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溪市东南隅玉溪军分区后院正中。始建的时间与费用为“肇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已丑七月十一日讫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癸己十一月十五日……用金凡四千七百三十两用夫一十五万八千六百九十七人”。①当时文庙的建筑规模甚为雄伟,计有“启圣宫三间。大成殿五间。两庑东西各七间。大成殿门三间。敬一亭、神器库各三间。名宦,乡贤祠各三间。省牲、更衣亭三间。棂星门五间,頖池圜桥,甃之以石。德配天地坊…[详细]
琼梯木驿站、烽燧遗址琼梯木驿站、烽燧遗址位于图木舒克市51团拜什阿恰尔村东北约18公里。时代:唐宋时期。1999年7月29日公布,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名“琼梯木”是维吾尔语,意为“大烽火台”,此为唐代郁头州的“谒者馆”。原为唐朝丝绸之路北道上接待国际使者、军人、-、僧侣的巨大招待所或者驿站,故名“谒者馆”,唐朝宰相贾躭在他的《道里记》中有准确的里程记载。此遗址面积很大,其东有烧陶场遗址,东南有…[详细]
状元碑园状元碑园座落于丰县黄楼,由前花园,垂花门,碑亭和碑廊组成,为仿清古代建筑,庄重典雅、精致堂皇,造型优美,是一处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景点。碑园因珍藏清康熙徐州状元李蟠撰作书丹的碑铭而得名。碑园外,前花园内的“状元碑园”四个大字熠熠生辉,一尊如墨如漆的灵璧磐石矗立门外更显得碑园文化的厚重。碑园正门为典型的清式垂花门楼。青瓦建瓴,雕梁垂青,古朴中透出几分家院的温馨。双扇门漆成红色,两旁的四字联语也…[详细]
在昆明城东区民航路五里多小学门口的体育场内,有一座方形高墓2.4米,宽约1.3米,顶为青石雕成的石瓦,墓体四面镶碑石。正面刻汉文“元咸阳王瞻思丁墓”8字,分4行,直书。背面为蒙文碑刻。左右两侧,一边刻《元史·赛典赤瞻思丁传》(节录),另一边刻袁嘉谷撰书的《重修咸阳王陵记》。围墙外,即宽阔的公路。这座陵墓,是为纪念元代初年云南最高行政长官赛典赤·瞻思丁而修的纪念冢。元初,由于“委任失宜”,云南矛盾重…[详细]
天桥寺又为半山寺,俗称“吊桥寺”,半山寺古名“翠云庵”,安徽省重点寺院。小庙背依山峰,前临千仞绝壁,险峻异常。半山寺庵瓦舍5间,正中三开间为佛殿,两边为僧人住房。殿前为室内走廊,下装板壁,上安玻璃,可凭窗远眺。走廊东西各开一扇小门供出入,是步行游天台往来的咽喉要地。0结束以后,九华山的佛教慢慢有了复苏,到一九七九年,九华山佛教协会正式恢复活动。然而翠云庵气象仍旧奄奄,九华街的大庙尚待修葺,天台一线…[详细]
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佛香阁高40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北京的佛香阁是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为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佛香”二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该阁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兴建在20米的-石造台基上,八面…[详细]
落日似火,残阳如血……当夕阳在山的时候,我又一次登上黎平古城的南门古城墙,背靠巍峨苍翠的南泉山,看红红的太阳从山头跌落下去,悲壮地跌落下去,古城高低错落的房屋静穆地沐浴在晚霞的余晖里,风翻开一页页线装的历史,撩拨我的记忆,顷刻,一片片红云化成浮雕,战马的嘶鸣声,刀剑的撞击声响成一片……城墙是保护城池的墙,保护城内人民生命和财产不受外来的侵占和掠夺,但天下哪一座城墙的一砖一石不浸透人民的鲜血和泪水?…[详细]
桑浦寺桑浦寺,在拉萨市之堆龙德庆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南、拉萨河南岸的内邬托地方。寺庙以提倡因明(佛教逻辑)、辩论而著名,在西藏佛教历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是藏传佛教教噶当派的重要寺院之一,备受崇敬。桑浦寺由阿底峡的弟子俄·雷必喜饶于1073年创建的,最初称“桑浦内邬托寺”,后改称“桑浦寺”,是佛学教理的发源地。寺内殿堂供奉有许多佛像,还有雅绒两位大师(即雅楚·桑结贝和绒敦·玛威僧格)的茅篷、穿黑皮铠甲…[详细]
三峰清凉禅寺位于江苏常熟市虞山北麓,离城六、七里许,南临兴福寺;北临龙殿、小石洞;上临祖师山藏海寺,合乌目峰、龙母峰、中峰而得之名,旧名三峰禅院,相传建于齐梁。系江南著名丛林,与杭州灵隐寺、宁波天童寺为近代禅宗祖庭。唐常建《詠三峰》诗中有“嫋嫋云溪钟”句,可证为唐以前之古刹。明嘉靖时遭倭寇之乱,僧众散去,寺亦日渐倾圮。万历时住持洞闻重建寂照堂,未几移主兴福寺。适汉月大师自无锡来此栖隐,主僧见其气宇…[详细]
果考亭故居果家故居又称大夫第,是一座清朝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坐落在今北关东二道街。5栋建筑,正房两栋,厢房3栋。建筑面积376平米,居民10户。是果松禄康熙年间建造。院落的气派和精致渗透在每一处细节。镂刻精美细腻,图案错落有致,翘角飞檐、廊柱、盘龙、花篮等镇宅饰物雕刻考究。几曲迂回,檐角的雕花仍在,古朴气息回旋萦绕,眼前的大四合院气派雍容,这就是果家大院。在果家第14代后人果德永的引导和解说下,这个…[详细]
热河文庙建于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积淀,它不仅是当时大清陪都祭祀孔子之处,还是承德府及所属州县的“教育中心”。由于承德在清代所处的特殊地位,热河文庙在全国文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建制上考证其为全国三大孔庙之一,与北京、山东曲阜孔庙齐名。清朝皇帝曾多次在这里举办祭孔大典,同时促进了当时热河的科举制度发展到空前盛世。热河文庙作为皇家敕建寺庙,与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须…[详细]
后港黄歇冢在距后港镇东南面8公里处的黄歇村,有一高12米.最大直径80米,周长200米的冢子,名黄歇冢。该村也因此而得名。荆门州志载:“春申君墓在州东南140里,名黄歇冢,当晴空时,西山烟丝缕缕如云,后有楚人祭祀台。”墓主黄歇(?一前238年),生于沙洋长期之滨。是战国晚期楚国名臣,楚考烈王时的楚国(令尹)宰相又名春申君,与同时代的齐国的盂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共称为战国时期的四君子。黄…[详细]
开化灵山寺简介灵山寺始建于宋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原寺院内有千佛阁、地藏殿、净照堂、园通阁、钟楼、鼓楼等建筑物。1934年,在寺院创办了开化佛学进修社,中国佛教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曾亲临弘扬佛法。1995年开始复建灵山寺,规划总面积150亩,总投资1500万元,开发建设大雄宝殿、天王殿、西方三圣殿、钟鼓楼、灵山宾馆等。现已投资500多万元,殿内佛像形象逼真,院内走道栏杆均为石雕,规模位…[详细]
这泰山孔子庙,位于泰山天街东端北侧,为明嘉靖年间尚书朱衡所建,万历年间修大殿。庙前有“望吴圣迹”石坊,1984年重建。还有一座“孔子庙”石坊。庙内有山门、正殿、配殿,内奉孔子,配祀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等。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赐额“因高喻大”。庙的东侧殿为“祈福殿”,西侧被辟为“财神殿”。孔子庙有几幅对联,可以看出对孔子的敬仰。庙门两侧楹联上有清人徐宗干题联…[详细]
武英殿是始建于明初的汉族宫殿建筑,位于北京故宫外朝熙和门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间。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武英殿与位于外朝之东的文华殿相对应,即一文一武。明初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皆于武英殿,后移至文华殿。崇祯年间皇…[详细]
介绍:青山绿水环绕中的古城集安,仿佛湖水中一片静立的荷叶,而城中伫立了1500多年的好太王碑则似荷叶上的一滴露珠,璀璨夺目。 “东方第一碑”的好太王碑,坐落在吉林省集安市区城东4公里外的禹山脚下、通沟平原上,是为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陵墓所立,高大、端庄、通体黝黑。 据史料记载,好太王碑建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迄今已有1590年的历史。它是用一块完整的巨大角砾凝灰岩石柱稍加修…[详细]
乌以风是天柱山的第一代开创者,为宣传和开发天柱山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受到潜山人民的深切爱戴。每年清明时节,各级有关领导、野寨中学师生、乌老生前好友以及当地群众都会自发前来乌老墓园扫墓,献上心香一瓣。乌以风墓园,已成为潜山精神财富的一部分,除了纪念这位天柱山的拓荒者,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乌以风先生,汲取人文精神的巨大力量。乌以风(1901年至1989年),山东聊城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详细]
大英高观寺,座落于大英县北通仙乡高山村境内之高观山上,与射洪县西南相邻。是大英县建庙历史最悠久,历朝历代最闻名,自然生态环境最优美,信奉区域最广泛,信众最多的古寺。相传高观寺始建于北宋时期,但据清初《蓬溪县志》记载,高观寺始有寺院应源于汉代时期,距今已有二千多年。《蓬溪县志》记载:蓬溪有八景:高观有其二,一曰“高观鼓响,”二曰“佛岩夜灯。”据《清初康熙志》载:“县之东门外,高观山,夜至五更,鼓声大…[详细]
榕江烈士陵园位于县城南面的广东山上,距县城2.5公里,若从县城南面的大河口过河去约有1公里,它是榕江县最大的一处烈士陵园。榕江烈士陵园始建于1985年12月11日,陵园四周松涛环抱。北连秀美迷人的“五榕山”,遥对壮观的榕江大桥、富饶的“三宝”侗乡和三峰耸秀的“笔架山”巅;南望滔滔的都柳江水;举目往西眺望,起伏不平的西门坡山麓林木叠翠,兴盛的榕江县城映人眼帘……陵园山脚有混凝土浇成的人工踏阶144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