉因感慨罗江已间隔80年无一人登贤书,乃补修天台山之文笔峰,翌年秋李化楠中举;乾隆十七年,罗江知县孙法祖建南塔、文昌宫以培文风,并亲自撰联:“百代蒙麻绵甲第,六村赐福眺和平”,塔、庙建成…[详细]
独克宗古城:月光之城的柔软时光,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独克宗古城:月光之城的柔软时光“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那里就是梦中的香格里拉。去云南,不能不去丽江和大理,更不能不去那里。丽江的浪漫可以透过眼睛和心灵,而香格里拉的浪漫则是直击灵魂深处的。丽江的时光柔软,有情有调,你一进来就要做…[详细]
一提起木塔,人们往往想到山西的应县木塔或者是甘肃的张液木塔。其实我的故乡昌荣木塔也算是深藏深闺人不识了。据史册记载,唐朝长庆年间(821年——824年),德道高僧德信禅师云游到被唐王李世民敕封为“大-民”李姓聚居的东海海防重地-镇(古称唐营),看到这地方不但物产丰饶,而且民风淳朴,便萌升“驻锡梵修”之意,在得到唐穆宗李恒的恩准之后,并将此地原来的一座建于唐开元年间(713年——743年)的庙宇进行…[详细]
上华严寺上华严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上华严寺占地面积二、三十亩,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另有山门、前殿及钟鼓亭、祖师堂、禅堂、云水堂及两厢廊庑,布局严整,高低错落,井然有序。大雄宝殿是具有独特风格和高度艺术水平的辽金建筑,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并称为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木结构建筑的佛殿。大雄宝殿矗立在4米多高的月台上。月台前正面置石级,周围装勾栏,四周巨相苍松,…[详细]
当地百姓称天池冶海为“常爷池”,“常爷”就是常遇春。据明史记载,常遇春(公元1330-1369年),回族。字伯仁,今安徽怀远人。自幼习武,体貌奇伟,禀性刚毅,臂力过人。当时正值元末天下大乱,各地豪杰称雄割据,江淮一带为之鼎沸,年仅二十三岁的常遇春被盗寇头目刘聚收留。常遇春见刘聚经常打家劫舍,并没有什么宏谋远略,遂于至正十五年春前往和州投奔朱元璋。该年六月,他在采石矶(今马鞍山南,长江东岸)一战中初…[详细]
康区新龙县下部相底斯郎神山旁吉祥木勒雍仲林寺,首先由科波·洛珠吐美的后裔阿夏洛珠从曲格修咒寺亲临木勒十八坝时因诸多缘起建造。 从建寺以来一直传承雍仲本教佛法,现在在原寺遗迹下方还能朝见佛塔、泥像堂等,有块供奉地叫做阿夏地。 科波·洛珠降措之子得道者琼格的后裔科波·格日之子灯巴降泽做了木勒雍仲林寺的寺主并对缘起禳解术有很高的造诣,他从萨迦达钦法台仁波切处承受密宗道果方面的灌顶,并做了占堆(古新龙)土…[详细]
心安寺初名文殊茅蓬,又名“心安禅寺”,俗称“六亩田”,位于佛教名山九华山东麓,是安徽省52座重点保护寺庙之一。它南邻黄山太平湖,东望铜陵长江大桥,北接318国道,距青阳县城不足20公里路程。所处海拔800—1000米,高山环抱,俊峰笋立,竹林如海,古枫参天,环境静谧,气候宜人。不因其周围三、四平方公里范围内还有可供观赏的景观景点10余处,且景点形成的传说大都与“仙”有关,有“仙山琼阁”的美称。明初…[详细]
宝应寺坐落于吉山村口,东靠北陵山,面临文川溪。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几经战乱焚毁,尔后多次重建。 1984年3月,由释寂理法师与刘明如居士募缘在旧址建房居住修行,取名宝应精舍。1985年初又筹款陆续扩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千手观音殿、海会塔等。现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是年改为宝应寺。…[详细]
回风塔回风塔位于宾阳县芦圩镇新模村的合岭山之巅,距县城约5公里,人称合岭塔,又因靠近大模村,也叫大模塔,与大桥镇的秀峰塔一起,称为宾阳县两大古塔。回风塔为一座由青砖砌成的七层宝塔,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知州叶茂松倡建,距今已一百二十多年。宝塔高23.3米,底径4米,呈八棱锥体状直指苍穹。每层塔檐外伸,略为上翘,造型古雅,檐下饰有各种图案。塔顶的八个檐角各挂一个铜铃,风吹铃响,清脆动听。清南海…[详细]
出凌源城东15公里,沿306国道向东便是坡陡山高、草木葱茏、风景优美的金花山风景区。金花山,古称金黄山,由十座山峰绕一主峰组成,婉若众星捧月,是凌源乌兰白至喀左县的界山。最高峰海拔919米。山峰耸立,其尖如削,怪石林立,虎卧龙盘。主峰侧有一石洞,两百年前就有观音殿。洞下有一泉非常奇特,冬夏常流。主峰西侧有一寺。清圣祖敕赐“汇善寺”。说起金花山及寺庙的历史,有据可查的是清乾隆37年(公元1772年)…[详细]
扎同寺 扎同寺,在山南地区之错那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扎同乡扎同村北隅。寺庙建在洛曲岸的高阶地,海拔3700米。扎同寺,全称“扎西通麦寺”,始建于1489年,创寺人为曲吉扎瓜-,至1959年共传承九代,即:曲吉扎瓜-、衮钦·白玛嘎布-、甲瓦·巴桑旺布-、米帕旺布-、赤烈辛达-、曲杰拉瓦-、晋美明久-、米崩·曲杰拉瓦-、丹增克洛-。属主巴噶举派寺庙。历史上较为独立,与不丹朱不拉嘎寺(勒布乡西南)有…[详细]
公元1840年(清道光20年),英国侵华鸦片战争爆发。同年7月5日,英军炮轰定海城,次日城陷。定海镇总兵张朝发负重伤,知县姚怀祥等官兵殉难。1841年9月,英军再次进犯舟山,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率5800名将士在定海城西的晓峰岭和竹山等地与敌血战六昼夜,相继壮烈殉国。定海第一次保卫战,是英国侵略者第一次以武力侵占中国领土之战,也使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详细]
北京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北京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第一进院落,前设陵门一座。其制为单檐歇山顶的宫门式建筑,面阔显五间,檐下额枋、飞子、檐椽及单昂三踩式…[详细]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完成于明洪武末年,前后历时28年。明太祖朱元璋采纳了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集中全国之力建成南京都城城墙。明初的南京城共有外郭、京城、皇城、宫城四道城墙,其中京城城墙长35.267公里,有城门13座、水关3座、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城墙高约14~26米,顶宽2.6~19.75米,为世界第一大城。南京城墙继承了中国古代城垣建筑的…[详细]
皇阁报恩寺皇阁寺,又称皇阁报恩寺,位于陇川县户撒乡政府北角的金凤山上,海拔1470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87年前后),它是由上下两奘组成。上奘称皇阁寺,下奘称报恩寺,历来俗称皇阁寺。皇阁寺和报恩寺是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寺庙,上奘皇阁寺塑着玉皇大帝及诸神像,故称皇阁寺,为道教;下奘报恩寺塑佛、法、僧三宝及其它佛象,故称报恩寺,为佛教寺。为什么信仰小乘佛教的阿昌族地区会保存着道教及大乘佛教的寺庙…[详细]
塔公藏语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位于康定城西北部113公里处,海拔3730米的高原地带,川藏公路穿境而过。这里有藏区著名的花教寺庙--塔公寺,它在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很高,寺庙建筑宏伟壮观。草原上的塔公寺是藏传佛教著名的寺庙之一,也是康巴地区藏民朝圣地之一。每年八月一日将在此举行赛马节,到时草原上会搭起帐篷,人山人海。每年寺庙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佛事和跳神活动,寺壁挂满唐卡藏画,显示出寺内僧侣及民间艺人…[详细]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的九华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与五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贤、普陀山观音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被誉为开创中国僧伽教育史上设立华严大学之先河,成为信众朝礼参学圣地的千年古寺――翠峰寺,就座落在九华后山的朱备镇青峭湾滴翠峰下。翠峰寺是安徽省重点保护佛教寺院,位于九华山后山的天柱峰景区,“天柱仙踪”为“九华十景”之一。翠峰,也称滴翠峰,最高处海拔…[详细]
定陵位于大峪山东麓,在十三陵中位居第10位,占地18万平方米,是明朝第十三位帝朱翊钧,年号万历,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合葬的陵寝。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陵墓是他生前所建,规模比较宏大。据文献记载:定陵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建成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共建6年时间,耗银800万两,定陵主体在一条中轴线上,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