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寺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城内,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1956年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称为“敕修报恩寺”,始建于明正统五年,完工于天顺四年,迄今已有五百六十多年历史。报恩寺布局结构酷似北京紫禁城,所以又称“深山王宫”。报恩寺坐西向东,占地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由东而西次第升高。山门、金水桥、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阁修建在…[详细]
大报恩寺碑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大报恩寺碑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南京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位于南京中华门外,北邻外秦淮河,南接雨花台,东至1865园区,西至雨花路,整个园区占地面积约200亩。大报恩寺遗址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誉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寺庙遗址”,今天来到园区可探寻600年前的香水河、香水河桥、永乐碑、宣德碑、御道、明代水工设施…[详细]
信步东禅寺,夕阳古塔尖。院深藏野竹,垣矮如远山。端坐佛含笑,颂经僧不闲。一声清磬动,明月送人还。这首《游东禅寺》诗中所指东禅寺,就是寿县城内的报恩寺。这座千年古刹,随着古城的开放,吸引来无数游客。报恩寺座落在城内东北偶,旧名崇教禅院,或名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年。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忐观年间(公元627—649),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一万四千七百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详细]
报恩寺为溧阳名寺。旧寺座落在溧城外黄家村,新寺座落在秀丽的天目湖畔。旧寺古色古香。新寺泰国式风格,四周林木参天,临于烟波浩淼的天目湖北侧。报恩寺点缀其间,给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的美妙感觉。新旧两寺重建于1994年,新寺占地面积33350平方米。报恩寺历史变迁:报恩寺之名,系取自《佛说心地观经》和《大方便佛报恩经》中“报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禅寺始建于南朝梁代梁武帝萧衍天监(公元502年…[详细]
皇阁报恩寺皇阁寺,又称皇阁报恩寺,位于陇川县户撒乡政府北角的金凤山上,海拔1470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87年前后),它是由上下两奘组成。上奘称皇阁寺,下奘称报恩寺,历来俗称皇阁寺。皇阁寺和报恩寺是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寺庙,上奘皇阁寺塑着玉皇大帝及诸神像,故称皇阁寺,为道教;下奘报恩寺塑佛、法、僧三宝及其它佛象,故称报恩寺,为佛教寺。为什么信仰小乘佛教的阿昌族地区会保存着道教及大乘佛教的寺庙…[详细]
报恩禅寺坐落于柳字圩,位于屯村社区及西侧,据寺内碑文(碑1959年被毁)和清顺治《屯村志》记载:始建于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唐大中二年(848年)一名为顾文通的王裔为报恩舍宅再建,占地120亩。整个禅寺由山门、石佛大殿和观音殿三部分组成,是江南五大古刹名寺(即金山寺、天宁寺、白鹊寺、灵隐寺、报恩寺)之一。寺院“庙田”唐至明前期有三千余亩,或和尚自种,或租给当地农民耕种。寺西建有小屋和打…[详细]
甘肃是我国佛教的发祥地之一,是丝路文化的中心。自佛法东来,到玄奘西行,都在陇原大地上留下了历史的足迹。由于这些殊胜的因缘,佛教信仰和佛教文化在甘肃有着特殊的影响。无论是被称为世界文化艺术宝藏的敦煌石窟,还是著名的天水麦积山石窟,都是佛教曾经在甘肃的辉煌见证。报恩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背倚凤凰山,面向黄河。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历代祖师,-安僧,度众无数,然经世事变迁,岁月沧桑,惜毁于文革。…[详细]
报恩寺塔位于永丰县县城西郊的恩江河畔。始建于1369年,在永丰县内流量很高。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为全县古塔之首。该塔为青砖结构,9级4面,塔顶为圆柱形铁刹,塔体为正方形。底层每边长6.45米,每层向上递减,比例适度,造型优美;塔身通高29.285米。塔身东面二至七层,其余三面只有二三层券龛内原有红石雕像和供奉物,文革-期间被毁。1959年列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省文化…[详细]
报恩寺位于光中乡高龄、双桥两村交界处,建筑面积为26036平方米,古建筑风味奇特、气势宏伟,为历史悠久、充满活力的光中增色添彩。2003年被批准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记载,该寺庙始于唐朝年间,历经数百年,它已成为光中当地以及周边乡镇的佛事圣地,每年都有无数人来此许愿祈祷!如今已成为当地乃至南部县、南充市的风景名胜。2003年前,报恩寺一直与南部县光中乡第二小学共用土地与房屋,可谓校中有寺,寺中有…[详细]
位于仪陇县观紫镇杨柳村的报恩寺,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整个建筑布局精妙,风格古朴,檐下斗拱造型精美,做工精巧,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在报恩寺,宋朝状元李协恭留下了“中状元、报母恩”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报恩寺占地810平方米,建筑面积666.2平方米。前殿建于清代,通面阔19米,通进深12.3米,穿斗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上覆小青瓦,通高6米,檐高3.5米。登五级石阶,就来到后殿。后殿…[详细]
报恩寺坐落在厦门同安区西北约七公里,汀溪镇褒美村西南方的南洋寨山下,报恩寺是座千年古刹“南洋院”的延续,因寺内供奉三世佛,又称佛祖崙,寺院座西北朝东南,两边群山伸延,前方有水库倒映,整个山脉就像一把大交椅,大殿就坐落在交椅之上,景象十分独特、优美、善男信女无不赞不绝口。寺院始建于唐朝,报恩寺原名“南洋院”是同安三间半院之一,康熙年间修缮过一次。民国末期尚有台湾同胞过海到南洋院请香火朝拜的记载。明朝…[详细]
报恩寺桥报恩寺桥,现在看着平淡无奇,历史上却是滇西到滇南古驿道的必经之路。以前这附近有个纪念林则徐的报恩寺。报恩寺桥的传说:相传在三百多年前,弥渡太花乡西河畔住着一户人家,老俩口勤劳善良,小女儿乖巧聪慧,靠着披星戴月地辛勤耕耘和挑顶灯织绣,渐渐地家境越来越好,并且有了些积蓄。一天老人把多年来辛辛苦苦积攒的银元宝用红绸带两个一合捆了八合,放在箱子里装好,藏在一个比较安全、秘密的地方,放心地睡觉去了。…[详细]
报恩寺,俗称北塔寺,是苏州最古老的佛寺,也是苏州城内环境优美、规模宏大的佛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相传是孙权的母亲舍宅所建。始称通玄寺。唐初改称开元寺。五代末易名为报恩寺。吴赤乌年间(公元247-250年),三国吴主孙权为报母亲吴太夫人之恩,建“通玄寺”,梁武帝中大通四年建十一级宝塔,备级庄严。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因帝下诏书,令各天下州郡均置一寺以年号为名,故易名…[详细]
河包报恩寺塔位于荣昌县河包镇海月村,时代为宋。河包白塔,又称荣昌白塔、荣昌报恩塔,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北部河包镇海月村,距县城17公里。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是原报恩寺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塔体为石质仿木结构空心楼阁式七层四方塔,通高16米,塔基为素面双层正方形,边长为5.2米,高1米,底层正面开一门。塔身为单层石壁,内支石柱,石柱高1.4米,三、四层各有龙凤形浮雕,逐层上收,各层开一…[详细]
南京报恩寺塔 南京报恩寺塔系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年,以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为名,实际为其生母贡妃而建。报恩寺塔遗址位于中华门外古长干里东侧。大报恩寺和大报恩寺塔在元代慈恩旌忠寺旧址上兴建,亦是六朝古长干寺之地。其名称取“有百世之光华,存万载之报恩”之意,额曰“第一塔”。大报恩寺琉璃塔,高出天表,数十里外仍清晰可见,其貌千奇万丽,夜晚华灯耀月,雄姿名噪四海,为中世纪世界建筑七大奇观之一。寺庙规模宏大,周…[详细]
苏州报恩寺塔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八角九层,砖身木檐,是南-江(即今苏州)城内重要一景,在《平江图》碑中已经刻出,现称北寺塔,仍是苏州城主要大街的重要对景。报恩寺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各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各层有平座栏杆,底层有副阶(围绕塔身的一圈廊道)。这些,都与山西释迦塔相仿。但副阶屋檐与第一层塔身的屋檐是一坡而下,没有重檐。与释迦塔不同。…[详细]
它座落在普兰店市安波镇二龙山南端山腰处。所谓报恩寺,取报达佛恩之意,故名。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大雄宝殿居中,两侧为禅房。大雄宝殿三楹,中座为释迦牟尼,两侧为文殊、普贤菩萨。释迦牟尼背后有一尊倒坐观音。山门楹额为隶书“报恩寺”三个字,楹联写着:复州河畔烟云盛,二龙山中古刹存。该寺始建于明代,在清代经过四次修缮。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又几经修缮,焕然一新。远远看去,报恩寺背依雄峰,左右二龙环抱,大气…[详细]
仁寿县报恩寺地处黑龙滩镇,原名龙兴寺,始建于唐代,恢复开放于1989年6月,场所现有占地面积26680平方米,建筑面积4047平方米,建有药师殿、华严殿、华严塔、三圣殿、观音殿、玉佛殿等殿堂和附属设施,标志性建筑佛牙舍利塔高39.96米,有常住僧人和0居士60人。每季度举行一次爱国爱教教育,利用春节、国庆、元旦等大型-举行升国旗仪式,得到眉山市的肯定,并在全市宗教活动场所推广。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详细]
报恩寺位于东兴区白合镇报恩寺村。建于元,明重建。占地3705平方米,四合布局。现存观音殿、大雄宝殿、玉皇殿、经堂和左厢房。大雄宝殿正梁有“大明永乐十三年建殿”墨书。殿完好,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三穿八柱。玉皇殿,建于乾隆年间,长25.6米。现存明代石碑三座:一为明弘治五年立,高3.5米,宽4米,厚0.2米,碑额刻有花纹图像,碑中刻“西蜀报恩禅林”六字,碑文记有建殿经过;二为明宣德7年立,高1.…[详细]