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堂寺 乃堂寺,在昌都地区类乌齐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南的滨达乡。寺庙背靠丁夏山,面向乃水河,北面是多吉岩(金刚岩),佛教徒称其为如持十六罗汉的圣地,故取名“乃堂寺”。相传,佛教大师宗喀巴对其弟子坚赞僧格说:“你到康区去吧,在那犹如白狮的岩下,有一片形似象鼻的平原,其状似十六罗汉围绕,加持至深,弟子能修一座寺庙使众生大吉,感召天下客,我当作为助伴。”于是,坚赞僧格遵照大师授记,到康区依靠当地施主的赞…[详细]
代县阳明堡,坐落于雁门关下、滹沱河畔。这里原是一片将近万亩的盐碱荒滩,抗日战争前,阎锡山曾在此建了一个简易飞机场。1937年日军占领代县后,抓来大批民夫,强修扩建,作为日军进攻忻口的后方基地和空中物资转运站。阳明堡飞机场遗址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上刻有-将军亲笔题写的“阳明堡飞机场遗址”八个大字。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故事 夜袭阳明堡机场 1937年10月19日…[详细]
魏延祠位于四川绵阳市梓潼县三泉乡白雀村,地处山间的魏延祠,有些落魄,有些荒凉,游人罕至,这对镇北征西勇猛忠诚定汉土的魏延来说,有些悲凉,有些凄惨,有些不公,但对“生有反骨”而遭“夷三族”的魏延来说,这样的祠堂,亦是难得的一种纪念。西出梓潼县,沿梓潼往江油的安梓路行约15公里,就到了三泉乡白雀村,再沿村道行不多远,就看到路边的“魏延祠”石碑。这块石碑,是全国第一个县级《三国演义》学会——梓潼《三国演…[详细]
保和殿是北京故宫外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其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就是说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内的和谐,才能福寿安乐,天下太平。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高29.5米。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详细]
土地庙因神格不高,且为基层信仰,多半造型简单,简陋者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俗称“磊”形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水泥或砖块砌成小庙。也有土地庙因香火鼎盛,逐渐中大型化者。东岸底文公土地庙位于襄垣县北底乡东岸底村东北。坐北朝南,东西长14.5 米,南北宽13.2 米,占地面积约为191 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现存山门、正殿,两侧为东西…[详细]
通泽大庙坐落在我市陈溪乡境内四明山南麓狮山脚下,碧潭清流的达溪绕庙而过,对岸是挺拔高大的双石笋和象鼻洞,险崖峭壁,地势险要,山峰连绵,树木参天,竹海蔽日,鹭鹰啼鸣。当年择此地建庙,因这是一方风水宝地。 庙里供奉着一尊“大庙菩萨”。据历史记载,这位所谓的“菩萨”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一名智勇双全的著名战将,名为“灵姑浮”,后被敕封为“通泽将军”。据史料记载,公元前496年,吴、越在槜李(现浙江嘉…[详细]
黄皮洞战斗遗址黄皮洞战斗遗址黄皮洞战斗遗址位于赤水市天台镇星光村境内。1935年1月25日,红军一方面军一军团一师沿公路向赤水方向疾进,经大金沙、葫市、小关子进驻旺隆场。当晚探悉川军只有一个团的兵力驻防赤水县城,县长周维安下令附近各乡送稻草到县城给川军垫铺的情报。红一师师长李聚奎当即决定将计就计攻占县城。1月26日拂晓,红军以四个排的兵力化装成送稻草的老百姓,把0藏于稻草中,混在送稻草的群众中向县…[详细]
位于沫东镇飞宝公路旁,距县城6公里,是芦山县博物馆专题野外保护陈列展出场馆。该馆集中展出汉代石刻二十余件组,有“樊敏碑阙.石刻”、九具东汉大型圆雕石兽、杨君之铭碑首及石刻、无名残阙等。其中,“樊敏碑阙.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芦山东汉石刻馆,是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樊敏阙及石刻”之原址上辟建的芦山汉代石刻陈列场地。该馆陈列的九具大型陵墓圆雕石兽皆为东汉时期之作。汉代石兽尚存无几,据有关…[详细]
宁洱观音山寺神秘、清幽的宁洱观音山寺,位于茶都古府宁洱县城以北约6公里的观音山上,为普洱市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佛教圣地。观音山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在以后的清康熙60年、乾隆17年和道光29年等历代均有修缮(有各朝代的石碑为证)。该寺院当时颇为壮观,红墙丽瓦,雕龙绘凤,贴金描彩,庄严肃穆,塑有观世音等诸位菩萨和弥勒佛祖、四大天王以及哼哈二将等众仙的法像,宛如仙家圣地。常年有超凡脱俗的…[详细]
吉巷乡长洋村有一群古民居,博得专家的高度赞赏,专家坦言:长洋古民居群古朴壮观,独具风姿,文化底蕴深厚,保存状态良好,是福建大地上传统古建筑的一朵奇葩。一位著名画家专程来这里写生,看到这古朴瑰丽的景观,大为惊讶,执意要多留几天多画几幅,才意犹未尽的离开,画家感慨万千地赞赏:这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 该古民居始建于晚清年间,传说是一位徐姓钱庄财主,在外做生意积累了大量财富,为光宗耀祖,世代显…[详细]
日乌德钦寺日乌德钦寺,在山南地区琼结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北的青瓦达孜山西面半山腰,海拔3850米。日乌德钦寺,创建于14世纪第一世0时期,后经第五世、第七世、第八世0时期扩建,才形成一座既有庙堂殿宇、又有僧舍宫室的大型建筑建筑群。信奉格鲁派。1959年前有-六百多人,辖溪卡3个:耶隆哈隆康、强玛、伸刹;辖寺庙3座:若康、娘角和东根等。日乌德钦寺由堪钦·尼赤增巴白桑创建(亦说为多吉茨甸巴创建)。堪钦…[详细]
保圣寺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寺内古物馆里的塑壁罗汉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兴寺庙。保圣教寺即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保圣寺历代兴废,最盛时,殿宇5000多间,僧众千人,范围几达半个镇。及至明代成化年间,寺内仍有200多间建筑,保持了一流寺庙的格局,号称江南四大寺院之一。寺内现…[详细]
江苏宜兴市龙池山澄光禅寺(又名禹门禅院),地处茗岭龙池村,距市区35公里。 据称,澄光禅寺建于宋咸淳年间,有上中下三院。上院在山上玉阳X旁,凭虚阁右,内供观音大士像。中院在龙池山之畔,由邑令丁懋建修茸。永乐年间御赐大藏经一部,慈仁太后赐金观音一尊,金蓝一只。下院背山临峁。明隆庆初年由僧慧澄重建,名士万士和撰记,万民表书,文彭镌碑,时称“三妙碑”。清康熙南巡游龙池山御笔亲书澄光禅寺,后制匾额蓝底金字…[详细]
周宁县塔公园县塔位于周宁县城东面石笋岗上,海拔980米,投入527万元,2004年初竣工。塔山公园距县城1.5公里,规划面积330亩(22万平方米),是县城东大门主要景观之一。2005年塔山公园项目列入60周年县庆项目范畴,投入100万元,建成台阶(280级)、山门广场等。根据规划,塔山公园景点游路3000米,贯穿8个主要人文景点,据测算,塔山公园项目需投入1000万元,其中征地款600万元,建设…[详细]
甘露寺位于大帽山农场北面,观音山之南麓。观音山海拔400多米,因西部陡峭处奇石状若披纱的观世音座,故名。《同安县志》载:“甘露寺始建于唐时,后废。明末中兴祖师无疑和尚鸠资重修”。为二进三开间,天井加拜亭的宫殿式石木建筑。寺中原悬有宋末宰相陸秀夫的魏体寺额“甘露禅寺”和明大书法家张瑞图的木刻楹联,惜已毁佚。寺右山坡有无疑禅师的舍利塔,塔为圆形莲辫纹基座,为市级文保单位,前年修葺一新。周围有无疑和尚手…[详细]
远安名景:武陵峡武陵峡是一处尚待开发而极有开发价值的风景区、位于湖北省远安县洋坪镇陈家湾村.武陵峡全长5公里,两边皆悬岩陡壁,天如一线。最宽处也只有10来米,最窄处仅容1人通过。武陵峡一峡连四洞(月亮洞、杨树洞、兵马洞、天坑洞),洞洞相连,各有其景。在入峡口数丈之下,有一深潭,是一条暗河的出口处,人曰“龙潭口”。发水季节,暗河之水从龙潭口喷涌而出,自成壮景,枯水季节,龙潭口碧水如镜,暗河潺潺有声。…[详细]
湘子庙原为韩湘子故居,建于宋代,是西安城内现存的唯一道教祖师庙。传说湘子庙是“八仙”中的韩湘子出家之地,创建于宋,道教界亦说创建于五代,金元时毁于战火,现在湘子庙的格局是定于明代的。自明末到民国初,湘子庙一直香火鼎盛,后经战乱,其殿堂或被占或遭毁。湘子庙后院在民国时期被借用,解放后为清洁队办公处,去年2月有关单位腾出了湘子庙。碑林区旅游兴区战略办公室特邀顾问王广瞞说,全国的湘子庙有十多处,西安的湘…[详细]
盖孜驿站遗址西汉时代著名外交家张骞曾经两度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进而又拓展了中国通往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隋、唐时代,朝廷为了及时掌握边疆军情和传递军令文书,均在“丝绸之路”通道上建立了星罗棋布的驿站,并以“丝绸之路”为主干道,将邮传驿站路线向西延伸至天山南北各地,唐代著名边塞诗曾云:“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诗圣杜甫也有诗“邮亭传急符,来往相追及”讲述…[详细]
宏觉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镇祖堂山,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初名“佛窟寺”,后称“弘觉寺”。清代为避乾隆帝弘历名讳,改称“宏觉寺”。宏觉寺背依牛首山,面对云台山,左右群山环抱,地理位置绝佳。山南麓就是目前江南地区最大的地下宫殿──南唐二陵。宏觉寺所在的祖堂山,有着漫长的建寺历史,历代多有名僧名寺在此,唐以后尤盛。祖堂山在牛首山南。因南朝在山南建有幽栖寺,又名幽栖山。唐初。佛教禅宗支派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